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探讨的构建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egongju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依据构建主义的教学思想和教育教学系统性原理,从社会与大学两个实际出发,在现有国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及其构建,结合其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个人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人才;345培养模式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缺陷和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企业难以找到能够基本胜任岗位需求的人才。这就暴露了我国大学教育体制、教育模式的弊端与不足。从以下几个方面就足以看出:一是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中心、教师以知识讲解为中心,学生以应对考试为中心;二是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目标偏高趋同,忽视教学特色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忽视技能型、能力型课程设置;三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脱节,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脱节,教学模式与人才类型脱节;四是教学实践环节针对性不强,指导性不强、规范性不强;五是教师队伍建设先天不足,缺少应用型教学的师资力量。
  多年来,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不断深入,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材编写以至于整体培养模式等不同角度的改革也在深入进行。但是对于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1.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1.1以知识构建性为教学指导思想
  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形成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1.2以社会适应性为人才培养原则
  应用型大学办学应面向社会需求,以培养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社会和企业就是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市场,大学脱离这市场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现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近十年来没有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与高职高专,甚至中专的培养目标的阐述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大学,尤其是应用型大学必须研究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的方法和渠道,必须树立学校营销的观念,必须改变孤立办学、盲目办学的办学误区。
  1.3以思维创新性为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确定自己的培养优势和人才特色。但是不论情况多么不同,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宗旨。所谓创新型人才培养应体现在创新性思维的训练和养成上。因此就需要培养体系、教学机制和教学环境要适应此类人才的培养,必须有创新型师资队伍的支撑,必须有创新型培养体系的规范和创新型型教学理念的指导。
  1.4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口
  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现状出发可以认为,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包括应用型大学的教学改革均应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向前推进。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改革,包括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教学改革应满足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技能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四位一体的培养需求。课堂是大学教学的主战场。实践教学已被认为是重要的培养手段,但是不能代替课堂教学,两者不能对立。大学实践教学必须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教学,与中等专业和高职高专的实践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理论、方法、模式、环境、内容的改革,必须高度重视学生上述四个结构的形成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不能为改革而改革,不搞形式主义的改革。
  2.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体系构建
  应用型大学构建具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应满足“要素完全、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三项基本要求和“知识、技能、能力、素质”四位一体人才培养规格以及“创新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师资巡回培训体系、明确教学目标体系”,即可称为“345人才培养模式”。三项基本要求既是应用型大学教学的核心,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追求。教学研究部门、教学管理部门、教学实施部门是基本要素。要素之间的协同、协调、协作是实现培养体系功能的保证。
  社会经济发展,企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是应用型大学的根本动力。因此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才能不断促进应用型大学的教育教学的改革和进步。培养既有完整专业知识结构、专门技能结构、岗位能力结构和职业素质结构四位一体本科规格的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大学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
  创新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我国现行课程体系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按照我国国情结合西方发达和国家的课程设置而形成的。三十年来,基本没有本质上的改革,特别是在形成之初就缺少与市场需求接轨,很多专业的课程体系已显陈旧,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变化的客观需求。课程体系改革应该压缩知识性、理论性课程,增加技能性、功能性课程的比例。创新课程体系在于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讲授与学习的关系,全面与个性的关系。
  传统体制下的课堂不注重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的互动。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自我构建,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人际适应能力和职业化素质。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师资队伍进行改造和培训。目前的现状是部分教师不是不想改革课堂教学,而是对课堂改革力不从心。应用型大学青年教师占有很大比重,他们一般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基本能够胜任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但是普遍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不了解企业运作过程和人才要求。因此,在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中,往往不能很好执行教学大纲中对实践环节的要求。因此必须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成为双师型教师。教师如果不能胜任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培养胜任的学生就是一句空话。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部分教学是应用型大学的薄弱环节。其一是校外实习基地与实训基地建设滞后,教学功能发挥不足。二是实习实训的目的性不强,很多学校实践环节的教学流于形式,部分参加企业岗位实习的学生不能接触到岗位工作的真正训练。这是目前大学实践教学环节的弊端,应引起高校和企业的足够重视。学校和实习基地共同制定实习实训计划十分关键,实习实训计划的重要性不亚于课程教学计划,是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的关键环节,是课堂不能取代的。
  “345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对于应用型大学教学改革和培养模式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可以认为,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社会对应用型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在社会工业化乃至信息化的过程中,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占有较大比重,应该是大众化高等教育必须重视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正是这种巨大的人才需求,为应用型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类人才同样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培养过程,同样也能反映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姚正海.关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
  [2]申彩芬,孙惠芳.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3,26(3):577.
  [3]丁沧海.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8):84.
其他文献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可穿戴计算机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把任何表面转换成一个交互显示屏。佩带该系统的人可以随意利用虚拟装置,收集网络数据,然后
“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自己”,说的就是个人自律能力。人的行为轨迹是受价值判断、自我需要和外界影响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后由主体决策执行的结果。抑制短期、享乐,着眼长远,承担责任,符合人类通行普世价值(人类文明发展需求),是自律的价值追求。显然,自律实际上是面对若干个选项时,需要个体拒绝对自己价值最小或不符合大众道德价值观的行动,舍弃某些近期(享乐)需求,换取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或者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把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作为重点,只把文章作为传授知识的例子,只知道把里面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在考试中能得高分
管理是理性的它必须客观地分析所处的环境进行客观的制度设计、客观地施以管理方法。它常常是两难的选择,两难之中,你不能简单地认为自己想要的就一定会实现。很多时候,我们
人从一出生直到生命结束都会打哈欠,但人为什么要打哈欠,各种解释却是众说纷纭。美国的科学家日前称,他们目前已经找到了打哈欠的奥秘,那就是身体其实是在通过哈欠这种运动来
科学家发现,人的情绪与日常饮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选对食物,不仪能补充身体所需之养份,还能改变大脑的化学反应,从而影响心情.
你的早餐让你活力十足,还是愈吃愈昏沉?我们归纳了现代人常吃的四大类早餐,你看了就知道怎么吃才是最佳好吃法。肠粉油条族就拿广州来说,广州的早餐卖的大都是沙河粉、蛋 Yo
初春的冰雪渐渐消融,日本列岛由南向北逐渐推进,形成一条“樱前线”,就如一片粉色的云彩飘过,日本迎来一个崭新的樱花.
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家有一条八字祖训:“国重于家,德先于艺。”凡拜他为师的,跟他学艺的,不论子侄亲友,徒子徒孙,都要先接受这“八字祖训”的教诲。 Peking opera master Me
2009年1月中旬以来,国务院相继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工业、电子信息、轻工、石化、有色金属产业和物流业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