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解题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son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線和抛物线。圆锥曲线的定义是整章内容的理论基础。圆锥曲线的很多问题都与定义紧密相连,圆锥曲线的定义渗透在圆锥曲线的各个方面。因此合理应用定义是寻求解题捷径的一种重要方法,灵活运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常常会给解题带来极大方便,产生一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感觉.我认为在本章的教学中应强化定义的教学,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应用定义解题的意识。本文通过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谈谈如何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解题。
  1.利用定义法求值
  例1.(1)从双曲线x2a2-y2b2=1(a>0,b>0)的左焦点F引圆x2+y2=a2的切线,切点为T,延长FT交双曲线右支于P点,若M为线段FP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则|MO|-|MT|与b-a的大小关系为( )
  A.|MO|-|MT|>b-a B.|MO|-|MT|=b-a
  C.|MO|-|MT|  解析:连结PF′,OT,∵|FP|-|F′P|=2a,∴2|FM|-2|OM|=2a,即|FM|-|OM|=a.又∵|FM|=|MT|+b,∴|MT|+b-|OM|=a,
  即|MO|-|MT|=b-a,故选B.
  (2)[2011·课标全国卷]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椭圆C的中心为原点,焦点F1,F2在x轴上,离心率为22.过F1的直线l交C于A,B两点,且△ABF2的周长为16,那么C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解:设椭圆方程为x2a2+y2b2=1(a>b>0).因为离心率为22,
  所以22=1-b2a2,解得b2a2=12,即a2=2b2.
  又△ABF2的周长为AB+AF2+BF2=AF1+BF1+BF2+AF2
  =(AF1+AF2)+(BF1+BF2)=2a+2a=4a,
  所以4a=16,a=4,所以b=22,所以椭圆方程为x216+y28=1.
  2、利用定义法求最值
  例2.(1)(2009·四川)已知直线l1:4x-3y+6=0和直线l2:x=-1,抛物线y2=4x上一动点P到直线l1和直线l2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 )
  A.2 B.3 C.115 D.3716
  解析: 直线 :x=-1为抛物线 的准线,由抛物线的定义知,P到 的距离等于P到抛物线的焦点F(1,0)的距离,故本题化为在抛物线 上找一个点P,使得P到点F(1,0)和直线 的距离之和最小,最小值为F(1,0)到直线 4x-3y+6=0的距离,即 = =2,故选A.
  (2). 定长为3的线段AB的两端点在抛物线 上移动,AB的中点为M,求M到y轴的最短距离,并求点M的坐标。
  解析:
  其中等号成立当且仅当A、 F 、 B三点共线
  所以最短距离为 ,
  例3.已知 分别是椭圆 的左右焦点, , 是椭圆上的动点,求 的最小值。
  解析:
  当且仅当 共线,且P在 轴左侧时取“=”号 最小值为
  3.利用定义法求轨迹
  例4.一动圆与圆 外切,同时与圆 内切,求动圆圆心P的轨迹方程。
  解析:因为 , ,
  所以
  4.利用定义法判断位置关系
  例5.过抛物线C的焦点F作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研究以AB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准线l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设AB中点为M,A、B、M在准线L上的射影为A’、B’、N,
  。
  |AA’|=|AF|,|BB’|=|BF|
  故以AB为直径的圆与l相切.
  圆锥曲线的定义是根本,对于某些问题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来求解比较简捷。总之,圆锥曲线的定义的运用还有很多,在这不一一列举,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只要善于分析,探求实质性条件,灵活运用定义,就可以顺利解决在高考中对定义考查的题目。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活动化使学生易于接受教材知识,并拉近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关注活动开展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也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建构和体验生成,还要对课程标准的三维要求具有深刻的把握,同时要体现层次性,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得到发展。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活动化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材安排了许多活动化内容,教材处处充满着活动化的氛围,其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