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区汇率制度下利差期限结构理论的检验:中国现行汇率体制的分析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hong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ars.E.O.Svensson的目标区汇率制度下的利差期限结构理论可以导出的一个直接结论是:利差是期限的减函数。本文通过验证中国在资本流动和利率双重管制下的利差期限结构,以实证分析提出中国应实行渐进式利率自由化和浮动汇率制的关联性改革安排。
其他文献
当前基层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工作正处于新的转轨时期,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金融监管水平,是基层人民银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人民银行荆州市中心支行在实践中积极开展“四位一体”金融鉴定体系的试点,树立了新的金融监管理念、改进了金融监管方法,逐步把金融监管工作引向了“标本兼治、立体监管、综合治理”的轨道。文章对“四位一体”金融监管体系的实施效应和存在问题了客观的分析,并对进一步抓好“四位一体”金融监
资本流动的全球化是金融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受到经济周期与贸易因素,国际利率调整,资本帐户管理政策,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和有关国际组织的政策意图等因素的影响,是历史发展客观必然因素和有关国家或组织人为推动两种力量融合的结果。资本流动的全球化发展过程具有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其收益分配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但是,这种复杂性和不均衡性并不影响金融资本全球化发展的客观持续性。
1994年以来中国货币流通速度脱离了附加时间趋势的逻辑曲线路径而不再均匀减速下降,其异常移动以及相应的预测错误阻碍了1998年与1999年中国货币政策的扩张性操作。本文设计了从M2到M1的中国货币需求层次递归系统,并且在1994年第1季度至2000的第1季度间加以估计而建立中国M1和M2季度货币需求函数,进而考察了M1货币需求函数的动态调整含义。本文在计量检验1994年以来中国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与可
本文的目的在于以“AD-AS货币政策机制”模型,探讨不同货币政策机制在经济行为主体具备理性预期情况下的宏观经济后果,为货币政策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分析工具是一阶差分方程和McCallum模拟假定方法(Conjecture)。
博弈论是兴起于20世纪中期,于近年来被引入我国的一种较新的经济研究工具。本文通过运用博弈理论,对我国信贷市场效率及商业银行“惜贷”行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根据博弈的分类,我国目前信贷市场可视为不完全信息不完善动态博弈,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使我国信贷市场效率较低,并由此引发商业银行的“惜贷”行为。为增进信贷市场效率,令贷款企业担保措施虽然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但本文的分析表明这种方法并不能够根除低效率
自1997年第三季节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亚洲借款人的融资活动受到了严重冲击。到1998年底1999年初,亚洲各国逐步摆脱危机,融资活动有所回升。在周边国家的不利影响及广信事件的负面作用下,中国筹资体的境外融资活动受到严重抑制。自1999年1月中旬以来,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善和广信事件的妥善处理,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的信心缓慢恢复,中国筹资体的筹资条件有所好转。今后中国筹资体的境外融资活动将同时受到正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化进程的加快,日本保险业以限制竞争、严格监管著称的监管模式受到挑战。泡沫经济的破灭和东亚金融风暴的冲击,使日本保险市场萎缩,业务拓展受阻,利差损失严重,寿险经营状况拮据。加之欧美金融业兼并与重组的竞争压力,日本不得对有上百年历史的保险业进行改革和重组,其内容包括:调整经营战略-放宽限制、促进竞争:监管方式改革-偿付能力控制和经营信息公开。组织机构改革-兼并与重组,而新市场的开拓
本文对美联储2000年的货币政策进行了述评,并对美联储近期货币政策可能的行动进行了展望。
市场对货币的吸纳是由经济活动本身和化币的本质决定的。本文在研究市场吸纳货币的机理和它所固有的两种机制性缺陷基础上,对我国市场吸纳货币能力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和测算。本文重在阐明如下观点:即当前我国市场并不缺少货币,市场缺少的是吸纳货币的能力,经济下滑的状况不是通货紧缩所致,而是客观上市场吸纳货币的能力减弱的结果,为此提出了发展我国市场的若干战略性对策。
本文利用混沌经济学和向量自回归(VAR)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发展趋势。混沌经济学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在第四个周期陷入混沌运行,因此,我国通货紧缩的根本成因在于经济系统内部而外部冲击。VAR结果表明,我国通货紧缩的初始冲击主要是民间投资的下降,而导致紧缩局面进一步恶化的最主要因素则在于居民消费需求萎缩;货币因素是导致民间投资不足的主要原因,而预期因素对居民消费的急剧下降则起着较为主要的作用;民间投资冲击对GDP的影响持续时间较短,而居民消费冲击对GDP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