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兵荒马乱的旧时光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c1987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高三那年,我们寝室的人都很矫揉造作,晚自习下课后谈论起各自梦想的时候,都带着牛气冲天的味道,后来我们一致认为将来一定要考上清华大学,因为我们学的是理科,所以能考上清华大学就算是得偿所愿了。但实际上,我们几个的成绩在班上差不多都是吊车尾,别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能上个北大青鸟就已经很不错了。
  青春的狂热就像是夏季的蝉鸣,聒噪中还留有淡淡的喜悦和感伤,像是青春中最浓重的一抹色彩。那时,我们都还很孩子气,站在楼顶里喊着来啊,不要以为我会怕你。可实际上,到了秋季,寒蝉的叫声里总是能听出几分凄婉,过不了多久,就能看到那些曾经腾飞着、叫嚣着的蝉忽地坠落了,透明的蝉翼还很清明,躯干却有淡淡的绿色,像是氢氧化铜沉淀的颜色一样。蟪蛄不知春秋,一个季节就这样结束了。而后大地就是一片金黄,像是清扫不干净一样,或是一片银白,化作春的甘露。

2


  这大概就是我们兵荒马乱的青春,课业很重要,每天背诵得口干舌燥,但看到身边的小伙伴还在用功,于是继续开始下一刻的学习。我们习惯在物理老师的课堂上提出一些他回答不上来的问题,从而获得一些自以为是的小满足,这样的恶作剧,看似很畅快,却又幼稚得像是小孩。
  大多数周六的时光,学校会放半天假,那个时候我们寝室的人会在野外骑着单车直到黄昏。看着车辆渐渐减少的道路,还有大片大片的绿色植物,路边的野花我们大都叫不上名字,偶尔路过破败的小屋,也总有些亲切的味道,让我们暂时忘记成绩和理想,只有天地一线的畅快。整片整片的空地上,常常伴随着成群的牛羊,河道的流水湍急,有着淡淡的腥味。回去的时候,天已经朦朦胧胧,凉意袭来,把汗水吹干,熨帖的衬衫渐渐抚平了,一切都在铃声响起的时候,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吃过晚饭和上晚自习中间有一段空闲时光,我趴在教室看书看累了,便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走到教学楼楼顶,或许是受偶像剧的影响,我总觉得谈心事一定要去楼顶。看着夕阳无限好的景色,我内心的怅然就会一寸寸消失,就像是游戏里的辅助英雄一样,把能量传递给战友。有时候一聊就是很长时间,我不死心地看着手表指向了将要上课的时间,回到教室埋在那满是书卷的桌子上想着明天的样子,做着梦,梦里是金碧辉煌的殿堂,我在殿堂里把青春挥洒,觉得有梦想和朋友比一切都重要。

3


  下晚自习后,我关掉教室里的灯,一个人独自离开教室,慢慢地走在操场上,细数自己的脚步和年轮的声响,静谧的校园里还有偶尔从耳边划过的风陪伴着我。路灯一明一暗地,恰似诉说夜的暗语。我在心里默念着化学元素周期表、物理学中一连串的定理,还有英语老师讲的主谓宾、定状补的语法知识,内心祈祷着第二天早晨语文老师不要布置默写,第二节的英语课上,老师不再提问语法知识点,数学老师不再让我们上黑板演算习题。
  激荡的青春在十八岁最热情的时间里,开始膨胀得很不像话,看不惯成年人的思维模式,接受不了那些总是把生活过得像是坟墓一样的社会人士。我会在阒然的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觉得这样很酷;会在楼顶留着自己的小秘密,教学楼栏杆的一个缺口处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自己想对未来说的话,或是恶作剧一般,在纸条上写谁看谁是猪;我会为了一件小事哄堂大笑,可对于大人们认为的大事,总是觉得无关紧要。我面对英雄还是会肃然起敬,时光被具象成很完满的画面,虽然带着些无厘头的张扬,却轰轰烈烈。
  课程很紧迫的时候,我一边流泪一边喊着梦想的样子,看起来有些滑稽,就像是十里长亭外的送别一样,一步一回头,一走一盼望,时间在掌横纹中留下了印记。故事大都很相似,就像世界上有七十亿的人口,而人生经历都很相同。
  十八岁飞驰而过的青春往事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记忆,连带着那一丝丝叹息,穿越时空,泛着点点星光,记忆里那些青涩的笑和着风一起从指尖穿过,大人讲过的生命中都将遇到的遗憾我们都在经历,时过境迁的感受里,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4


