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三物理复习课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复习效率以及中考的升学率。但是,许多学校开展的初三物理复习课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复习的效率低,效果差。对此,本文对如何提高初三物理复习课的有效性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为相关课程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三物理;复习课;有效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7
0 引言
随着中考的靠近,初三物理复习课的开展成为学生、家长和老师重点关注的问题。由于许多初三物理复习课开展的策略不合理,导致学生在耗费了大量时间复习后,成绩仍不见起色,这不仅使学生感到烦恼和挫败,还会打击到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复习策略,提高初三物理复习课的有效性成为广大初三物理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笔者给出了相关建议。
1 认真备课,抓住几个关键
要提高初三物理复习课的有效性,教师的课前精心备课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备课时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1)关注初中物理核心内容,选取学生的“认知节点”作为复习课重点探究的内容;(2)关注初中物理核心思想与方法,选取纵向联系特征较强的材料刺激学生感知,并以此为突破口设计例题激活思想、方法;(3)关注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或应用性问题;(4)关注学生思维发展,选取变通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复习实现举一反三。每节课都能从上述几点出发,必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 组建学习小组,营造积极学习氛围
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也是提高物理复习课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组建学习小组的方法来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首先必须多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譬如哪些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哪些同学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哪些同学数据处理能力较强,哪些同学逻辑思维能力相对缜密等等。只有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后,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小组人员(包括男女性别),实现每个小组组内成员的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进而得到共同提高。在实际的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小组情况对组内成员进行明确分工,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任务,使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为小组做什么,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后,组内成员角色要互相轮换,以便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角度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在课堂讨论环节,小组每个成员能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就达到了优势互补。
3 以“任务”为载体实施复习
新课改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而提出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也要以适应社会实际需求为目的,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方法进行改善或改革,以期为学生打造一个全新的物理课堂和良好的课堂氛围。而创设问题情境会使这引导变得简单有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物理,可以在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任务型教学法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教师在和学生一起复习物理知识时,应注意随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讨论,不仅掌握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情况,同时也调动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有助于对知识加深印象和理解,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和深入领会学习目的和教师的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同时锻炼了学生参与讨论和发表自身观点的能力,提高物理思维能力,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
生活中有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其中能够探究的问题。而中考有很多考题都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例如涉及到音调变化的问题复习,与其我们教师一遍遍地和学生复习,还不如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去再体验一下。
比如简单的“烧开水”的过程,学生大都体验过或看到过,但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发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可鼓励学生在家中再去观察“烧开水”的整个过程,将课堂相关的知识与观察活动联系到一块,在观察前可以提出自己的猜想,然后观察思考原先的记忆和理论哪里出现了问题,通过任务的完成用合适的物理语言解释现象。在此之后会有学生想到,把水倒进水壶中时,水量的多少会引起声音的不同,由此复习了物体的振动频率与音调有关的结论。
4 充分挖掘实验的教学作用
在应试教育制约下,教师更多的是对物理卷面知识的讲授,为了保证学生的物理考试成绩,更多的是讲授物理中的解题方法。而在初中物理中运用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时间较长,就减少了学生平时做物理题的时间,相对而言传统的物理教学更省时省力。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度不够,但是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过于死板,物理知识仅仅局限于课本,学生的知识接触面狭窄,对于物理难点问题或者是难理解的问题,学生不能从根本上掌握。而且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需要教师运用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复习课上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验出发,将实验相关的各个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提高对知识记忆、理解的效果。例如,一个普通的乒乓球,生活中很常见,但是我们课堂上却可以用它做出很多实验,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乒乓球在酒精灯上烧开水”,然后我给学生布置课题:还能利用乒乓球做出哪些实验呢?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寻找其他辅助器材,最后得出实验结论。让我惊喜的是,有一些学生设计的实验非常有创意而且正好符合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比如“吹不走的乒乓球”、“会自动向上跳的乒乓球”体现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用乒乓球和音叉显示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等等,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将初中阶段学到的知识都翻炒了一遍,不仅记忆了知识,还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
