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准则的实施过程中,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是各利益相关者博弈的过程,首先分析了在会计政策选择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思考角度,然后分析新准则的实施给会计政策选择带来的空间,最后,在考虑到各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和新准则的相关规定下,提出企业在做选择时应遵循的原则。关键词:博弈;选择空间;原则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3-0241-01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中对会计政策的定义是: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因此,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会计信息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着各利益相关者依据会计信息作出的决策。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也是利益相关者不断博弈的过程。
1利益相关者博弈的思考角度
1.1投资者
企业的投资者由于投资的目的不同,思考的角度也不同,投资比重比较大的股东,或者企业的所有者,不仅希望企业当期的市场价值比较大,而且更注重企业能够有长远稳定的发展,也就是看重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在选择会计政策的时候更希望所选择的会计政策能长久的为企业做贡献。对于投资金额比较小或者只是为了短期获利目的进行的投资,这部分投资者更希望企业选择的会计政策能在短期内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这样可以从中分得更多的红利,实现投资者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1.2债权人
债权人是企业资金的又一提供者,其关注的是债权是否能按期足额收回,通常与债务人订立一系列保护性条款,以限制企业在资金运营等方面对债权人造成不利。因此,债权人力求企业能遵守债务合同,希望企业采取稳健性的会计政策,尽量减少违约的可能性,按时偿还借款。
1.3管理者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所有者与管理者的目的不同,导致他们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管理者掌握着企业的经营大权,经营决策都是管理者作出的,实质上对企业形成了控制,这就为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目的创造了条件。管理者不是企业的所有者,以至于管理者在选择会计政策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会计政策,这是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1.4政府
政府是在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它的目的是通过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均衡,为整个社会谋求福利。因此,政府更多的是通过制定各种约束性和管制性的规章制度,参与企业经济利益的分配,将社会资源的一部分转移到自己手中,然后进行资源的重新分配,以实现政府的功能。政府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中一般带有强制性的色彩,这也是政府和其他利益主体的不同之处。
2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l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该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正式施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趋同的产物,在会计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下,会计政策的选择正在成为新准则实施的主要手段和工具,这也对各经济利益主体提出了新的挑战。
2.1计量属性的选择
新准则的最大特点就是引进了公允价值这一重要的计量属性,并在具体准则中都有相应的使用说明,譬如准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中大胆而又谨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并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提出更高要求,增加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减少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有利于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2具体会计业务处理方法的选择
(1)在存货的业务处理中,新准则在存货的计价方法中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特别是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后,物价持续上涨,如果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计量存货,会导致存货的成本减少,虚增利润。这种计价方法的取消会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税收。
(2)在投资性房地产的计价中,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如果能可靠的并持续的取得,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为企业增加了一种选择方式,而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必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这种计量方式会导致费用减少,利润的增加,但是会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更相关的信息。
(3)债务重组的账务处理在新准则下也发生了变化,债务重组是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以非现金资产偿付的债务,非现金资产以公允价值入账,公允价值与债务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支,而不再计入资本公积。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利润操作的可能性。
(4)新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具体准则中扩大了合并报表范围,规定母公司应当将其所有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这样提高了报表的完整性,减少了企业利用子公司是否列入合并报表调节利润的可能性。
相对于原来的企业准则,新准则做了很多的修改,在此仅举几例加以说明。从以上的举例可以看出,新准则在某些方面加大了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为企业调解利润增加了可能性。但在另一些方面多了一些限制,缩小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者的利益。
3企业在新准则下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
既然企业的会计政策是在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下进行选择的,那么企业怎样才能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既能够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又能兼顾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多方关系的会计政策呢?本文给出了几点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原则。
3.1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就是要求企业选择的会计政策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作出相关规定是为了在社会各个主体之间合理地调节和分配社会利益,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和谐发展。新准则在会计政策运行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等方面都做了安排,因此,所有政策的选择必须遵循新会计准则,并且要符合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超越法律法规而滥用会计政策。
3.2适用性原则
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时,还应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理财环境相结合,即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应考虑行业特点、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内部管理、偿债能力等多种因素。会计政策的适用性是确保会计政策得到较好发挥的重要特征。
3.3一貫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是会计政策使用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则,会计政策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为了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企业选用的会计政策前后各期应该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除非已经选用的会计政策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再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此时企业才可以从经济环境和自身经营情况出发,重新选择最能恰当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政策。
3.4成本效益原则
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在讲究的就是成本效益。任何选择都是有成本的,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应权衡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在考虑自身经营特点和基本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保证的基础上,企业应选择便于理解和实施的会计政策,尽可能地降低操作成本,带来更多的收益,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3.5兼顾性原则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还是给企业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但是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利益协调而不是损人利己。比如企业选择的会计政策会明显减少企业的利润,从而影响到对股东的分配,这时股东肯定会要求企业改变会计政策。所以,维护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使选择的会计政策更长久的使用,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综上所述,会计政策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新准则虽然对会计信息做出了严格的规范,但是同时还是给企业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企业在选择的时候最基本的是要权衡好各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然后遵循相关的原则,这样选择出的会计政策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程海梅.浅谈会计政策的选择[J].财会研究,2007,(11).
[2]卢燕玲.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会计政策选择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7,(9).
