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前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迷失,我国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都是围着升学转,英语的教学内容、教学措施和教学环节等都受限于统考,致使英语的教与学变成了只重认知教育、轻情绪教育和性格培养,重应试教育、轻素质培养,重知识灌输、轻应用能力训练。
关键词: 高中英语 人文素养 人文教学
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以人教版为例)的特点是每单元以特定的话题展开,以相关背景的文章为依托,以听、说、读、写、练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文教学、语言表达教学、语法整体教学。其中最重要的则是人们往往会忽视的人文教学。
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主要是指在先进的人文科学、人文氛围滋养熏陶下建立起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格模式、道德境界、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学识才华等精神收获的总和。教育工作者们通常把人文素养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较好地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学生在智力、德行、感情、体格等各个组成方面达到完美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由此可见,人文素养是个人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品质,它对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因此,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中,教师应该确立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在各项素质教育体系当中的基础地位。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交际的工具。语言直接用于交际,在不同的人文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一句完全合乎语法的话,用于适当的场合,说出来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语不达意。因此,学习和运用外语必须了解与这种外语有密切关系的文化。如果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保证所造的外语句子结构正确,那么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保证使用外语得当。英语教学也不例外。教给学生英语句子的结构固然重要,使学生了解英语的使用规则也是掌握英语不可缺少的环节。例如,教给学生“How old are you?”这句简单的句子,还要告诉学生,西方人不喜欢别人打听自己的隐私,不论这句话的语法多正确,问一个成年人的年龄都是不礼貌的。如果不了解这些社会习惯,就不可能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从这个意义上讲,教给学生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知识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英语的人文教学,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英语是一种语言,不能被机械地教、机械地学,需要学生灵活掌握,并时刻使用;掌握英语语言的同时应注意掌握和了解文化传统中有价值取向的文化信息。英语词汇和语义结构的学习必然会受到母语和语义知识的影响,因此,学生要善于排除母语的影响,博览群书,获得丰富的背景知识,建构丰富的图式框架。由此可见,英语素养与获取信息和背景知识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么英语教学要体现人文精神,就应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尊严、价值取向、需要、愿望、信念、情感意志,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创造意愿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因此,英语教学不仅要教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很多英语教师在开始一单元的教学时,常常认为热身(Warming-up)这一部分是多余的,因而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导入不够,甚至还有干脆省去课前热身,直接进入课文阅读的。诚然,有的单元除了图片导入,还设置了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也有的在Warming-up部分还加以相关题材的听力小段训练,看似冗杂,但实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导入。省去这些,英语教学必定因小失大、事倍功半。很多高中学生死背短语及表达,死记语法,却往往在考试时英雄无用武之地——遇到活题(尤其是完形填空题)就傻眼,要么就是瞎猜一通。用学生的一句话就是:“找不着感觉。”什么感觉?实质上是学生对语言背景、语境其身的文化、情感、逻辑的感知。而这些又一定贯穿在平时那些大量的、看似浪费时间的人文教学中。
英语人文教学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小到为读者提供一个独特的语言知识背景,大到培养学生深层次的语言感知,使学生悟得其语言的精髓,从而在考试中处变不惊,游刃有余。以高一第七单元“Cultural Relics”为例,该单元以大量的图片资料、典故展开,介绍人类的文化遗产,从国内到国外,从有形到无形,无疑是很好的人文教学素材,而唯有大量涉及各个遗产的文化背景,才能告诉学生什么是其内在的稀有价值,以及它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也唯有这种宽视野的摄取,才能加深学生的人文底蕴,尤其是以英语语言为基础的特定的人文素养,从而使其在英语考试中融会贯通,在英语运用中活学活用。
人文精神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英语课堂教学在体现人文精神的同时也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掌握英语知识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发展智力,又要熏陶情意,扩展世界文化意识,学会学习,发展学习策略和形成人格。教师要重视过程,不能只强调结果而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要重视效率,不能只强调结果而加班加点增加负担,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考试的好成绩。英语教育要减负增效,让学生能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的效率。因此,教师要把教育教学过程、效率和结果有机地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情意、潜能、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进一步落实英语人文教学呢?我有以下几条建议:1.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坚持英语口语教学,教给学生地道的英语表达,让学生逐步形成英式思维。2.激活人文课堂,培养人文精神。课堂教学应有人文气息,不论是讲故事作背景介绍,还是讲英语小笑话以调动课堂气氛,都是有利的,并且可以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3.课余教学生唱英文歌曲,欣赏英文作品,如戏剧、诗歌、电影等,引导他们融入英语世界。4.可以组织学生在结合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英语主题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朗诵比赛、英语短剧表演、英语脱口秀电台等。开展人文活动,培养人文情怀。
