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与式教学是我国西部地区目前普遍倡导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过程,以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参与式教学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相通的,因此,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与新课程的统一。
一、抓住参与式教学的理念,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参与式教学与新课改下的探究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不同于探究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全员性和合作性,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平等为中心,以学习内容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求异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要求师生共同协作、主动参与开展知识探究活动。实施参与式教学,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教师应依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创设游戏、竞赛、故事和现场模拟等教学情境。如在进行圆锥体积公式推导的教学中,教师向每组学生提供了一个圆锥,一个任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一个与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都是容器型纸盒,并且标上号码),提出以下问题:1.在上述的立体图形中,你选择哪一个“朋友”与圆锥合作实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最合适,你是怎样想的?2.通过观察,发现这个立体图形和这个圆锥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3.通过实验,你发现这两个图形的体积有什么关系?4.由此你能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吗?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思考讨论。这些问题的提出,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思维空间。学生要考虑选择哪一个对象来与圆锥合作实验最为合理,实验后如何找出两者体积间的关系,如何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此时都进入积极探索状态,有的比较顺利地选择对象,正确导出公式;而有的学生却选错对象,陷入困境。教师可以正确的小组对他们加以启发、帮助。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让他们多思、多说、多读、多写,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一切活动以学生为主角,以参与性和探究性为特征,教师注意扮演好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二、在平等、多向的师生关系中培养学生
师生关系融洽、和睦、平等、民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实践证明,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互相亲近,易于沟通,有助于营造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融洽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气氛,为学生持久性发展创造条件。因此,实施参与式教学策略,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关系成为促进学生进步的“催化剂”,具体做到尊重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宽容学生,从心底里谅解学生的过错;其次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差异,关注弱势群体,设法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让个别发言、试说、模仿发言成为学生体验成功的方式之一。
要注意参与度,让更多的学生表现自我、体验成功,将学习困难的学生或内向害羞的学生分在一组以避免大胆的学生主宰讨论和活动,学习困难或害羞的学生一旦有了成功,要及时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师生个别谈话、课前交流是促进参与度的有效方法,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还可以掌握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课堂中就能因势利导,满足学生的渴求。课堂上的及时评价,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可以是自评、他评,也可以是赏析评、指导评,还可以是鼓励评、口号评,如“你真棒”这些语言就能振奋学生。通过每一次评价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决心,使学生精神振奋,再接再厉,追求更好的表现。
要注意各小组活动的进展,使小组活动各有成效。在小组讨论中,要让小组成员讨论是怎么一起学习的,以便帮助其他小组更好地合作学习;对行动迟缓的小组要确定最后期限或设立处罚,如唱歌等,激励他们齐心协力尽快完成任务;也可以让提前完成任务的小组成员去帮助其他未完成任务的小组。
三、资源共享,展现团队精神
参与式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资源共享的好处、团队精神的重要。资源共享让学生、师生之间的知识互补,也可以弥补课本知识的不足。一般性的教学资源包括字典、课外书、学习工具、教学仪器、师生经验、校园文化。教师在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时,必须使学习资源与学生的内部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周围的学习资源。如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找出身边的物体带到课堂上来,与小组同学互相体会、认识和交流。在团队精神的鼓舞下,学生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体会到集体力量、集体智慧的无穷,进而竭尽所能完成任务。团队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强调小组间团结协作、全员参与,使课堂学习充满活力。
总之,参与式教学真正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与新课改的理念是相互符合的,将参与式教学活动与合作探究活动相结合,对于新课程的实施,无疑是一种进步,它使学生真正“动”了起来,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责编夏天)
一、抓住参与式教学的理念,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参与式教学与新课改下的探究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不同于探究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全员性和合作性,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平等为中心,以学习内容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求异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要求师生共同协作、主动参与开展知识探究活动。实施参与式教学,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教师应依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创设游戏、竞赛、故事和现场模拟等教学情境。如在进行圆锥体积公式推导的教学中,教师向每组学生提供了一个圆锥,一个任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一个与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都是容器型纸盒,并且标上号码),提出以下问题:1.在上述的立体图形中,你选择哪一个“朋友”与圆锥合作实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最合适,你是怎样想的?2.通过观察,发现这个立体图形和这个圆锥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3.通过实验,你发现这两个图形的体积有什么关系?4.由此你能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吗?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思考讨论。这些问题的提出,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思维空间。学生要考虑选择哪一个对象来与圆锥合作实验最为合理,实验后如何找出两者体积间的关系,如何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此时都进入积极探索状态,有的比较顺利地选择对象,正确导出公式;而有的学生却选错对象,陷入困境。教师可以正确的小组对他们加以启发、帮助。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让他们多思、多说、多读、多写,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一切活动以学生为主角,以参与性和探究性为特征,教师注意扮演好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二、在平等、多向的师生关系中培养学生
师生关系融洽、和睦、平等、民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实践证明,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互相亲近,易于沟通,有助于营造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融洽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气氛,为学生持久性发展创造条件。因此,实施参与式教学策略,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关系成为促进学生进步的“催化剂”,具体做到尊重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宽容学生,从心底里谅解学生的过错;其次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差异,关注弱势群体,设法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让个别发言、试说、模仿发言成为学生体验成功的方式之一。
要注意参与度,让更多的学生表现自我、体验成功,将学习困难的学生或内向害羞的学生分在一组以避免大胆的学生主宰讨论和活动,学习困难或害羞的学生一旦有了成功,要及时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师生个别谈话、课前交流是促进参与度的有效方法,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还可以掌握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课堂中就能因势利导,满足学生的渴求。课堂上的及时评价,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可以是自评、他评,也可以是赏析评、指导评,还可以是鼓励评、口号评,如“你真棒”这些语言就能振奋学生。通过每一次评价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决心,使学生精神振奋,再接再厉,追求更好的表现。
要注意各小组活动的进展,使小组活动各有成效。在小组讨论中,要让小组成员讨论是怎么一起学习的,以便帮助其他小组更好地合作学习;对行动迟缓的小组要确定最后期限或设立处罚,如唱歌等,激励他们齐心协力尽快完成任务;也可以让提前完成任务的小组成员去帮助其他未完成任务的小组。
三、资源共享,展现团队精神
参与式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资源共享的好处、团队精神的重要。资源共享让学生、师生之间的知识互补,也可以弥补课本知识的不足。一般性的教学资源包括字典、课外书、学习工具、教学仪器、师生经验、校园文化。教师在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时,必须使学习资源与学生的内部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周围的学习资源。如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找出身边的物体带到课堂上来,与小组同学互相体会、认识和交流。在团队精神的鼓舞下,学生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体会到集体力量、集体智慧的无穷,进而竭尽所能完成任务。团队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强调小组间团结协作、全员参与,使课堂学习充满活力。
总之,参与式教学真正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与新课改的理念是相互符合的,将参与式教学活动与合作探究活动相结合,对于新课程的实施,无疑是一种进步,它使学生真正“动”了起来,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责编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