[3]张静.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必须处理的关系[J].对外经贸财会,2006,(5).
[4]王运传.会计政策选择研究及其评析(上)[J].财会通讯,2006,(2).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3-0241-01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中对会计政策的定义是: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因此,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会计信息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着各利益相关者依据会计信息作出的决策。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也是利益相关者不断博弈的过程。
1利益相关者博弈的思考角度
1.1投资者
企业的投资者由于投资的目的不同,思考的角度也不同,投资比重比较大的股东,或者企业的所有者,不仅希望企业当期的市场价值比较大,而且更注重企业能够有长远稳定的发展,也就是看重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在选择会计政策的时候更希望所选择的会计政策能长久的为企业做贡献。对于投资金额比较小或者只是为了短期获利目的进行的投资,这部分投资者更希望企业选择的会计政策能在短期内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这样可以从中分得更多的红利,实现投资者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1.2债权人
债权人是企业资金的又一提供者,其关注的是债权是否能按期足额收回,通常与债务人订立一系列保护性条款,以限制企业在资金运营等方面对债权人造成不利。因此,债权人力求企业能遵守债务合同,希望企业采取稳健性的会计政策,尽量减少违约的可能性,按时偿还借款。
1.3管理者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所有者与管理者的目的不同,导致他们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管理者掌握着企业的经营大权,经营决策都是管理者作出的,实质上对企业形成了控制,这就为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目的创造了条件。管理者不是企业的所有者,以至于管理者在选择会计政策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会计政策,这是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1.4政府
政府是在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它的目的是通过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均衡,为整个社会谋求福利。因此,政府更多的是通过制定各种约束性和管制性的规章制度,参与企业经济利益的分配,将社会资源的一部分转移到自己手中,然后进行资源的重新分配,以实现政府的功能。政府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中一般带有强制性的色彩,这也是政府和其他利益主体的不同之处。
2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l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该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正式施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趋同的产物,在会计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下,会计政策的选择正在成为新准则实施的主要手段和工具,这也对各经济利益主体提出了新的挑战。
2.1计量属性的选择
新准则的最大特点就是引进了公允价值这一重要的计量属性,并在具体准则中都有相应的使用说明,譬如准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中大胆而又谨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并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提出更高要求,增加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减少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有利于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2具体会计业务处理方法的选择
(1)在存货的业务处理中,新准则在存货的计价方法中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特别是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后,物价持续上涨,如果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计量存货,会导致存货的成本减少,虚增利润。这种计价方法的取消会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税收。
(2)在投资性房地产的计价中,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如果能可靠的并持续的取得,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为企业增加了一种选择方式,而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必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这种计量方式会导致费用减少,利润的增加,但是会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更相关的信息。
(3)债务重组的账务处理在新准则下也发生了变化,债务重组是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以非现金资产偿付的债务,非现金资产以公允价值入账,公允价值与债务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支,而不再计入资本公积。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利润操作的可能性。
(4)新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具体准则中扩大了合并报表范围,规定母公司应当将其所有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这样提高了报表的完整性,减少了企业利用子公司是否列入合并报表调节利润的可能性。
相对于原来的企业准则,新准则做了很多的修改,在此仅举几例加以说明。从以上的举例可以看出,新准则在某些方面加大了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为企业调解利润增加了可能性。但在另一些方面多了一些限制,缩小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者的利益。
3企业在新准则下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
既然企业的会计政策是在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下进行选择的,那么企业怎样才能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既能够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又能兼顾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多方关系的会计政策呢?本文给出了几点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原则。
3.1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就是要求企业选择的会计政策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作出相关规定是为了在社会各个主体之间合理地调节和分配社会利益,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和谐发展。新准则在会计政策运行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等方面都做了安排,因此,所有政策的选择必须遵循新会计准则,并且要符合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超越法律法规而滥用会计政策。
3.2适用性原则
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时,还应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理财环境相结合,即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应考虑行业特点、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内部管理、偿债能力等多种因素。会计政策的适用性是确保会计政策得到较好发挥的重要特征。
3.3一貫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是会计政策使用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则,会计政策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为了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企业选用的会计政策前后各期应该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除非已经选用的会计政策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再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此时企业才可以从经济环境和自身经营情况出发,重新选择最能恰当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政策。
3.4成本效益原则
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在讲究的就是成本效益。任何选择都是有成本的,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应权衡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在考虑自身经营特点和基本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保证的基础上,企业应选择便于理解和实施的会计政策,尽可能地降低操作成本,带来更多的收益,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3.5兼顾性原则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还是给企业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但是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利益协调而不是损人利己。比如企业选择的会计政策会明显减少企业的利润,从而影响到对股东的分配,这时股东肯定会要求企业改变会计政策。所以,维护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使选择的会计政策更长久的使用,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综上所述,会计政策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新准则虽然对会计信息做出了严格的规范,但是同时还是给企业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企业在选择的时候最基本的是要权衡好各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然后遵循相关的原则,这样选择出的会计政策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程海梅.浅谈会计政策的选择[J].财会研究,2007,(11).
[2]卢燕玲.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会计政策选择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7,(9).
[3]张静.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必须处理的关系[J].对外经贸财会,2006,(5).
[4]王运传.会计政策选择研究及其评析(上)[J].财会通讯,2006,(2).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