  我们都相信离别是为了更好地相遇,也多是饮鸡汤如清水般甘之如饴,夜郎自大到即便是高考结束了,也能有头也不回的洒脱,内心万般拖泥带水,也要表现出很不在乎,身体已经拔高到成年人,却还有小孩子般的无知和任性。
  口号喊得像是给自己壮胆,装扮也刻意模仿。最不着痕迹的就是那些原本就微小的知识储备,还有时间将它眉目间张扬出来,高考结束就像龙卷风肆虐过的城市,有无数堆积如山的狼藉,还有空空如也的楼层。
  渐渐地,我们都明白,这个世界上的成功人士,总是屈指可数,大多数人都将回归平庸。虽不至于二十岁死亡,七十岁埋葬,但或许是年轻时透支了太多的好奇、好笑、好看、愤怒、悲伤等情绪,于是在成长过后,反倒觉得不动声色才更配得上自己那张故作成熟的脸。
  更多的时候,我都觉得岁月偷走过青春的狂热,留下的是那个穿上大人西装,装扮出成长模样的那个内心还很膨胀的自己。高考过后,我们约好去爬山的计划推迟了,原因很简单,小叶选择了复读。

5


  大一下学期,我收到了小叶从学校寄过来的信。她说她现在很少去那条我们经常骑单车走的路了,也很久没有去过教学楼楼顶,学校的榕树被砍掉了,操场上的校服变了又变,一茬茬的新生过来,我们一天天成长,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很刺眼。快要高考了,希望她一切顺利。
  仔细想了想自己都在经历什么,丰富多彩的生活,每一样都想抓在手心,然而總是事与愿违,就像手掌中的水一样,总是会一点点地流干,梦想还在继续,我会全力以赴,更会努力做到最好。我告诉小叶,我还是在坚持自己的梦想,但是不会大声张扬,也试着相信,成长也有积极的意义。
  你好,兵荒马乱的旧时光。拥有你,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事。
  (作者系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2016届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研究生)
其他文献
抖音里的一禅小和尚問师傅:“人为什么非得读书呢?”师傅答:“读书不是非做不可的事,而是想要去做的事……失去好奇心的一瞬间,人就死了,所以读书就是为了成为更出色的人。”  不得不承认,读书是对精神的刷新,是成本最低、收获最大的投资,它可以扩大你的选择范围,丰富你的语言表达。这样,在你品一壶好茶时,可以说“此茶口感饱满纯正,圆润如诗,茶汤橙黄透亮,幽香如兰”;在你看到树上满是柿子时,可以说“柿叶翻红霜
近日,一则“老外玩中国风扇”的视频让一个像风扇一样的设备成了热搜商品,因为只要它的“扇叶”转动起来,就能够展示出各种裸眼3D影像,既有汽车在上面开来开去,又可以看到3D的超级玛丽做出各种动作。整个画面看起来仿佛飘浮在空中,左右移动都不影响视觉感官。这个奇特的“电风扇”实际上是全息3D智能炫屏,一个类似电风扇的视频载体,它是由周全和他的团队一起创造的。  一天,周全在资讯网站上看到了一篇关于裸眼3D
趣闻韩国街头的巨型“鱼缸”  看到韩国首尔SMTown 大楼楼顶的巨型“鱼缸”,很多人会惊讶道:“那么厉害!在这里装了个大鱼缸,里面养几条大锦鲤就更有看头了。”  实际上,这个巨型“鱼缸”是一个高20米、长80米的超巨型曲面LED屏幕。设计这个巨屏的是一家叫D’strict的公司,他们通过在建筑外墙组合多块LED屏幕模块,形成一个鱼缸形状的立体屏幕,显示出海浪波涛汹涌的视觉体验,达到以假乱真的逼真
联合国官方微博发布一条招聘信息:“只要你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在32岁以下,能讲流利英语或法语,就有可能参加考试,并成为一名国际公务员!”  看起来不太难!但你先得等得起。从报考到走进联合国总部大门,有人花了差不多三年时间。程浩从朋友那里听说联合国在中国举办“国家竞争性考试”的消息后,出于好奇就报名试试。直到一年以后,笔试和面试的通知才姗姗来迟。真正在纽约接受面试是在3年后,之后,他才正式开始上
