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硫酸黏菌素的浓度

来源 :中南药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硫酸黏菌素的浓度.方法 内标选用多黏菌素B,血浆样品采用甲醇-5%三氯乙酸(50:50,V/V)沉淀蛋白.色谱柱为Dikma 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A为水(含0.1%甲酸),流动相B为乙腈(含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40℃,进样量为10μL.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模式下进行多反应监测多黏菌素E1(m/z 585.7→101.2)、多黏菌素E2(m/z 578.8→101.2)和内标多黏菌素B(m/z 602.7→241.4).结果 硫酸黏菌素在0.1~10μg·mL-1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82),定量限为0.1μg·mL-1,日内与日间精密度、准确度、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稳定性均符合方法学要求.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用于测定人体内硫酸黏菌素的浓度.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清肺排毒汤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甘草苷、黄芩苷与黄芩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对清肺排毒汤的煎煮条件进行优化.方法 采用Inertsil ODS-3(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0.1%磷酸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清肺排毒汤中5种成分的含量与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以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其煎煮条件.结果 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准确可靠.确定最佳煎煮条件为液料比10倍,浸泡15 min,第一次加入8倍量水煎煮60 min(石膏先煎煮15 min),第二次煎
目的 研究石杉碱甲(HupA)衍生物石杉碱甲-水杨醛(Hup A-SA)和石杉碱甲-反式肉桂醛(Hup A-TCA)对神经性毒剂梭曼(GD)的体外、体内预防效应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改良Ellman法体外测定Hup A及其衍生物Hup A-SA和Hup A-TCA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效应及对GD的体外预防效应.小鼠灌胃给予Hup A(2mg·kg-1)、Hup A-SA(2.86 mg·kg-1)和Hup A-TCA(2.94 mg·kg-1),分别于给药后12、24 h肌内注射1×LD95剂量
目的 研究歪头菜全草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MS和NMR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歪头菜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槲皮素(2),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苷(3),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4),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5),萹蓄苷(6),杨梅苷(7),金丝桃苷(8).结论 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目的 基于计算化学方法,研究呋塞米工艺路线中杂质B的潜在毒性.方法 通过分子模拟方法,预测呋塞米工艺路线中杂质B可能影响的蛋白靶标,以及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结果 预测发现,杂质B可能会与碳酸酐酶2、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和巨噬细胞抑制因子结合.该结果可能与呋塞米使用过程中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有关.结论 分子模拟方法可用于研究药物制备过程中杂质的潜在靶标,进而预测其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
目的 研究香茅醛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的干预作用与机制.方法 可逆性冠脉左前降支结扎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复制MI/R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香茅醛低、中、高(50、100、150 mg·kg-1)剂量组.利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实时监测大鼠左心室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评估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检测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达比加群浓度.方法 以达比加群自身标准溶液(6.24 ng·mL-1)为内标,色谱柱为Aston SN苯基柱(2.1 mm×50 mm,5μm),流动相采用甲醇-水溶液(含甲酸和氨水浓度分别为4mmol·L-1)(33 ∶ 67,V/V)进行等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柱温45℃,进样量1 μL.基于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耦合仪和本研究组开发的阀切换技术,待测样品和内标依次进样,进样时间间隔0.4 min.在电喷雾离子化源(ESI
目的 制备溴新斯的明舌下膜并评价其关键质量属性.方法 以机械性能、崩解时限、体外溶出行为以及体外稳态渗透速率为评价指标获取膜剂的最佳处方组成,并比较以最佳处方制备的舌下膜剂与溴新斯的明注射剂及片剂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结果 处方中HPMC和PEG比例分别为59.7%、13.4%时,膜剂的制剂特性最优,其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1.76%.结论 溴新斯的明舌下膜生物利用度远优于其片剂.
目的 应用类过敏体内外评价体系,初步对注射用曲札芪苷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采用RBL-2H3细胞模型和小鼠体内模型(ICR及昆明种),以Compound48/80和清开灵注射液为阳性对照组,体外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以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率为检测指标;体内通过尾静脉注射含伊文思蓝的受试物,检测小鼠耳廓蓝染发生率,伊文思蓝渗出量,血液中组胺、免疫球蛋白IgE(IgE)及细胞内皮生长因子含量.结果 RBL-2H3细胞体外检测显示,200μg·mL-1注射用曲札茋苷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组胺和β-氨基己
目的 通过考察伏九贴敷药物对哮喘模型大鼠气道炎症反应、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及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 mRNA、Foxp3 mRNA)表达的影响,研究其调节Th17/Treg平衡的抗哮喘效应.方法 采用卵蛋白(OVA)和氢氧化铝联合致敏激发建立大鼠哮喘模型,然后于大鼠大椎穴、肺俞穴和肾俞穴给予伏九贴敷药物,每次贴敷4h,隔日1次,共给药7次.取肺组织进行PAS染色观察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和黏液分泌变化,并进行病理评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大鼠肺组织TNF-α、I
目的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定性分析和指标成分定量分析结合模式识别,建立沙棘银花颗粒提取工艺综合评价方法.方法 以提取溶剂种类、用量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对各工艺水平所得提取物进行HPLC特征图谱定性分析、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建立沙棘银花颗粒提取工艺的HPLC特征图谱共有模式,确定20个共有峰,7种提取工艺相似度在0.809~0.999,聚类分析法将7种工艺分为两类.维采宁-2、芹糖甘草苷、异绿原酸B和槲皮素4种指标成分定量分析表明,工艺S4(提取溶剂为12倍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