5 注重基础知识,激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从当前的中考考题来看,基础性知识的考察占据半壁江山,那么在总复习阶段我们教师就有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即引导学生复习基础知识,提高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通过复习学生前面学习的零散知识成网状结构,层次、条理更为清楚、更加合乎逻辑,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能更好地关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物理书“越读越薄”。 笔者认为基础知识的复习可以回归到教材,在实践中应该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的图片出发,苏科版物理教科书中有大量丰富的图片,学生通过对图片的分析提取其中的物理知识,直观的图片可以减少复习的枯燥感,而且通俗易懂,不仅可以有效复习基础知识,而且非常接近中考的要求,从近些年的中考试题来看,图文并茂是一大特点,很多考题借助于图片创设情境,对学生处理信息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进行考查,而这些图片的来源无非就是两个:生活和课本,以图为载体组织基础知识复习给学生亲切温馨的感觉。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复习“电磁转换”一章内容时,如果我们不结合图片进行复习,发现学生对电流的磁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和电磁感应等概念混淆不清,复习时可以将教材上奥斯特实验装置图、磁场对电流作用实验装置图和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实验装置图进行反复比较,帮助学生构建好知识框架,将知识形成网络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
6 强化变式训练,不断刺激学生思维
变式训练,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反向思考(逆向思维),也就是倒过来思考,把条件和结论对换一下,结论还能成立吗?我们知道,奥斯特发现电流能产生磁,法拉弟倒过来思考,发现了磁能产生电,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反向思考提问的能力。
例如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增大。若反过来思考,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吗?学生思考后发现: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通过反向思考,学生对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当然,变式训练未必是求新、求难,也可以从教材出发,对教材的习题进行改编,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基础出发,实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例如,“功”这一节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习题:“一个质量为80g的皮球从某一高处下落了5m,重力对它做了多少功(g取10N/kg)?”
笔者在复习功这部分内容时,对这道习题进行了修改,“一个质量为80g的皮球从8m高处下落了5m,重力对它做了多少功(g取10N/kg)?”
这样改编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真正理解重力做功跟高度无关,而应该关注高度差,在此基础上将自由下落改为从斜面上滑下,求重力做功,让学生深入理解做功的两个条件。
7 结语
总之,初三物理复习课的开展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了学生中考成绩的好坏。因此,必须要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提高初三物理复习课的有效性。为此,初三物理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在开展物理复习课前要认真做好备课,选取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在课堂上要采取有趣有效的教学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育和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梁炳钊. 提高初三物理复习课的有效性例谈[J]. 物理教学,2014,07:43-45.
[2]汤佳男. 初中毕业班提高物理复习课效率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初三物理;复习课;有效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7
0 引言
随着中考的靠近,初三物理复习课的开展成为学生、家长和老师重点关注的问题。由于许多初三物理复习课开展的策略不合理,导致学生在耗费了大量时间复习后,成绩仍不见起色,这不仅使学生感到烦恼和挫败,还会打击到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复习策略,提高初三物理复习课的有效性成为广大初三物理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笔者给出了相关建议。
1 认真备课,抓住几个关键
要提高初三物理复习课的有效性,教师的课前精心备课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备课时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1)关注初中物理核心内容,选取学生的“认知节点”作为复习课重点探究的内容;(2)关注初中物理核心思想与方法,选取纵向联系特征较强的材料刺激学生感知,并以此为突破口设计例题激活思想、方法;(3)关注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或应用性问题;(4)关注学生思维发展,选取变通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复习实现举一反三。每节课都能从上述几点出发,必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 组建学习小组,营造积极学习氛围
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也是提高物理复习课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组建学习小组的方法来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首先必须多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譬如哪些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哪些同学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哪些同学数据处理能力较强,哪些同学逻辑思维能力相对缜密等等。只有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后,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小组人员(包括男女性别),实现每个小组组内成员的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进而得到共同提高。在实际的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小组情况对组内成员进行明确分工,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任务,使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为小组做什么,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后,组内成员角色要互相轮换,以便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角度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在课堂讨论环节,小组每个成员能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就达到了优势互补。
3 以“任务”为载体实施复习
