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童谣在外地生的文化融合教育中的作用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希望通过粤语童谣的传播,让学生尤其是外地生接触、诵读、学习粤语,了解古港的历史、地理、社会等人文想象,从而传承古港的务实进取、开放包容、厚德尚礼、重学善行等精神,较好地实现文化的融合。
  一、唱响粤语童谣,语境化是融合教育的实现基础
  语境化是教学中帮助外地生更好地理解语篇语义的良好策略,融合教育的实现依赖于两种文化间的“有效翻译”。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经常发现学生理解了句子中所有的字词却不明白句子的意思。学生理解的困难源于他们不了解由话语的语境所决定的话语含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为学生提供熟悉的相关社会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话语。
  我们选择《广府童谣》一书作为诵读的教材,人手一本,利用每周一节的朗读课堂,学习粤语。书中收集了许多家喻户晓、流传广泛的经典粤语童谣,有解说、有注释、有彩色的充满童趣的手绘插图,特别每一首童谣都可以通过扫二维码听读,让孩子们读得更准确。一开始,本地生粤语较好的孩子常会当领读,慢慢地熟练了,我们会请一些外地生当领读或背诵,大家一起读,一起唱,原来感觉生涩难懂、不敢开口的外地生们,也自然地融入集体中,大声地诵读起来了。
  而在学生们津津有味诵读的过程中,教师会为大家普及童谣创作的背景,挖掘童谣背后的故事,将其相关的广州地区的风俗文化融入到童谣的教学之中。学生们了解后也会在向家长朗诵童谣的同时讲更多的故事。因为融入了语境化教学,在课余时间学生们不分外地本地,经常一起用粤语对唱着“点虫虫,虫虫飞,飞到荔枝基。荔枝熟,摘满屋,屋满红,伴住个细蚊公。”(《点虫虫》)或是一起边唱边玩游戏:“呈寻剪,呈寻包。呈寻糯米叉烧包。老鼠唔食炸药包,执到粮票买面包。”(《猜呈寻》)
  在唱响中,在游戏中,在一个个场景里,学生淡化了、甚至不断抹平来自不同地域的差异,不分你我平等欣赏。而这恰恰迈出了融合教育的第一步,比起不同学生更看到彼此间的共同点,这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他们对广府文化有了理解的途径。
  二、创作粤语童谣,编解码是融合教育的核心方式
  而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去运用所学的知识,融合教育的核心在于不仅了解异乡文化,更会运用创造异乡文化,从而才能使异乡文化内化成自己的认知和储存的知识库。
  于是我们引導学生开始尝试创作粤语童谣,从教师们示范创作粤语童谣,到教师辅导学生创作童谣,再到学生自主创作,不求多完整生动,目的在于让学生可以尝试用粤语去思维去表达,并从中获取乐趣和成就感。
  童谣可长可短,内容广泛,只要学生写有一处精彩,教师们都给予肯定表扬,其中有许多外地生写出了精彩的童谣。如三(1)班的郑主浩同学创作的《行花街》:“小乖乖,小乖乖,阿爷带你行花街。花街里头好多人,买花买物买花鞋。阿爷同我买一对,过年过节着花鞋。花鞋着得舒服噻,多谢阿爷买花鞋。”“行花街”是广州地区迎春节会举行的活动,孩子通过简单的叙述,写出了花街的热闹和祖孙的可爱。
  这种创作的过程正是学生们对广府文化编码的过程,即学生在一个有意义的话语形式内生产符码,用粤语将自己想要传递的内容表达出来。虽然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主动的创造少不了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但却大大提升了外地生对广府文化的认知及熟练地运用同一套话语规则。
  三、表演粤语童谣,认同感是融合教育的最终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升认同感是在外地生的融合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结果导向,因为认同感将凝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提升对广府文化的归属感。基于这个目的,我校成立了粤语童谣社团,共有42人,其中外地生占了一半,这些孩子比其他学生更多的学习粤语与表演童谣,其中一些积极认真的学生,更是成为了表演里的领读与领唱,他们跟本地生融为一体,自然大胆地诵读演唱,仿佛粤语是他们非常熟悉的语言一样。
  表演粤语童谣给了学生们展现自己的平台,学生们在该平台上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粤语展现给更多的人,从而获得满足感和自豪感,而班级表演又给了不同的学生们共同的舞台,大家摒弃差异不分你我为一个相同的目标去努力,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收获的成果也比独自学习获得的乐趣更丰富。
  这样的激情和投入,让外地生自由自在地成长,寓学于乐,体验粤语和粤语中传承的文化情感,这种认同感会使他们慢慢爱上陪伴他们成长的学校、古港以及广州。
其他文献
本文详细分析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以供参考。
机械化采摘是实现花椒产业省力化栽培的必要手段,通过介绍当前国内外花椒机械采摘的主要方式,阐述花椒园机械采摘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以期帮助花椒生产者正确把握花椒园采
高考政治内容涵盖《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大知识板块的两百多个知识点。高三音乐生的备考时间短,复习压力较大,教师的备考任务较繁重。为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教师与学生应解读考纲,精准备考。  一、律动课堂模式  音乐生当然最热爱的是音乐,若把看似牛马不相及的音乐与政治课相结合在一起,课堂气氛就会相当吸引他们。比如复习矛盾的知识点时,便可以即兴来一首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其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实现整体优化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但从目前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实际来看,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学困生越来越多。因此,如何依据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来转化英语学困生?  一、学困生成因  1. 学校教育的因素  大班教学是产生学困生的一大原因。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审美和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具体指的是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一、角落课程与审美教育  要想理顺角落课程与审美教育的关系,首先要了解我校创设角落课程的出发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最喜欢的角落,而喜欢的角落里最容易诞生孩子的故事。对孩子来说,角落就是他的世界,而且在自己的角落里,他可以创造最美的世界,创造最美的生活。角落里隐藏着课程的意义和儿童文化的密码。”所以,有角
植保工作作为农业防灾减灾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植保工作人员需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加快建设现代植保,为服务现代农业提供有力支
香洲区第六小学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秉承“立德树人,立志成才、厚德善教,修业明礼”的校训校风,力求从办学目标和方向上求突破、创特色,从网球运动文化中汲取养分,突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的综合技能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实施“为教师发展铺路,为学生成才奠基”的育人思路,带领广大师生积极尝试创建网球特色学校。  一、校园网球特色创建背景与实际意义  珠海市香洲区第六小学位于风景秀丽
一、学校的发展要在课程与课堂等关键环节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内涵特色发展,  (一)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校不断创新德育形式,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力促道德教育持久化,养成教育规范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注重学生品行培养,养成良好习惯,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尝试联班管理制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