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生活元素优化物理课堂

来源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min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教育理念下,大力倡导生活化教育理念的落实,融入生活元素成为各个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共同追求.物理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点学科,同现实生活之间同样有着密切联系,教师需主动融入生活元素,优化物理课堂,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关键词:生活元素;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32-0066-02
  收稿日期:2021-08-15
  作者简介:邱金金(1984.5-),女,江苏省启东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生活化教学已成为眼下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课题,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关注,还受到各个阶段学生的青睐与喜爱,可以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化环境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且改善道德品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关注生活元素的融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在兴趣趋势下集中注意力,继而推动高效物理课堂的建构.
  一、融入生活元素导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通过融入生活元素优化课堂形式与流程,教师需关注各个教学环节,第一个就是新课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始,关注到整节课的成败与质量,要通过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初中物理教师可围绕新课事先搜集一些生活化元素,课堂上先呈现出来,或者与学生谈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吸引他们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
  以“熔化和凝固”教学为例,教师谈话导入:大家在小学科学课中学习过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与气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也会发生改变,属于热现象的一种,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物体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学生可能说到冰块化成水,雪糕融化,蜡变成蜡油等,反问:你们在生活中又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他们可能说到冬天水结冰,将融化的雪糕放在冰箱冻成冰块,蜡油凝结成蜡块等.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讨论与归纳这两类生活中物质形态发生变化的规律,引导他们得出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由此顺利解析新课主题,引出新知识.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列举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借势揭示新课知识,让物理课堂一开始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其尽快步入到最佳学习状态.
  二、巧妙融入生活元素,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近些年来极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深得广大师生的欢迎,这是一种将教材内容放置到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且形象生动的场景中,辅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发展他们的心理机能.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巧妙融入生活元素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在生活化环境中探讨物理现象,使其借助生活实例探索物理的奥秘,优化他们的学习方式.
  在进行“光的直线传播”教学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皮影戏《哪吒闹海》中的片段,询问:你看到的是什么?它与生活中什么现象相似?引发学生思考,其实是影子,指出:如果想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就需要学习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起求知欲望与探索激情.接着,教师邀请几名同学走上讲台,通过投影仪做一个手影,其他同学猜测像什么,然后带领学生一起看《墨经》中关于小孔成像的记载,思考:小孔成像成的像为什么是倒立的?使他们联想到这些现象都跟光是如何传播的有关.随后教师展示生活中初升太阳的图片,带领学生分析实例,研究光的传播路径.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通过皮影戏及影子、阳光图片等素材创设生活化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光现象,让他们初步了解到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三、灵活融入生活元素,辅助学生理解物理
  初中物理虽然属于物理教育的初级阶段,但是在初中阶段新增设的一门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较为抽象,理解起来难度颇大,还不易接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极易遇到困难或障碍.要想解决这一难题,初中物理教师需把握好所授内容同生活间的结合点,围绕知识主题灵活融入一些与之对应的生活元素,辅助学生高效理解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在“力 弹力”教学中,教师先组织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掰手腕的游戏,比赛谁坚持的时间久?谈论各自手臂的感觉,交流对同伴做了什么,使其分享自己的切实感受,引出“力”的概念,让他们初步感受到力的存在.接着,教师在课件中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现象,如:人推箱子,人拉弹簧,人提水,坐沙发,举重等,带领学生分析这里面存在哪些力?分别是谁对谁施加的力?同学一起做出评价,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刚才的分析过程,标出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让他们得出力的概念.随后教师同样借助生活元素带领学生认识弹力,使其结合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得出相应的概念,让他们理解形变与弹力.
  上述案例,教师灵活融入生活元素优化课堂,让学生在生活元素辅助下理解力与弹力的概念,使其知道什么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及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四、合理融入生活元素,优化物理实验设计
  实验教学属于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对理论知识很好的补充、验证和还原,不少物理原理都是科学家们经过反复实验探索而得出的,要想学习好物理自然离不开实验的助力与支持.初中物理教师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可以合理融入一些生活元素,带领学生运用常见的生活用品代替实验器材来操作,优化实验教学的形式,帮助他们探究物理的秘密.
  比如,在实施“光的折射”教学时,教师先展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筷子插水现象,学生看到水中筷子出现弯折现象,并演示“碗底金币”的魔术,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放在他们刚好看不到的位置,往碗中倒水直至看到硬币为止,使其发现碗底好像变浅了,指出这是光的折射现象.之后,教师在课件中展示一些生活中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例子,如:鱼在水中游,看着水很浅,鱼离水面很近,玻璃下的物品看着错位,潜水员在水中看岸边的树比实际高等,组织学生讨论这些现象的共同特征,然后演示实验: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使其认真观察光路,发现在水中和空气中均是沿直线传播,但是在交界出发生偏折.
  如此,教师合理融入生活中的筷子插水、水底物品等多个光的折射现象,优化物理实验的设计形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同时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与物理思维能力.
