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7~18岁汉族学生营养不良与血压的关联研究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eonmount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中国7~18岁汉族学生营养不良与血压水平以及血压偏高之间的关联。

方法

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采用了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涵盖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排除超重和肥胖7~18岁汉族学生(44 317名)后,本研究最终共纳入营养状况正常和营养不良的7~18岁汉族学生170 037名。按照《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WS/T456-2014)将研究对象划分为营养状况正常和营养不良(包括生长迟缓、中重度消瘦和轻度消瘦)。比较营养不良和营养状况正常的7~18岁汉族学生的血压水平和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差异;利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营养不良与血压偏高的关联。

结果

2014年中国7~18岁非超重肥胖营养状态的汉族学生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03.4±12.3)和(64.7±9.5)mmHg(1 mmHg=0.133 kPa);21 012名营养不良汉族学生血压偏高、收缩压偏高和舒张压偏高的检出率分别为3.1%(649例)、1.5%(324例)和2.1%(445例),均低于148 320名正常营养状态汉族学生的检出率[4.5%(6 707名)、2.6%(3 872名)和2.7%(3 959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营养状态汉族学生相比,营养不良者发生血压偏高的OR(95%CI)值为0.68(0.62~0.73),男女生分别为0.65(0.58~0.72)和0.68(0.60~0.77);生长迟缓、中重度消瘦和轻度消瘦者血压偏高的OR(95%CI)值分别为0.69(0.62~0.77)、0.63(0.55~0.72)和0.79(0.60~1.05)。

结论

营养不良汉族学生的血压水平和血压偏高检出率均低于营养状况正常的汉族学生,中国汉族学生营养不良与血压偏高呈负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兰州市日均气温变化与水痘发病的相关性。方法从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甘肃省气象局分别收集兰州市2008—2016年水痘逐日发病例数,结合同期气象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不同的滞后天数(lag)、气温与水痘发病的关联性及对于敏感人群的影响;以最低风险温度为参照,估计不同气温P5(-5.2 ℃)、P25(1.7 ℃)、P75(20.1 ℃)、P95(25.4 ℃)对水痘发病造成的相
目的了解2014年13~18岁中国汉族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库的所有13~18岁体测正常学生106 881名,排除体测资料不完整的学生1 047名,最后纳入分析样本共计105 834名。按照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于BMI、肺活量、50 m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斜身引体/仰卧起坐、耐力跑等7项指标计算身体素质综合得分,
目的估计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HIV感染者的总例数,推算德宏州HIV的诊断发现率。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德宏州2006—2015年度新诊断报告的HIV感染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感染途径、CD4+T淋巴细胞数值和诊断时间等。首先采用各年度诊断报告感染者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反推其感染发生的年份及分布情况;然后依据贝叶斯理论估计每个年度的诊断发现比例
目的了解中国中学生健康素养与伤害发生之间的关联。方法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在辽宁、河南、广东省,重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中学生健康素养和伤害发生情况。共发放问卷27 044份,收回有效问卷为25 378份。根据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评分进行三分位分组,将研究对象分为健康素养低、中和高3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健康素养与伤害发生之间的关联。
目的分析中国7个省份6~17岁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的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在广东、湖南、辽宁省,上海、重庆、天津市,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抽取93所中小学校,选取体格测量和血脂指标完整的16 434名6~17岁的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009年"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判定血脂异常,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6
期刊
十溴二苯乙烷(DBDPE)作为新型溴系阻燃剂,正逐渐取代十溴联苯醚而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纺织等产品中。文章总结了近年来DBDPE在环境中的污染水平和人体污染负荷,数据显示环境和人体内DBDPE的水平呈现上升趋势。有限的DBDPE毒理学实验也表明DBDPE显示出与十溴联苯醚相似的甲状腺激素干扰毒性、肝脏毒性、肾脏毒性、神经毒性、生殖发育毒性等,提示DBDPE可能是一种新的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相关研
目的了解CYP19A1基因rs717600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9月至2016年11月乳腺科患者或者体检人员,分为乳腺癌病例组、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其中乳腺癌病例组共138例,即术后常规石蜡切片确诊为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乳腺良性疾病组共293例,即同时期门诊彩超提示为乳腺实性包块,经穿刺诊断为纤维腺瘤或者腺病的患者,按年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