2018年2月,一则关于《麦当劳的薯条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对防秃有帮助,甚至可以再生发!》的新闻风靡了英国。一时间,举国沸腾。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欧洲人在全世界人口中的秃顶率最高,而英国的秃顶率更是成功跻身前五强,完败了“对手”德国和法国。说起来,秃顶在英国简直像是一个魔咒,甚至连王室的王子们也难逃这样的命运,威廉王子已经放弃了治疗,据说他的弟弟哈里王子也岌岌可危。为此,英国至今都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
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梦想的石头能走多远。  在一条蜿蜒崎岖的乡村马路上,卧着一块凹凸不平的石头。一位路人正好从这儿经过,看样子他喝了不少酒,走起路来踉踉跄跄。就在这时,他被脚下的石头绊了一下,重重地栽倒在路边,额头和手掌都受了伤。路人从地上爬起来,生气地说:“真倒霉!以后再也不走这条路了。”  没过多久,在同一条路上,又有一个人被石头绊倒了,这个人名叫薛瓦勒,是一个乡村邮差,每天都要为乡民寄送信件。那
10年前,艾尔·科丹在南半球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从事一项特殊的工作。他所做的工作是唤醒那些依赖社会救济生存的人自力更生。当地政府部门为他召集了一组依赖社会救济生存的人,这些人来自不同的种族和宗族。然后,每个周五,他都花三个小时与这些人待在一起。有需要的话,他也会向政府申请一点儿现金带到工作现场。  那天,和每个人握手之后,科丹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想知道你们每个人的梦想是什么。”听到科丹的话,每个人都
雨刷器在雨雪天气里欢脱律动的身影几乎人人都见过,而罗伯特·科恩斯捍卫一个雨刷器的故事,却鲜少有人听闻。  罗伯特·科恩斯1927年出生在美国底特律。他在凯斯西储大学获得工程学博士后留校任教,教书之余热衷搞点儿小发明。  1962年11月的一天,科恩斯正在開车,突然下起了绵绵细雨,他赶忙打开雨刷器。在当时,雨刷器只有两档,一档用于阵雨,一档用于暴雨。细雨中刮擦的雨刷器不停地扰乱着科恩斯的视线,还发出
2016年1月15日清晨,美国佛罗里达州盖恩斯维尔市警局接到报案,当地社区有一群孩子,经常在凌晨发出巨大的噪音。  清晨5点,一位名叫怀特的警官赶到现场后,发现是一群孩子聚在一起练球而已。他不仅没有处罚孩子,还童心大发地和孩子们打了一场球。最后,尴尬落败的他和孩子们约定,他将带一个更厉害的人来挑战。  过了几天,怀特意外地发现,他和孩子们比球技的画面被警车的行车记录仪悄悄地记录了下来。翻看这段视频
“为什么云朵不会掉下来?”“我们穿越回古代(比如秦朝)能发电吗?”“太阳为什么没有蒸发掉?”“往台风眼里扔一颗原子弹会怎样?”……  面对这样的脑洞,活跃在“中科院物理所”公众号上的科普年轻人就是芝麻开门的人。  答题者大都是在中科院物理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其中有在物理所举办的科普展品创意大赛中获得大奖的李治林、程嵩、周璋、容晓辉等人。三年间,他们收到78万粉丝的25957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