糖尿病足病的防护

来源 :家庭医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759152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正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另一个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据统计,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发生率为15.5%,而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0%获得诊断。糖尿病足病作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果治疗不佳甚至可以导致截肢。在我国三甲医院中,非创伤性截肢患者中约三分之一为糖尿病所导致的,而大约85%的截肢是由于足部溃疡所引发的,因此糖尿病足已经成为危害我们公众健康的重要病因。如何减少本病致截肢的发生,防止“一失足成千古恨”,本文特就如何防治糖尿病足,并结合临床实际,提出针对本病的一些防护措施,希望广大的糖尿病患者可以从中获益。
  危险因素——定时的炸弹
  糖尿病患者如果存在下列危险因素,其发生糖尿病足病的风险会比一般的普通糖尿病患者大很多。
  高龄老年人是糖尿病足的危险人群,其足部溃疡多发生于糖尿病起病后10年;若病程超过20年者,约45%发生足部神经障碍性病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主要是因为患者对疾病一知半解及自身的生理变化引起记忆障碍或健忘,以及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
  高血糖血糖越高,发生本病的危险性越高。血糖可作为细菌等病原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诱发感染,加重本病。
  肥胖肥胖患者血液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脂类物质含量增多,这些脂类物质容易堆积在血管内皮细胞上,不断增多,最终形成粥样斑块,堵塞局部血管,阻断局部血流,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从而引发本病。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影响内皮细胞的功能,造成血管内脂质堆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创伤会导致局部血管破损,使外源性致病微生物通过血流而发生感染,不仅会诱发局部溃疡,还容易形成脓毒血症。
  局部皮肤受压或烫伤高血糖会造成全身周围神经、微循环和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会导致足部的皮肤感觉异常、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和汗液分泌异常,使足部的防御功能下降;血管、微循环病变导致足部的血液供应减少,足部组织营养变差,恢复能力降低。糖尿病患者由于局部皮肤感觉功能减退,感受不到压力或高温的刺激,容易发生局部皮肤损伤;患者由于循环障碍和血管病变使皮肤血管不能正常扩张,血供减少,容易诱发皮肤溃疡。
  此外,以往有过足部溃疡或截肢,患者一个人独居,经济条件差,视力不佳,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等,都是糖尿病患者足部病变的易发因素。
  前期症状——身体的警报
  机体是一个精密的自我调节系统,有一套完整的自我防御体系,当这套防御体系出现障碍时,会在局部表现出一些特异的症状,相当于提前给我们发出了警报。那么,在糖尿病足这个疾病上,机体提前向我们发出了哪些信号呢?
  1.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开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后(一般为数百米左右)出现单侧或双侧肢体疼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但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可以很快缓解或消失,病人仍可继续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再度出现。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跛行呈间歇性出现,故称为间歇性跛行。主要和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
  2.静息痛、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与体位有关的位置呈暗红色:这些症状也与动脉被累及有关。
  3.神经病变:视力差,下肢的麻木、刺痛或疼痛,尤其是夜间的疼痛;周围感觉迟钝、严重减退甚至感觉缺失等。糖尿病易累及神经,引起视神经功能减退可引起视力下降;累及下肢神经支配区域,可引起下肢感觉异常。
  4.皮肤改变:颜色呈暗红、发紫;温度明显降低;水肿;趾甲异常;胼胝;溃疡;皮肤干燥;足趾间皮肤糜烂等。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以上症状时候,说明机体已经开始预警,提示应该及时到医院去做相关检查,以明确或排除该病。
  当然,患者也可以自己在家里处理一些浅表的溃疡。先用双氧水、甲硝唑液、庆大霉素冲洗患处,然后再滴上胰岛素,晾干后用纱布覆盖。注意禁用油膏。如溃疡较深,应到医院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及应用抗生素,阻止溃疡向深部发展。如病情严重,则需要在医院行血管重建、搭桥术或支架等,以保障局部供血,避免截肢等严重后果。
  未发生足病的糖尿病患者应积极做好防护措施,防止本病的发生;已经发生本病的患者,更要重视预防危险因素,防止本病的进一步加重。
  1.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体重,合理饮食,适度运动;
  2.减少,最好停止烟、酒的摄入;
  3.禁止赤足行走,以免烫伤;
  4.袜子应吸水性和透气性好,松软暖和,不要太紧,要经常换洗;
  5.穿舒适的鞋子,不要穿尖头、高跟、带孔的鞋子或夹趾的凉鞋,应经常检查鞋内有无异物;鞋子注意宽松,不要太紧脚;
  6.每天自行进行足部检查,定期修理趾甲,但注意趾甲要剪平并修光滑,且趾甲不能剪得太短以免引起甲沟炎,不应随便修剪或用化学物品清除脚上的鸡眼、茧等,防止脚受伤;
  7.每天检查足部,查看是否有损伤、颜色变化和肿胀等,如有伤口,不要自行处理,应请教医师;
  8.保持足部清沽,每天用温水洗脚,注意水温以免烫脚,要用性质温和的肥皂,足部浸泡一般不要超过5~10分钟,最好准备一只温度计控制泡脚水温度,以防脚部麻木而导致烫伤;
  9.每天用温水短时间泡脚后完全擦干,尤其是趾间皮肤,皮肤非常干燥者可用滋润霜或者润滑油;
  10.冬天不要使用热水袋、电热毯取暖,防止皮肤烫伤;
  11.定期到医院检查足部,尤其是已经有周围神经或血管病变者;
  12.经常抬高下肢,按摩下肢,以增进足部血液循环。
  做好这些,就可以减少糖尿病足病的发生或者病情加重,减少因一时疏忽而造成截肢(失足)的遗憾,使“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样的悲剧能够减少或者避免。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小金为了工作的事儿忧心忡忡,感觉自己的前途渺茫:虽然是法学专业,但口才一般,不适合做律师;没有一技之长,不能靠手艺吃饭;准备考事业单位,但复习的效率又很低。之前的小金还是信心满满,可自打公务员面试没通过,小金便开始陷入恐慌。特别是看到其他同学的工作都有了着落,小金更烦躁了。  小金(22岁,应届毕业生)的自述  我一直挺自信,虽说自己的学习成绩算不上出类拔萃,但也说得过去,而且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随着夏季小龙虾和夜排档的出现,周末是吃货们狂欢的日子,但快活了嘴巴,伤了身体,不仅急诊胃肠炎的病人增加,莫名关节疼痛,脚趾肿痛到无法入睡,医院风湿科一开门,就不约而同的未了好几个等待看病的年轻人。  23岁的小郭,刚刚应聘到一个不错的单位,高兴之余,约上几个小伙伴吃了一顿夜市排档。当晚回家就发现左脚大脚趾内侧红肿、酸疼。就医时小郭告诉医生说,自己一共吃了3锅蒜香小龙虾,喝了15瓶啤酒。起先还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