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梁漱溟农民观比较及其启示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sb5503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阐述在不同历史时期,毛泽东和梁漱溟的农民观的不同之处,并指出两者之间的共同特点;以这些分析为基础,得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解决农民问题的宝贵经验和启示: (1)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2)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3)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4)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其他文献
邓小平金融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他提出的金融核心论、银行主体论、投融资开放论、证券股市实验论、宏观调控政策综合协调论、信贷质量效益论、外债增长适度论等论述
江泽民民族理论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又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理论科学体系。认真学习江泽民民族理论,对于我
经历了帝国主义战争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及世界大战的列宁,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资本主义批判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德育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德育面临巨大困境,主要表现为:学生理念信念意识淡薄,法律意识淡薄,心理呈现亚健康.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德育工作者应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是我党、我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历史性巨变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邓小平以其惊人的胆识和高超的智慧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开拓性贡献。这一贡献主要体
腐败是寄生在国家机体上难以根除的痼疾,反腐倡廉是全人类共同的呼声.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对党的腐败问题始终十分关注,提出了一系列反
剥削是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一种历史现象,它的存在具有历史合理性和历史进步性.由于非劳动力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贡献,其所有者占有相应的剩余价值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剥削,
根据出土简帛文献,《论语》中的“即戎”当为“節戎”;根据《论语》的一贯思想和“教”、“以”的用法,《论语》中“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当为“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期刊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实践的深入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从《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到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
第三代军旅诗人作为一个创作群体,在1987年到1995年八年间曾是军旅诗坛的主力军。1995年后,作为一个创作群体第三代军旅诗人消散、淡出军旅诗坛。本文尝试初步解说第三代军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