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析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zzz21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遗产的继承方式,因为授课者理解上的偏差,对于财产的继承方式,会有所出入。通过对比遗嘱继承、法定继承与遗赠的不同,明确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哪些。
  【关键词】遗产继承方式 遗产处分方式 教材解析 初中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财产谁来继承》一课中,关于遗产的继承方式,因为授课者理解上的偏差,对于财产的继承方式,会有所出入,把遗产的继承方式与遗产的处分方式搞混了,所以,我们就遗嘱继承、法定继承与遗赠的区别来进行分析。
  首先,要明确的是(1)什么是继承?继承是指自然人死亡后,由法律规定的人或遗嘱指定的人(即继承人)依法取得死者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的法律制度。(2)什么是继承权?继承人依照法律规定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称为继承权。继承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法定继承的继承人和继承份额由法律直接规定;遗嘱继承的继承人以及继承份额由被继承人以遗嘱的形式指定。
  其次,确定哪些人是继承人,谁享有继承权?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依《继承法》第10、12条的规定,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与丧偶女婿。在继承开始时,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即配偶、子女、父母。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与丧偶女婿,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在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或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时,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第三,对比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和遗赠之间的异同。
  (1)法定继承,是指按照法律直接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原则等进行财产继承的一种继承制度。法定继承是一个强制性规范,除被继承人生前依法以遗嘱的方式改变外,其他任何人均无法改变。根据《继承法》第27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适用法定继承:被继承人生前未设立遗嘱继承或遗赠,也没有遗赠扶养协议的;全部无效或部分无效遗嘱所涉及的遗产;遗嘱未處分的部分遗产;遗嘱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放弃继承或受遗赠;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的。在法定继承中,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可以代替其父母的继承顺序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这属于代位继承,又称“间接继承”。
  (2)遗嘱继承,又称指定继承,是法定继承的对称。是指被继承人生前通过立遗嘱的形式确定其个人财产在其死亡后的继承人及分配的法律制度。《继承法》第16条规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遗嘱有公正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等。由于法律并不限制公民立遗嘱的次数及形式,实质上亦为尊重公民随时改变遗嘱的意愿,因而在现实生活中会存在多份遗嘱并存的情况。对于多份遗嘱的效力认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2条:“遗嘱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数份内容抵触的遗嘱,其中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公证遗嘱为准;没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的遗嘱为准。”
  (3)遗赠,就是指公民通过设立遗嘱,将其个人所拥有的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待其死亡后无偿赠送给国家、集体组织、社会团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的行为。《继承法》第16条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例如祖父母在生前立遗嘱将自己的财产留给孙子女,这种遗产处分的方式就是遗赠了,不能把它理解为是遗嘱继承。公民通过遗赠给与受遗赠人的既可以是财产权利,也可以是免除其财产义务。公民订立遗赠时,可以对遗赠附加条件,也即可以要求受遗赠人履行某种义务。但该附加的义务并不是遗赠的对价,也不能超过受遗赠人所得的财产利益。
  综合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都是由享有继承权的继承人继承遗产的继承方式,不同的只是前者依照法律的规定来继承遗产,后者则是完全按照被继承人生前的意愿来分割遗产。而遗赠虽然有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遗嘱,但是遗产不是由继承人来继承,而是由继承人以外的其他人来获得遗产,这与继承人的继承权利的实现是毫无关联的。所以,遗产继承的方式只有两种,即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而遗赠不属于继承,只是被继承人在生前对自己的财产进行处分的方式,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的。
其他文献
摘要:改变复习模式,在复习课中引入新的对比实验、新的情景问题,把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排列组合,让学生在亲自实验中去观察,去得出自己所期待的结论,保证复习课的新鲜有魅力。  关键词:教学设计 复习模式 二氧化碳  在九年级的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二氧化碳是重点介绍的一种物质。学生应该重点学习并掌握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法,这一部分的内容有许多是每年中考的必考知识点。很明显,大多数化学教师
【摘要】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传感联想的绘画教学,使学生感到神秘、惊奇,从而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这在整个教学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敏锐、细致、完整,准确的观察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运用这些学到的知识、经验、技能进行联想、想象和创造。【关键词】传感联想视觉联想听觉联想嗅觉联想触觉联想美术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通过科学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立足教材加以分
课改,像一股春风吹绿了课堂内外;像一声春雷,唤醒我和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像一片春雨滋润了孩子们智慧的心灵。在课改的浪潮里,我扬起了风帆,不断前进,不断提升,不断地成长,不断完善了我的教学行为及其价值取向。  在新课改这个大舞台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体现历史学科特点,真正做到以史为鉴,提升人文素质,我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不再是固守“一言堂”的传
【摘要】2016年4月,《山东省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正式发布,“德育课程一体化”走入了学校的眼帘。“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必须做到四位一体。作为一线实践者,深知在“四位一体”中融通“学科课程”无疑是最难的一环,怎样能“既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还能让各学科内容的德育目标进行“有机融合”?从而联通“德育课程”与“学科课程”?几番探索,历经两年的研究历程,学校以“主题整
摘要: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的数学语言区域很狭窄,缺乏数学语言,而数学思维活动对语言表达又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说,在课堂上多听多说,是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做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数学教学 核心素养 逻辑思维数学“说话”是说数理、说关系、说想法、说过程等,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语言把内心的思维过程和认识过程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既学习基本知识,又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复习课中的两个环节为案例,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以学情为导向进行备课设计,进行了一番思考与探讨。  学情导向前置诊断顺学而导分层而导在实际备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自觉地给学生设计好“预定”的学习思路和轨道,然而,由于知识结构、学生能力等的不同,学生的反应却常常“离经叛道”,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调查
摘要:幼儿时期 是人一生的启蒙时期,也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最佳时期,良好习惯的形成对幼儿后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期的良好习惯,主要包括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认知学习三个方面的行为。可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无疑成为了3~6岁儿童教育的核心问题。本文重点评述了如何培养3~6岁儿童生活习惯,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儿童 良好生活习惯 发展现
作为老师,要从生活上关心学生,感情上亲近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消除学生心中的疑惑、对抗情绪;课间,要常常与孩子们坐下来聊天,诚心地夸赞孩子;课堂上,经常表扬鼓励学生们……打开孩子们的心灵之锁,让每只雏燕走出孤独、寂寞、自卑的阴霾,走向快乐和愉悦。每到春天,苦菜发出嫩芽,很自然地就会想起曾收到的珍贵的礼物——一袋苦菜。  那是6年前的春天,我刚上完课,接到一个电话:“老师,我是韩×,今天我们休
【摘要】“如果说每一个学生都是茁壮成长的秧苗,那么班集体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壤,作为班集体的灵魂——班主任的责任就是为每一位学生普洒阳光和雨露,让每一个生命变得更加灿烂,更加明艳,这是我的追求,我的幸福!”  【关键词】自我教育 自主管理 自主成长 自主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在素质教育条件下,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自主发展,是班级管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而语言作为传播文化的媒介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则更为重要。首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概念做了解释,然后结合目前针对初中级留学生的文化因素导入现状,提出些许可行方案,以期望可以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起到些许帮助。 对外汉语教学 文化因素导入 对外汉语教材 初中级留学生 罗兰·巴特曾经说过:“无论从哪方面看,文化都离不开语言”。随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