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共振技术在可疑药物相关性皮肤病方面的临床探讨

来源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gp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应用德国MORA—Supe生物共振技术对48例可疑药物相关性皮肤病进行了初步探讨,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临床资料 患者男,63岁。因阴部红斑、肉芽、溃疡伴疼痛19年入我院。患者19年前无明显诱因在阴阜左上方出现蚕豆大的基底红斑,上有疣状小红色肉芽增生,伴有瘙痒。于当地诊所治疗,
蛋白质饲料原料紧缺,价格昂贵,在全价配合饲料中所占比例较大(一般占20%左右)。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舍饲养殖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养殖规模越来越大,饲料用量随之加大
目的:评价强脉冲光照射对大鼠真皮胶原增生和皮肤中内质网分子伴侣(BiP/GRP78)表达的影响。方法:强脉冲光照射背部脱毛的大鼠皮肤共4次,每次间隔2天。取照射后第14天和30天的大鼠皮
生猪产业迎来了新一轮市场机遇,出现供不应求,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不同规模的养猪场及广大养猪户,积极发展生猪生产。生猪产业前景一片光明。但目前出现新的难题是:豆粕等原
毛母质瘤(pilomatricoma)又称Malherbe钙化上皮瘤、毛囊漏斗毛母质瘤、毛囊漏斗毛母质囊肿,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的良性肿瘤,起源于毛母质细胞分化的原始上皮胚芽组织。本文就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