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时代”的终结者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edp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称“国眼”徐邦达为“徐半尺”已然过谦,有些书画他一寸即可辨真伪。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先生于2月在家中安然离世。徐邦达与谢稚柳、启功、刘久庵、杨仁恺并称古代书画鉴定界的“五老”,作为唯一一位健在的鉴定大家,徐邦达的离世意味着“五老时代”的终结。
   徐邦达,1911年7月7日生于上海的商贾之家,幼年即接触大量古今字画与国学经典。家庭条件的优越使他有机会与海上名流交往,从苏州老画师李醉石学习绘画,从赵叔孺学习古书画鉴定知识。稍后,又入当时海派画坛领袖吴湖帆先生之门,书画与鉴赏能力日进,年仅三十,即以擅鉴古书画闻名于江南。而今,国人熟知他的“徐半尺”雅号,源自1991年,一位来访者请徐邦达鉴画,当他将画轴徐徐展开,刚看到一片竹叶的梢头,便脱口而出“李方膺”。画轴展开,果然是“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的作品。
   1950年,文物局时任局长郑振铎调上海的徐邦达到北京,在北海团城负责征集、鉴定历代书画,征集、保护了散落在各地的3000多件书画珍品。1955年,徐邦达又随着这些国宝奉调到故宫博物院并开辟了绘画馆,为故宫博物院书画收藏与研究作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文革”期间,“牛棚”里的大家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精神支柱,徐邦达则凭记忆将自己的古书画鉴定经验成书——《古书画鉴定概论》。
   事实上,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受制于政策与现实等各方影响,中国艺术史家对早期绘画的鉴定水平是相当有限,远远落后于同时期西方的学术水准。直到80年代,国务院才开始委托国家文物局,组织徐邦达、启功、谢稚柳、杨仁恺、刘九庵等赴各地文博单位甄别历代书画。而此前,徐邦达已经到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巡看了大半,不但为古书画鉴定真伪,还为真品划定级别,并发表一系列鉴定论文、图录,建立了古代书画的鉴定标尺体系,并还原了中国书画史的发展脉络。徐邦达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文物界的影响力,还获得了“华夏辨画第一人”的称号。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称徐邦达为中国艺术的“国宝”:“徐邦达是将古书画鉴定与研究科学结合的第一人,将原先只可意会的感性经验—“眼学”发展成可以传授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徐邦达留下的《古书画鉴定概况》、《古书画伪讹考辨》、《古书画过眼要录》等“鉴宝秘笈”,成为书画鉴定行业绕不开的理论巨著。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之谓也,而大师之大,则在才与德兼而有之。徐邦达夫人滕芳说“徐邦达的心比纯净水还要纯”。对书画的热爱与职业的操守,是我们怀念徐邦达的基点。
   早年徐邦达的闻名遐迩,确实给他带来过麻烦。1941年,时任“行政院长”兼“国府主席”的汪精卫60诞辰,想请徐邦达作画贺寿。他不畏诱惑,严词拒绝。
   徐邦达虽为鉴定第一人,却鲜有收藏,一生清贫。上世纪90年代,徐邦达听说“清代四僧”之一石涛的《高呼与可》要拍卖,十分忧虑国家文物的流失。夫人滕芳为了住房问题,要见李瑞环。徐邦达却对夫人连连作揖,恳求她“莫提住房,只提希望政府想办法收购《高呼与可》。”李瑞环当即表示由国家购买这幅珍画,而个人的住房问题徐邦达却只字未提。
   徐邦达晚年,还在家乡成立了“徐邦达艺术馆”,将自己创作的书画精品无偿提供给艺术馆。
   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凤海认为,“随着鉴定‘五老’的全部离去,艺术拍卖品市场将呼唤更多专业鉴定团队的出现,依赖于权威和专家的个人眼力和声望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今后将不会再出现某个专家说了就算的局面。”
   “历史的妙处正在于此:它不仅是关于过去的事件,还可以是关于现实和未来的寓言。”重温徐邦达的人与艺,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段辉煌而坎坷的历史,更多的是对当下的重新审视与未来的思考。
其他文献
一座打通高校、企业的理想就业蓝图,需要多方的努力。  虽然6月份的高校校园里又开始步入辞旧迎新的紧张节奏,而即将进入毕业季的工程教育专业的“小张”则气定神闲,因为他已从师兄那里得到了“白宝书”:未雨绸缪,不能临时抱佛脚。小张已经早早策划好了即将来临的暑假,首先要找个对口的实习机会,其次,要看有没有合适的就业培训机会,第三,练习一下口语。正在小张苦于难觅实习机会时,学校BBS上的一个通知吸引了他的眼
5月股市小幅回升,行业指数涨跌不一,沪深300指数全月收益0.22%。而私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0.70%,跑输沪深300指数。近1月、近3月、近6月,私募基金跑输股指,但近12月和近2年,私募基金跑
中金所已经联合各单位进行国债期货交易结算测试,此举是国债期货进入到实战阶段的标志。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2月已向市场推出国债期货仿真交易,标志着阔别中国资本市场17年的国债期货渐行渐近。逾4个月的仿真交易进行得平稳、有序。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是国债期货何时正式推出。  已进入审批轨道  国债期货是以国债为载体,实质上是以利率为交易对象的一种金融期货,是利率期货的主要代表。据了解,国债期货结算测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