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东都城的里坊空间试析

来源 :南方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ney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隋唐时期是中国中古社会里坊制度最成熟的时期,是国家政权对城市居民的主要管理模式,也是当时城市居民的主要生活形态,隋唐长安城和东都城的里坊是这一时期里坊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的集中体现、无论从规划设计、形制布局还是管理方式上,都是我国里坊制度的典型代表.本文以考古为中心并结合文献记载分析隋唐东都城里坊的空间形态和内部结构,探索这一时期东都城的形制布局和居民生活形态.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凌家滩玉器的制作工艺、原料产地及其所体现的考古学文化信息,应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对凌家滩2007年发掘出土的玉石器进行了全面的科学分析.研究发现,07M23
本论文首先系统综述了城市景观水污染的状况、原因以及国内外对城市景观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确定采用物理化学法处理城市景观水,并以贵阳市南明河
塌陷湖泊在淮南矿区生态修复中占有中心地位,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健康是保证矿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条件。而浮游植物是湖泊水环境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和食物网的起点,是
凌家滩遗址近年钻探新发现了总长超过2000米的内环壕和约1100米余的一段外壕沟.为了弄清壕沟内沉积层中的矿物颗粒释光特性的差异和埋藏前的曝光程度,本文采用光释光方法对凌
本文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对凌家滩与韦岗遗址出土猪牙结石进行了碳稳定同位素检测.结果 表明,凌家滩与韦岗遗址出土的猪均以C3类植物为主要食物来源,说明二者的食性一致.
距今5600年~5300年的凌家滩文化在探索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标志性地位.通过对凌家滩和韦岗遗址出土动物遗存进行动物考古学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凌家滩文化时期中心聚落和
因之在古代都城制度上的重要地位,对东汉洛阳城形制布局的复原研究,一直是秦汉考古研究的重要课题.但限于考古资料的缺乏,对此研究,诸说纷纭.在对东汉洛阳城营建、概况和与之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近年来,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已逐渐影响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如何有效去除水中污染物迫在眉睫。基于吸附法的灵活性和高效性,本文采用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二硫化钼(MoS_2)两种二维纳米材料制备高效吸附剂,以其表面功能化为研究重点,以贻贝仿生化学作为表面改性策略,利用多巴胺或其衍生物的氧化自聚在材料表面形成聚合物涂层,从而实现材料的表面改性修饰并为进一步功能化提供反应平台;结合活性自由基聚
周都丰、镐,秦都咸阳,西汉都长安.几大古都分处西安咸阳地区渭河南北两岸,所在区域地貌环境不同,似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城选址标准各异.另外,这一地区古代聚落的分布及选址,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