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毽子“乐”翻天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tiantian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毽子是用鸡毛或火鸡毛与古铜板组合而成的儿童玩具,踢毽的方式除了用脚、膝盖外,头顶、额、肩、背等均可派上用场,以个人、团体或对抗方式均可让人百玩不厌。
  十年前,我在弯腰搬重物时,突然间腰部如被电击一般,一时就直不起来。之后腰部经常酸疼,严重时,日常生活还需别人照顾。屡屡求医,效果不佳。
  2000年,我退休后赋闲在家,每天早晨到公园锻炼。在与人闲谈中得知,许多和我一样患有腰痛病的人,通过踢毽子收到了很好的疗效,也是治疗腰腿疼痛的根本方法。于是,一枚毽子,一块空地,我开始了“玩”毽子,踢毽子。
  虽然踢毽子在北方是一项很普及的运动,即使是小孩子都能踢上几个,有的还能踢出花样来。但是毕竟很久没有踢了,再加之年龄大了,腿脚都很僵硬,连续踢到四五个实属不易。
  俗话说,贵在坚持。晴天室外,雨天屋内,有“拳打卧牛之地”即可踢上几脚。久而久之,小小的毽子被自己得心应手的变着花样“玩”。
  踢毽子简单易学,效果奇佳。初练时腰部有舒适感,一个月后腰疼明显减轻,三个月后腰疼完全消失。从此,我常练不辍,每天坚持早晨傍晚踢毽子,至今已五年,腰疼从未复发。具体做法是:单脚站立,另一只脚则以鞋帮部位一下一下踢起毽子使之不落地。踢毽子时必须抬腿,还需要屈身、转体、跳跃,使身体的各部位都得到锻炼。久患腰疼病的人做这些动作能提高腰部及各个关节的柔韧性,使身体伸展灵活,加快血脉流通。
  踢毽子时,随着毽子的起落,脊椎各关节屈伸有节、有度,椎体的深、浅层肌及颈前、颈后肌等一张一弛的功能锻炼,避免了椎关节的僵化,增强了关节的稳定性,预防颈椎病,修整了腰肢体态。踢毽子时双上肢有节律地摆动,运动了肩、背部肌肉,对中老年人易患的肩周炎,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踢毽子还可以防治“亚健康”状态。这项运动要求人的思想高度集中。瞬间完成踢的动作,技术到位,动作准确,毽子才能遂心如意。大脑皮层势必建立起新的“兴奋灶”,转移思维,换换脑子。对于调节高级神经活动、化解心理压力十分有益。
  随着身体状况好转,毽子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伙伴,简直是上了瘾,一天不踢,就觉得浑身不舒服。踢毽子怕风,因为有风时毽子不稳。因此,碰到起风的天气,就在家里踢。踢毽子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收获,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自己的心性,能让自己心平气和,静下心来看书、写字,不会浮躁。通过活动和交流,还认识了许多老朋友,大家在一起聊天、运动,使我的晚年生活充实而愉快。
  毽子的踢法很多,据说清光绪年间,承德有一个百岁老进士,能踢出喜鹊登枝、金龙探爪、狮子滚绣球等108种花式。小时候我和伙伴个个都是踢毽的好手,但说不出踢的是什么花式,只知道踢、蹦、撑、悬、捞、拉索等玩法,我想与我同龄的老人,也知道这几种玩法吧。
  就以“踢”来说吧,花样也不少,有三五成群走踢,有外廉、拖抢、耸膝、突肚、佛顶珠、剪刀、拐子各色……不仅有边跑边走踢之法,还有用脚踢,用膝、腹、头耍弄毽子,“耸膝”、“突肚”即是。最有趣的踢法是所谓的“佛顶珠”,右脚把毽子向上踢去,头一伸,毽子正好落在头顶上,稳住,或脸一仰,或脸一斜侧,毽子正好落在脸上或脸的一侧,稳住。妙哉,乐哉。
  老年人中患腰疼病的不少,我曾将此法介绍给很多同病患者,他们都说效果确实很好。腰腿疼痛的老朋友,不妨试试这个只要十分钟的踢毽子运动。尤其是秋冬之季,是“天寒时消遣之一法”。有《竹枝词》云:“清泉迈迭毽翻飞,老幼尊卑趁薄衣。不信忘年相笑倦,踢到日落未曾归。”
  (摘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