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惭知己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er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炉夜话》有句:“人得一知己,须对知己而无惭。”我很喜欢这句话,将之简化为“无惭知己”。
  鲁迅曾手书一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赠给好友瞿秋白。鲁迅对瞿秋白真可谓“无惭知己”。1934年1月初,瞿秋白准备离开上海,于是到鲁迅住所去告别。那一夜,鲁迅为了惜别之意,将床让给瞿秋白,自己和妻子睡地板。瞿秋白牺牲后,鲁迅拖着病躯,夜以继日编写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亲自负责设计封面,编排校对,使《海上述林》上卷终于得以出版。
  能够设身处地为知己排忧解难,这是“无惭知己”的首要方面。历史上的“管鲍之交”,鲍叔牙认管仲为知己,于是向齐桓公推荐管仲,使之身居相位。三国时期,刘备于白帝城托孤,对诸葛亮说:“我的孩子,可辅则辅之,不可辅就取而代之。”但诸葛亮感于刘备当年识贤之恩,尽心竭力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都是“无惭知己”。
  有包容,这是“无惭知己”的第二要点。魏晋时期,有所谓“竹林七贤”,本来是朋友,志趣相投,一起在竹林中饮酒赋诗。但是后来,山涛的官做大了,于是推荐嵇康出来做官。嵇康很孤傲,就写了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山涛断交了。但是,在山涛心中,始终还是认嵇康为知己的。嵇康被诛后,山涛推举嵇康的儿子嵇绍为秘书丞。嵇绍对自己该不该任此职犹豫不决,于是向山涛咨询,山涛回答:“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言外之意,你爸爸是你爸爸,你是你,大胆上任吧。山涛不计前嫌,是对知己的一种“以德报怨”吧,可以说是“无惭知己”的最高境界了。
  但是,我们也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词叫“谬托知己”。清人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二回:“有班谬托知己的朋友,天天在一块儿打牌吃酒。”这其实是口头上的知己,也许一临利害,就作鸟兽散了。交友中有一类叫“世道交”,指的就是这类。“谬托知己”的另一种说法,就是“当年输心背后笑”。民间有一个说法,口里喊哥哥,背后捅刀子。这是典型的“有惭知己”。当然,这种知己,只是假知己。我们在与人交往中,一定不要被对方的甜言蜜语所迷惑,一些口蜜腹剑的小人,我们一定要分辨清楚。一旦认定他是假知己,就要决然与之断交,不然,被这种假知己祸害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无惭知己”的前提是找到真知己。要识别知己是真是假,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能否与自己共患难。俗话说:“患难之中见真情。”《世说新语》中记载荀巨伯看友人疾,结果正碰上胡贼攻郡,友人劝荀快走,说我是快死的人了,不要连累你。荀却说:“我不能败义求生。”结果胡贼攻陷城池,闯入友人家,问荀:“全城都空了,你是谁,敢独自留下?”荀说:“友人重病,不忍抛弃,宁愿让我代替友人去死。”胡贼被深深感动,竟然撤退了,全郡因此得以保全。
  像荀巨伯,可谓患难之中的真朋友。这样的朋友,才叫知己。而这样的生死之交,就是“无惭知己”,善始善终。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作家刘墉应邀到北大演讲,当他走入校园的时候,看到很多参天大树,他很有感慨地对接待人员说:“真漂亮,尤其这些大树,真是有乔木之谓也。”  接待人员笑了笑说:“刘老师,您到新生入学的时候来看,更有意思。”刘墉问:“为什么?”接待人员指了指大树说:“那些大树底下全睡了人,都是从全国各地陪孩子来念书的。好多父母从乡下来,把攒的那点儿钱全给了孩子,既舍不得住旅馆,又舍不下孩子,干脆就往大树底下一躺。”  刘
19岁那年,范尉考取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近开学的时候,他告别家乡湖南省汝城县,前往湖北读大学。  到湖北的第二天,范尉就提着特意购买的学习用品和玩具,独自去荆州市流浪儿童救助站,看望那里的孤儿。返回学校的途中,范尉默默地想:“虽然家庭比较贫穷,我是贫困学生,但我还是准备帮助更多的孤儿和困难儿童。”  每天范尉都要去学校食堂的勤工助学岗位干活,以便领到20元助学金,同时可以免费吃午餐。到了冬季
  
谢邦鹏用了11年时间,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不折不扣的清华人。令周围人大跌眼镜的是,博士毕业之后,谢邦鹏竟放下博士身段,默默选择到网电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基层某单位,当了一名工人。  不是没有橄榄枝伸向谢邦鹏。还没毕业,他就收到两个含金量很高的OFFER。国网总部和国网四川电力总公司有意网罗人才,而搞电力研究的谢邦鹏博士早已名声在外。可是,谢邦鹏想:再好的单位充其量也就是搞搞研究,或者当个小领导。如果理论不
蓝色代表希望,我们曾为了梦想在高一努力飞翔。  还记得接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时,我笑了,也哭了。第一次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有付出才有回报”。高中生活开始了,离开了父母的怀抱,面对新的环境,新的面孔,心底有一丝的担忧。  又是一年平安夜,校园弥漫着幸福的味道,只是这种幸福并不属于我。来来往往的人群,手中都拿着一个又大又红的平安果,外面那漂亮的包装更是深深地刺痛了我的眼睛。孤独地走在冰冷的石子路上,一种
校园趣事
期刊
金岳霖出国留学归来后曾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教授逻辑学。  与那些蓄着四角平头、一身长袍马褂的教授相比,金岳霖堪称那个时代的“潮男”:出门持手杖,戴墨镜,西装革履,腰板笔挺,皮鞋油光可鉴,鲜见灰尘;夏天则穿西式短裤,还要像西欧绅士一样配上长筒襪;由于视力不佳且畏光,出门要戴鸭舌帽来保护眼睛。  金岳霖进课堂,经常不拿课本和讲义,只带着一支粉笔。讲到兴起时,有时会在讲台上走来走去,有时就坐在
65岁的马丁·艾德华是英国伦敦萨瑟克区地方法院的一名老园丁。2014年10月的一个下午,艾德华提早完成了工作,正准备离开,不经意地听到从三号法庭里传出一个女子激动的说话声,随着控辩双方的唇舌交战,他渐渐听明白了一个大概——  那个竭力为自己辩护的是一个名叫麦克拉·钦斯的年轻女孩。一周前,“好运”突然降临在她身上,她去ATM机取钱时,发现有人往她的卡上打进了51821.34英镑(约合人民币55万元)
在读《雷雨》时,我的心情总是纠结在一起的,我惊讶于鲁侍萍的命运,感慨于四凤与周萍的爱情之路,愤怒于鲁贵、周朴园……但仔细品味,正是在周公馆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像是“最好的安排”,各种命运纠结在一起,铸就了一幅风景画《雷雨》,而他们正是画中重要的元素。“夏天是个烦躁多事的季节,苦热会逼走人的理智。在夏天,炎热高高升起,天空郁结成一块烧红了的铁,人们会时常不由己地,更归回原始的野蛮的路,流着血,不是
世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还被国际蛋白质学会授予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  2006年5月,施一公回国参加四年一次的中国生物物理学年会,清华大学的主要负责人找到他,恳请他回国担任学校的医学和生物学领头人。“母校的诚意让我心潮澎湃。虽然我在国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根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