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外科治疗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w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手术方式的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70例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选用个体化的治疗方式。

结果

30例行间断穿刺中15例治愈(50.0%);30例行静脉留置针管引流中17例治愈(56.7%);69例行钻孔引流中治愈55例(79.7%);30例行钻孔引流+药物冲洗中19例治愈(63.3%);6例行积液囊-腹腔分流术治愈(100%);5例行开颅手术中4例治愈(80.0%),1例脑膜炎复发治疗无效死亡。

结论

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应选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微创钻孔引流术效果肯定,必要时加药物冲洗效果更佳。难治性病例行积液囊-腹腔分流术、开颅手术可获满意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改良颞下入路和传统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切除海绵窦肿瘤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改良颞下入路即耳前直切口(保留颧弓)颞下入路组(A组)26例,男12例,女14例,脑膜瘤9例,三叉神经鞘瘤17例;传统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组(B组)22例,男9例,女13例,脑膜瘤8例,三叉神经鞘瘤14例,比较两组病例的全切除率、术后海绵窦侧壁脑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开颅时间等,并进行术后定期随访。结果两组病例的肿瘤全切除比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显微技术与整体切除(En-bloc)理念相结合在中低位骶部脊索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仅累及S3以下(包括S3)的脊索瘤称之为中低位骶部脊索瘤,自2007年10月至2012年12月手术治疗中低位骶部脊索瘤11例。术中以En-bloc整体切除理念为指导原则,在具体切除过程中应用神经外科显微技术进行截骨、神经解剖及肿瘤分离,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在保持包膜完整的情况下肿瘤均全切,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血管内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介入中心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连续收治的35例(37个动脉瘤)行血管内治疗的儿童颅内动脉瘤患者(≤18岁)的临床资料,对35例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临床特征、血管内治疗方式和即刻栓塞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35例患者均行血管内治疗。37个动脉瘤中,13个(35%)行单纯弹簧圈治疗,8个(22%)行支架
期刊
目的探讨向后颅窝伸展的巨大囊性颅咽管瘤(GPFCCPs)的临床特点和间质内放疗的疗效。方法对海军总医院近13年收治的26例GPFCCPs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有关文献报道进行综合复习。共有男14例,女12例,年龄3个月至14岁(平均7.2岁)。临床表现为身体发育迟缓6例,颅内高压症状21例;视力下降22例,其他脑神经受损19例和多饮多尿3例。肿瘤体积65~215 ml,平均137.3 ml。均接受囊液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垂体催乳素(PRL)腺瘤患者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差异及其与PRL水平、肿瘤大小的关系。方法纳入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垂体PRL腺瘤患者26例,其中男7例,女19例。收集患者术前的PRL水平、肿瘤大小等临床资料,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ERα和ERβ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ERα和ERβ蛋白的表达。分析不同性别患者术前的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联合利用脑磁图(MEG)、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和神经导航技术,在中央区低级别胶质瘤切除中神经功能保护的作用。方法对40例涉及中央区的Ⅱ级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神经导航定位肿瘤行手术切除;试验组将脑磁图、DTI与神经导航序列影像融合进行术中导航,术中可视下定位脑皮质功能区及皮质下传导束,来实现精确切除病灶。术后3 d内行MRI、DTI检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