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游泳初学者怕水心理产生与克服的教学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怕水是影响游泳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游泳初学者怕水心理的产生与其身体素质、意志品质、环境因素、运动方式以及教学方法有直接的关系。探索相应的克服手段和方法,对提高游泳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游泳初学者 怕水心理 产生与克服
  一、引言
  人类的游泳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在人类生存斗争中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体育运动项目。由于学生个体的成长环境、性格、身体素质、游泳基础知识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学生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怕水心理。尤其在学习初期,怕水心理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游泳技术和技能的掌握、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因此,克服怕水心理对游泳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广州市商贸职业学校师生,广州市越秀泳场、三元里矿泉泳场扫盲班学员、教练。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游泳教学方面的资料及论文,同时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
  2.专家访谈法与实地考察法
  对游泳教学老师及学生进行访谈。
  3.问卷调查法
  2014年6—8月在研究泳场发放调查问卷250份(男96人、女154人),回收250份,回收率100%。其中无效问卷14份,有效率94.4%。
  4.数理统计法
  运用Microsoft Excel数据处理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游泳初学者产生怕水心理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1显示,男生当中有35%以上的都不熟悉水性,而女生则达到75%以上。男生当中有30%以上的有怕水的情况,女生则有40%以上。其中过半的女生对游泳普修课考试过关没有信心,甚至“怕水”而出现逃避和放弃的念头。这样在上游泳课的时候自然就会产生消极的态度,学习的效果自然不好。
  


  从表2可以看出,學生产生“怕水”心理的主要原因是怕呛水(36.0%)和感到不安全(33.1%),甚至有的同学因为曾经有溺水的经历(22.5)和见过他人溺水(8.5%)而产生“怕水”心理。
  (二)影响游泳初学者产生“怕水”心理的因素
  1.环境的变化
  首先,当人站立在齐胸深的水中,就会明显地感受到水的压力的存在,这是因为水的压力作用于人的胸廓;其次,当人在水中运动时,还会受到阻力的影响,使人在水里面活动时会感到困难。这些水的物理特性都会引起机体反应的变化,因而会使游泳初学者产生“怕水”心理[1]。
  2.运动方式的改变
  身体姿势的改变。游泳技术要求人体成俯卧或仰卧的姿势在水中做沿着头顶方向前进的运动;呼吸方式的改变[2]。在陆地上人的呼吸是下意识的动作,而在游泳的时候由于水中压力的影响,在这种改变呼吸方式的过程中,会给初学者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引起呛水和肌肉紧张等现象,从而导致“怕水”心理的产生。
  3.教学因素
  因教材难度的不适宜,不规律的教学进度产生消极的心理,“怕水”心理也随之产生。教学方法不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生硬、讲解不清、示范动作不到位等教学能力的不够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的兴趣[3]。
  三、消除游泳初学者“怕水”心理的方法
  造成“怕水”心理是后天的行为所致,是有方法解决、有技巧可循的。在游泳教学上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消除游泳初学者“怕水”心理的教学法主要分为3个阶段(初期、中期、后期)进行。
  (一)初期阶段的教学
  初期教学(1-4次课)主要让学生熟悉水中环境,让学生喜欢水,建立起兴趣与自信。
  1.加强安全保护
  在游泳教学中,建立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建立心理上的安全感非常重要。
  2.熟悉水性练习
  熟悉水性教学是学习游泳的必修课,也是为以后学习好游泳而打基础的重要阶段。通过对游泳初学者进行水中行走、呼吸、憋气、漂浮、滑行与站立等练习,让初学者体会和了解水的特性,逐渐适应水环境,消除“怕水”心理,培养对水的兴趣,并掌握一些游泳中的基本动作,从而建立良好“水感”的心理状态[4]。
  3.有趣游戏活动
  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游戏并对学生提出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体会到水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如:学习憋气,通过做水下数数、睁眼看同伴做动作,钻杆、钻救生圈等方法,巩固呼吸方法,提高憋气的能力,消除“怕水”心理,培养对水的兴趣。
  (二)中期阶段的教学
  中期教学(6-8次课)学生通过之前的练习,自身已经有一定的“水感”和掌握一定的分解技术,有一定的肌肉感觉,可以在重复的基础上分别修正动作。
  1.示范法
  教师示范的动作要正确、轻松、直观、大方得体,游泳教学实践证明,正确的示范动作,特别是第一次示范。
  2.激励法
  在游泳教学中,运用口令和课堂语言的表达激励学生。如在教外划、内划、下划、前伸等蛙泳手部动作时,口令必须准确、清楚、节奏感强,如:憋气练习,制定一个时间30秒为优,25秒为良,15秒为及格的标准[8]。学生就会努力去达成目标,争取优秀的成绩[5]。例如:在熟悉水性练习时,游戏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胜负上,然后再转移到水性的练习上,这可以减轻学生的恐惧心理。
  3.后期阶段的教学
  后期教学(9~12次课)主要是从分解动作的学习过渡到完整配合技术动作的学习并逐渐巩固的过程,为之后进一步学习各泳姿打下坚实的基础。
  (1)竞争法
  有竞争才有进步,所以适当运用竞争可激励每名学生力争上游,并且在竞争中忘记恐惧。如:比比看,看谁动作最漂亮,看谁完成得最好等。
  (2)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激励法
  在后期阶段的教学中,学生都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技术,需要不断地纠正错误动作和改进才能提高。学生受到表扬时往往会更加积极更加自信,这是表扬、激励的效果。但不是每一个同学都能做得很好,这需要教师的批评与指导,学生在错误中不断改进不断学习,恰当的批评不但不会使学生灰心丧气,还会使人受到激励,学生感觉到被老师的关注之后,会更加刻苦地练习。
  四、小结
  对于游泳初学者,只重视动作技能的教学,而往往忽略了学生学习心理,是影响游泳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善于从了解学生的心理入手,针对性地克服学生的怕水心理,教学中必须做到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教法上也应该和游戏活动相互交叉进行,应寓教于乐。教师应努力研究克服怕水心理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训练方法,对帮助游泳初学者克服怕水心理和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梅雪雄.游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5-90.
  [2] 苗广明.浅探游泳教学中怕水心理的排除[J].韶关学院学报.2001.22(12).
  [3] 李鸿飞.游泳教学中产生恐惧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5(5).
  [4] 印文晟,陈环.针对普通高校游泳课初学者恐惧心理的探讨与对策[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8.
  [5] 王力,赵静,刘文娟,王惠丽.克服初学游泳大学生恐惧心理的教学方法[J].体育学刊.2005.9(5).
其他文献
摘要国家发展战略把振兴足球作为很高社会冀望,高校足球传播和教育也推上了重要的位置。通过足球项目学习,能为校园传播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在高校足球内容教学上在此提出一些建议,促进足球教学往科学化和更有利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校足球教学内容  随着国家的改革发展,2015年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体育强国息息相关,发展振兴足球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
在乙腈、相转移催化剂聚乙二醇存在下,蒽酮与硝酸铈铵反应生成1-硝基蒽醌.聚乙二醇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的选择性.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蒽酮与硝酸铈铵的物质的量
摘 要 体育教学细节的操作策略研究已滞后于体育理论观念的创新。本文重点介绍了体育教学细节的六项操作策略:植入生活,挖掘资源;优化方法,精心预设;持续关注,敏锐捕捉;人文、智慧,巧妙处理;顺势而为,精彩生成;反思交流,重新解读。力图以微观的体育课堂教学细节的操作性研究来推动宏观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 教学细节 操作 推动  反思近些年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教学理论与方法之创新者多,但能将理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