新课改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而提出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也要以适应社会实际需求为目的,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方法进行改善或改革,以期为学生打造一个全新的物理课堂和良好的课堂氛围。而创设问题情境会使这引导变得简单有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物理,可以在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任务型教学法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教师在和学生一起复习物理知识时,应注意随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讨论,不仅掌握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情况,同时也调动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有助于对知识加深印象和理解,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和深入领会学习目的和教师的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同时锻炼了学生参与讨论和发表自身观点的能力,提高物理思维能力,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
生活中有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其中能够探究的问题。而中考有很多考题都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例如涉及到音调变化的问题复习,与其我们教师一遍遍地和学生复习,还不如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去再体验一下。
比如简单的“烧开水”的过程,学生大都体验过或看到过,但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发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可鼓励学生在家中再去观察“烧开水”的整个过程,将课堂相关的知识与观察活动联系到一块,在观察前可以提出自己的猜想,然后观察思考原先的记忆和理论哪里出现了问题,通过任务的完成用合适的物理语言解释现象。在此之后会有学生想到,把水倒进水壶中时,水量的多少会引起声音的不同,由此复习了物体的振动频率与音调有关的结论。
4 充分挖掘实验的教学作用
在应试教育制约下,教师更多的是对物理卷面知识的讲授,为了保证学生的物理考试成绩,更多的是讲授物理中的解题方法。而在初中物理中运用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时间较长,就减少了学生平时做物理题的时间,相对而言传统的物理教学更省时省力。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度不够,但是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过于死板,物理知识仅仅局限于课本,学生的知识接触面狭窄,对于物理难点问题或者是难理解的问题,学生不能从根本上掌握。而且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需要教师运用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复习课上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验出发,将实验相关的各个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提高对知识记忆、理解的效果。例如,一个普通的乒乓球,生活中很常见,但是我们课堂上却可以用它做出很多实验,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乒乓球在酒精灯上烧开水”,然后我给学生布置课题:还能利用乒乓球做出哪些实验呢?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寻找其他辅助器材,最后得出实验结论。让我惊喜的是,有一些学生设计的实验非常有创意而且正好符合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比如“吹不走的乒乓球”、“会自动向上跳的乒乓球”体现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用乒乓球和音叉显示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等等,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将初中阶段学到的知识都翻炒了一遍,不仅记忆了知识,还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
5 注重基础知识,激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从当前的中考考题来看,基础性知识的考察占据半壁江山,那么在总复习阶段我们教师就有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即引导学生复习基础知识,提高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通过复习学生前面学习的零散知识成网状结构,层次、条理更为清楚、更加合乎逻辑,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能更好地关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物理书“越读越薄”。 笔者认为基础知识的复习可以回归到教材,在实践中应该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的图片出发,苏科版物理教科书中有大量丰富的图片,学生通过对图片的分析提取其中的物理知识,直观的图片可以减少复习的枯燥感,而且通俗易懂,不仅可以有效复习基础知识,而且非常接近中考的要求,从近些年的中考试题来看,图文并茂是一大特点,很多考题借助于图片创设情境,对学生处理信息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进行考查,而这些图片的来源无非就是两个:生活和课本,以图为载体组织基础知识复习给学生亲切温馨的感觉。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复习“电磁转换”一章内容时,如果我们不结合图片进行复习,发现学生对电流的磁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和电磁感应等概念混淆不清,复习时可以将教材上奥斯特实验装置图、磁场对电流作用实验装置图和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实验装置图进行反复比较,帮助学生构建好知识框架,将知识形成网络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
6 强化变式训练,不断刺激学生思维
变式训练,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反向思考(逆向思维),也就是倒过来思考,把条件和结论对换一下,结论还能成立吗?我们知道,奥斯特发现电流能产生磁,法拉弟倒过来思考,发现了磁能产生电,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反向思考提问的能力。
例如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增大。若反过来思考,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吗?学生思考后发现: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通过反向思考,学生对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当然,变式训练未必是求新、求难,也可以从教材出发,对教材的习题进行改编,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基础出发,实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例如,“功”这一节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习题:“一个质量为80g的皮球从某一高处下落了5m,重力对它做了多少功(g取10N/kg)?”
笔者在复习功这部分内容时,对这道习题进行了修改,“一个质量为80g的皮球从8m高处下落了5m,重力对它做了多少功(g取10N/kg)?”
这样改编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真正理解重力做功跟高度无关,而应该关注高度差,在此基础上将自由下落改为从斜面上滑下,求重力做功,让学生深入理解做功的两个条件。
7 结语
总之,初三物理复习课的开展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了学生中考成绩的好坏。因此,必须要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提高初三物理复习课的有效性。为此,初三物理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在开展物理复习课前要认真做好备课,选取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在课堂上要采取有趣有效的教学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育和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梁炳钊. 提高初三物理复习课的有效性例谈[J]. 物理教学,2014,07:43-45.
[2]汤佳男. 初中毕业班提高物理复习课效率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