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加什么?

来源 :中小学校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__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减”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减”的基础上,要从“质”和“量”两个维度出发做好“加法”.从学与教的视域来说,需要增加高质量的课程供给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从学与习的视角来看,需要增加高质量的作业设计;从学与育的视野来看,需要增加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从显性可见的“减法”,到隐性系统的“加法”,进而到能效叠加的“乘法”,需要每个实践者用行动书写高质量的答卷.
其他文献
培智学校劳技课程需在依托课标的基础上,立足学生的生活需要、教育需要、发展需要,结合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独特性,选取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化教学内容,构建适合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生活化劳技课程,有效促进学生各项技能的提升,提高劳技课的教学效率,为残障孩子掌握必备生活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绘画类史料具有历史感和艺术性强、视觉冲击大等特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历史教学的开展.以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课《俄国的改革》为例,教师应坚持“立德树人”理念,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前提,对绘画类史料进行充分而细致的挖掘.教师在选择绘画类史料时应注意甄别,并配合其他类型史料组合使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积极展开美育教学,落实“五育并举”.
新课程化学作业是教师为了反馈与促进教学目标落实,给学生布置的在课外完成的相关学习任务,是一种师生互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是师生教与学相互促进与发展的学习过程.作业既包括书面练习,也包括与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具有“学习工具”与“学习过程”的双重属性.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师生都是重要的主体,通过作业活动的展开和完成,师生应实现各自的需求.新课程化学作业是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检查、反馈和提升课程意义的重要作用.
以“细胞的分化”为例,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入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等,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归纳总结,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细胞分化的相关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后期教学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