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不断增长成了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钢筋水泥森林成了现代城市化的图腾,人与自然关系的破裂终于使人们意识到原有的城市发展理念已经不再适合世界城市未来的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城市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经济的不断增长成了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钢筋水泥森林成了现代城市化的图腾。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城市生态环境总体上急剧恶化,人与自然关系的破裂终于使人们意识到原有的城市发展理念已经不再适合世界城市未来的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实施可持续发展城市战略也成为中国21世纪城市化发展的核心战略。1992年,中国政府在签约《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时就郑重宣布:尽管中国还是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为了消灭贫困还将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但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4年,中国政府发表《中国21世纪议程》,向世界宣告:中国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位中国的国家战略,要实施经济、环境、人口、资源协调发展。1996年,中国开始颁布《环境保护条例》及实施意见,要求坚决关闭污染环境严重、破坏资源的“五小工业”。紧接着由人大常委会颁布《环境保护法》和《资源保护法》、《海洋资源保护法》等相关法律14种。进入21世纪,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推进到一个崭新平台。
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都离不开能源技术的进步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为此,加强能源科技创新,促进新能源发展,不仅影响今天的发展,更关乎于人类的未来发展。
纵观近代史,每一次重大的经济飞跃都会孕育新的技术革命,催生新的技术变革。目前应对气候变化发展,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在全球兴起,追求低碳和绿色成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科学技术在这场绿色变革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依靠科技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依托现有最佳实用技术淘汰落后技术,推进产业升级与效率改善。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创新技术,包括碳储存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寻求技术突破,提高资源生产率及能源利用率。
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能源动力系统的每一次变迁,都将带来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钻燧取火使人类告别了蒙昧时代;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把人类使用的燃料由木材过渡到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实现了从煤到石油的过渡,造就了现代工业文明。今天,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能源产业发展,开发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促进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正成为各国的目标。一场加快推进以绿色和低碳技术为标志的能源革命正在上演。
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政府多年来同样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国21世纪议程》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列为21世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基础,并确定为国家今后发展的六大高新科技之一。2006年中国政府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地把发展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质能作为推进能源结构多元化的重要手段,把洁净煤技术、煤层气开发作为降低污染的重要选择,把建筑、交通以及工业流程领域提高能效、降低排放作为节能减排的主要方式。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政府也明确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新能源已然成为“十二五”规划中的主角。
今天,当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永恒主题,当人类文明进步呼唤着可持续发展和新科技革命时,中国依然面临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要依靠新能源新技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依靠新能源新技术形成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和少排放、多利用的消费模式,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让中国这块美丽古老的土地,成为炎黄子孙世代繁衍生息的绿洲和乐园!
(作者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学长,中国证监会前主席)
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城市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经济的不断增长成了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钢筋水泥森林成了现代城市化的图腾。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城市生态环境总体上急剧恶化,人与自然关系的破裂终于使人们意识到原有的城市发展理念已经不再适合世界城市未来的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实施可持续发展城市战略也成为中国21世纪城市化发展的核心战略。1992年,中国政府在签约《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时就郑重宣布:尽管中国还是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为了消灭贫困还将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但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4年,中国政府发表《中国21世纪议程》,向世界宣告:中国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位中国的国家战略,要实施经济、环境、人口、资源协调发展。1996年,中国开始颁布《环境保护条例》及实施意见,要求坚决关闭污染环境严重、破坏资源的“五小工业”。紧接着由人大常委会颁布《环境保护法》和《资源保护法》、《海洋资源保护法》等相关法律14种。进入21世纪,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推进到一个崭新平台。
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都离不开能源技术的进步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为此,加强能源科技创新,促进新能源发展,不仅影响今天的发展,更关乎于人类的未来发展。
纵观近代史,每一次重大的经济飞跃都会孕育新的技术革命,催生新的技术变革。目前应对气候变化发展,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在全球兴起,追求低碳和绿色成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科学技术在这场绿色变革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依靠科技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依托现有最佳实用技术淘汰落后技术,推进产业升级与效率改善。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创新技术,包括碳储存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寻求技术突破,提高资源生产率及能源利用率。
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能源动力系统的每一次变迁,都将带来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钻燧取火使人类告别了蒙昧时代;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把人类使用的燃料由木材过渡到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实现了从煤到石油的过渡,造就了现代工业文明。今天,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能源产业发展,开发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促进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正成为各国的目标。一场加快推进以绿色和低碳技术为标志的能源革命正在上演。
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政府多年来同样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国21世纪议程》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列为21世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基础,并确定为国家今后发展的六大高新科技之一。2006年中国政府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地把发展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质能作为推进能源结构多元化的重要手段,把洁净煤技术、煤层气开发作为降低污染的重要选择,把建筑、交通以及工业流程领域提高能效、降低排放作为节能减排的主要方式。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政府也明确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新能源已然成为“十二五”规划中的主角。
今天,当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永恒主题,当人类文明进步呼唤着可持续发展和新科技革命时,中国依然面临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要依靠新能源新技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依靠新能源新技术形成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和少排放、多利用的消费模式,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让中国这块美丽古老的土地,成为炎黄子孙世代繁衍生息的绿洲和乐园!
(作者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学长,中国证监会前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