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挂云帆济沧海—对比北亚集团迅速崛起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学习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ingl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封建社会的再生产,是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封建社会中,为铁制手工工具所决定,小农经济成为与生产力性质相适应的从而是普遍的经济形式。从自耕农到领主制经济下的农奴、地主制经济下的依附农和佃农,都属于小农经济。它和独立的手工业生产,"构成封建生产方式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封建社会是小农经济的时代。在中国,随着地主制经济的充分发展,小农经济也得到充分发展。本文拟以清代前期的佃农和自耕农作为考察对象,对小农经济再生产的特征及其实现,作一个初步探讨。
唐代有两部历史著作在中国史学史上极负盛名,一是刘知几(661—721)所撰的《史通》,一是杜佑(735—812)所撰的《通典》。《史通》着意于对史学活动的反省,意在作出评论和总结;《通典》则注重于沟通史学与社会的联系,意在推动史学的经世致用。刘知几和杜佑分别生活在唐盛世和唐中叶,他们的历史撰述以不同的风貌和成就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史学发展的特点。本文仅就《通典》的方法和旨趣作初步的分析,不当之处,祈请学术界同志批评指正。
中国日本,一衣带水,隔海相望,两千年来往来不断,彼此产生过巨大影响。近代中国曾学习先进的日本,而古代日本则从先进的中国吸取营养。这种营养涉及政治制度、生产技术、文学艺术乃至风俗习惯各个领域。对于中国古代生产技术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国内似未见专门的研究。本文拟通过中国农业、手工业及工艺手工技术传入日本的具体例证,来阐明中国古代生产技术对日本的影响,并就这些生产技术传入日本的方式,以及传入后所起的作用等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由于图书资料所限,加之笔者见闻不广,论述中难免挂一漏万,谬误之处,望读者不吝指正。
1947年以前,《汉谟拉比法典》被认为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法律汇编。就在这一年,伊新国王李必特·伊丝达公布的法典闻世,人类制订法律的历史因此推前了约一百五十余年。1948年,科学家又发现了《埃什嫩那国王俾拉拉马法典》,人类制订法典的年代再度提前约七十年。到1952年,美国著名苏美尔学家克拉美尔发现了以乌尔第三王朝创立者乌尔纳姆的名义公布的法典。乌尔纳姆的统治年代一般定为公元前
一、中国田客制、部曲制的法典化与英国普通法中维兰制的形成中国皇家勅令中所见的田客制出现于三世纪三国时期。它衰落于隋代,然后,以"地客"制的名目残留至两宋,并消失于十三世纪宋元之际。中国皇家勅令中业已法典化的部曲制,正式出现于北周武帝时。七至十二世纪的王朝法典《唐律疏议》和宋《刑统》,记入了相当完备的"部曲法"。中国部曲法在其正式产生后,在法律上并不适用于田客(地客)。从法典化的角度观察,田客制与部曲制究竟有无实质上的区别?法令里出现的田客、部曲之中,谁是真正的农奴?而且,中国封建依附农民的存在虽可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它是中国大革命由胜利到失败的转折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与帝国主义的对华政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拟根据我国历史文献和日本英美外交档案,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的考察,并提出自己的初步看法,以求史学界同志们指正。
在中国和拉丁美洲关系史上,根据中外文献记载而可明确肯定其存在的最早联系,当是形成于十六世纪后期的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之间的海上交通与贸易往来。中国和拉丁美洲之间的这一早期贸易关系是怎样产生的?其确切年代始于何时?持续多久?规模多大?性质和影响如何?对于这些问题,本文拟据国内外有关史料作一初步探讨,兼与史学界同行商榷。
三国时期,蜀汉为实现其"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基本国策,采取了东联孙吴、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的方针。解决"南中"问题是贯彻其"南抚夷越"方针的重要步骤。蜀汉对"南中"的政策,向为史家所称道。当前史学界流行的看法,大略如下: (1)建兴三年(公元225年)的南中之役,采取了"攻心战术",主要不是以军事
刘子健教授在《南宋中叶马球衰落和文化的变迁》中认为,儒臣们阻止宋孝宗以及太子击球,对于马球的衰落来说"是个关键"。自此以后,马球"从风尚降于恶习",趋于衰落。"据元代的记载,并没有看见蒙古人重新提倡马球。""蒙古时代,马球反倒消失。"
隋代的均田制度是隋史的重大问题之一。然而,遗留下来的有关史料极为稀少,《隋书》卷二四《食货志》所载隋代的《田令》又过于简略,这就给研究工作带来困难。但只要我们能够认真细致地考订这些史料,隋代均田制度的真相还是可以逐步揭示出来的。有些论者鉴于《隋书·食货志》所载隋代《田令》过于简略,便认为,隋朝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