总之,教英语不仅仅是教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更要教给学生英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了解世界越多,世界回馈的精彩也就越多。
关键词: 高中英语 人文素养 人文教学
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以人教版为例)的特点是每单元以特定的话题展开,以相关背景的文章为依托,以听、说、读、写、练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文教学、语言表达教学、语法整体教学。其中最重要的则是人们往往会忽视的人文教学。
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主要是指在先进的人文科学、人文氛围滋养熏陶下建立起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格模式、道德境界、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学识才华等精神收获的总和。教育工作者们通常把人文素养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较好地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学生在智力、德行、感情、体格等各个组成方面达到完美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由此可见,人文素养是个人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品质,它对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因此,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中,教师应该确立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在各项素质教育体系当中的基础地位。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交际的工具。语言直接用于交际,在不同的人文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一句完全合乎语法的话,用于适当的场合,说出来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语不达意。因此,学习和运用外语必须了解与这种外语有密切关系的文化。如果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保证所造的外语句子结构正确,那么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保证使用外语得当。英语教学也不例外。教给学生英语句子的结构固然重要,使学生了解英语的使用规则也是掌握英语不可缺少的环节。例如,教给学生“How old are you?”这句简单的句子,还要告诉学生,西方人不喜欢别人打听自己的隐私,不论这句话的语法多正确,问一个成年人的年龄都是不礼貌的。如果不了解这些社会习惯,就不可能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从这个意义上讲,教给学生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知识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英语的人文教学,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英语是一种语言,不能被机械地教、机械地学,需要学生灵活掌握,并时刻使用;掌握英语语言的同时应注意掌握和了解文化传统中有价值取向的文化信息。英语词汇和语义结构的学习必然会受到母语和语义知识的影响,因此,学生要善于排除母语的影响,博览群书,获得丰富的背景知识,建构丰富的图式框架。由此可见,英语素养与获取信息和背景知识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么英语教学要体现人文精神,就应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尊严、价值取向、需要、愿望、信念、情感意志,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创造意愿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因此,英语教学不仅要教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很多英语教师在开始一单元的教学时,常常认为热身(Warming-up)这一部分是多余的,因而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导入不够,甚至还有干脆省去课前热身,直接进入课文阅读的。诚然,有的单元除了图片导入,还设置了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也有的在Warming-up部分还加以相关题材的听力小段训练,看似冗杂,但实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导入。省去这些,英语教学必定因小失大、事倍功半。很多高中学生死背短语及表达,死记语法,却往往在考试时英雄无用武之地——遇到活题(尤其是完形填空题)就傻眼,要么就是瞎猜一通。用学生的一句话就是:“找不着感觉。”什么感觉?实质上是学生对语言背景、语境其身的文化、情感、逻辑的感知。而这些又一定贯穿在平时那些大量的、看似浪费时间的人文教学中。
英语人文教学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小到为读者提供一个独特的语言知识背景,大到培养学生深层次的语言感知,使学生悟得其语言的精髓,从而在考试中处变不惊,游刃有余。以高一第七单元“Cultural Relics”为例,该单元以大量的图片资料、典故展开,介绍人类的文化遗产,从国内到国外,从有形到无形,无疑是很好的人文教学素材,而唯有大量涉及各个遗产的文化背景,才能告诉学生什么是其内在的稀有价值,以及它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也唯有这种宽视野的摄取,才能加深学生的人文底蕴,尤其是以英语语言为基础的特定的人文素养,从而使其在英语考试中融会贯通,在英语运用中活学活用。
人文精神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英语课堂教学在体现人文精神的同时也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掌握英语知识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发展智力,又要熏陶情意,扩展世界文化意识,学会学习,发展学习策略和形成人格。教师要重视过程,不能只强调结果而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要重视效率,不能只强调结果而加班加点增加负担,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考试的好成绩。英语教育要减负增效,让学生能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的效率。因此,教师要把教育教学过程、效率和结果有机地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情意、潜能、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进一步落实英语人文教学呢?我有以下几条建议:1.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坚持英语口语教学,教给学生地道的英语表达,让学生逐步形成英式思维。2.激活人文课堂,培养人文精神。课堂教学应有人文气息,不论是讲故事作背景介绍,还是讲英语小笑话以调动课堂气氛,都是有利的,并且可以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3.课余教学生唱英文歌曲,欣赏英文作品,如戏剧、诗歌、电影等,引导他们融入英语世界。4.可以组织学生在结合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英语主题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朗诵比赛、英语短剧表演、英语脱口秀电台等。开展人文活动,培养人文情怀。
总之,教英语不仅仅是教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更要教给学生英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了解世界越多,世界回馈的精彩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