  五、加强理论联系生活,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虽然初中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类科目,不过同现实生活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仅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生活化元素,生活中物理现象更是无处不在,这表明物理教学可以延伸至课下.初中物理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应该加强理论同生活的联系,课堂上依托生活元素助推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课下带领他们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效锻炼其实践与探究能力.
  例如,在展开“杠杆”教学时,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常见工具,如:撬棒,核桃夹,食品夹,剪刀,钳子等,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些工具的共同点,使用过程中有什么一样的地方,使其初步认识杠杆,并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杠杆,带领他们认识杠杆的五要素,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及应用,杠杆的三种类型.之后,在课下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寻找和观察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杠杆,分析这些杠杆的类型及工作原理,如:开瓶器、核桃夹、扳手、钳子、拔钉器是省力杠杆,镊子、锤子、钓鱼竿、筷子、划桨等是费力杠杆,天平、定滑轮,跷跷板等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等臂杠杆,且确定五要素.
  对于上述案例,教师刻意加强理论教学同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杠杆教学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使其学会运用物理视角分析生活元素,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融入生活元素优化物理课堂,与初中生的学习实际学习需求相契合,教师应善于发现与制造更多契机,灵活自如的融入生活元素,全力打造科学、高效、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与环境,让他们充分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刘佳华.翻转课堂在初中物理探究類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2020(51):47-48.
  [2]董银花.基于合作学习的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课堂教学实践[J].考试周刊,2020(A2):117-118.
  [3]冯继增.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及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师,2020(S2):160.
  
  [责任编辑:李 璟]
其他文献
第12届全国脊柱应用解剖与手术技术学习班将于2010年4月中下旬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开班,学习班通过授课向学员们教授目前最新的脊柱外科领域的技术及进展,同时通过学员自己动手解剖操作进行手术的模拟,来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结束授予国家级Ⅰ类学分10分。
期刊
足踝外科近年来在国内外取得了高速发展,为提高全国范围足踝外科的诊治技术和学术水平,由上海瑞金医院足踝外科主办,上海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学组协办的2010年上海瑞金医院国际足踝外科高峰论坛,将于2010年12月17日至18日在中国上海举办。
期刊
由王正义等十多位全国足踝外科著名专家共同撰写的《足踝外科学》的姊妹篇——《足踝外科手术学》近日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
期刊
背景:现代陶瓷一陶瓷全髋置换术的早期临床应用报告显示其具有优异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只有极少数病例由于早期设计缺陷而出现了灾难性的失败,多表现为假体断裂。有几篇文献报道涉及了术后可以闻及的“嘎吱”声。本文旨在研究陶瓷一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嘎吱”作响的髋关节(以下简称“嘎吱”髋,译者注)的发生率。方法:2003年3月至2005年5月,3位医生对143例患者(159髋)行陶瓷一陶瓷全髋关节置换。149
期刊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一直以来就是脊柱外科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由于寰枢椎部位特殊,解剖结构复杂,诊治涉及交叉学科,认识水平各有特点,故其有效治疗远未得到重视和普及,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差异较大,尤其是对于某些复杂的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医生们往往感到束手无策,或者盲目采取一些陈旧的姑息疗法,效果令人担忧。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和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矫形外科共同主办的Ilizarov技术——膝关节、足踝畸形矫正与功能重建新进展培训班定于2010年4月9至11日在北京举行。主要培训课程:(1)从生物骨骼的起源与演变探索骨科重建的发展史;(2)Ilizarov理论、技术起源、发展与传播史;
期刊
为推动脊柱退行性疾病(DDD)治疗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高DDD的诊疗水平,促进全国DDD临床经验学术交流,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和《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社联合主办、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协办的2010年脊柱退行性疾病规范治疗病例征集活动已全面展开,现面向全国骨科临床医生征集DDD的优秀治疗病例。
期刊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假体前倾角的术中估测,通常由手术医生通过假体柄和股骨髁平面的相对关系进行肉眼观察。目前,普遍认为前倾角范围应在10°-20°,但是我们怀疑在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植入过程中始终保持前倾角在该范围内比想像的更困难。方法:我们前瞻性评估了109髋(99例患者)全髋置换手术股骨假体前倾角的准确度,这些病例中股骨假体植入没有应用骨水泥。术后我们通过股骨远端髁上和后髁确定股骨干平面,使用股
期刊
背景:未修复的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钢板螺钉固定术后恢复的影响尚不清楚:我们对一组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评估以验证我们的假设:未治疗的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与无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的患者在腕关节的活动与功能评分上无差别。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行钢板螺钉固定前瞻性研究中获得的资料进行评估,回顾性分析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与无尺骨骨折两组76例配对患者。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的AO分型和受伤机制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足踝外科学组主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承办的全国足踝外科高峰论坛暨第四届足踝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技术学习班将于2010年4月8至11日上海召开。会议将成立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足踝外科医师培训中心。邀请邱贵兴院士、王正义教授、姜保国教授、张建中教授、顾湘杰教授、俞光荣教授、徐向阳教授、桂鉴超教授、唐康来教授等足踝外科专家进行有关热点、难点的专题讲座,与各位同道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