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沉香一样生活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xiang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室即见沉香,满堂犹存余芳。以今者之心,窥古来之兴,像沉香一样生活。
  人世间,总有一两刻的迷惘,而遇见后则明朗。曾于以木为材的山林独行,此间以沉香著称,但不易辨别。彼时心绪交错:人活着终将死去,为何又要走这一世?不解则惑,当时正值初夏,林间草木香盛行,独属于木本植物的韵味漫在空气中。空山新雨后,空气是甜的,我的心却依然沉郁。
  忽而,脚尖抵到一节木,翻倒在地上,独自躺在林间,其树皮皆脱落腐烂,班驳地留下岁月痕迹。经过雨露滋养,而烂朽更甚,心中生出些许苦楚。望着这节木就好像看见火烧后的焦木,毫无生气的枯黑、衰败,扭曲的枝条像地狱的爪牙,在风声中悲凄地哭泣。我蹲下身,拾起这节木,却见其外壳俱脱,只余木心居中。嗅见微弱的香,是沉淀在木本中的馥郁,若隐若现,悠远绵长。若阖眼,可窥在岁月那端的荣华,千木成林,碧波轻荡。春风微扬,送一季芳华,归寂于夏。回顾历史的波折,倏然领悟,原来,这节木是沉香。《本草纲目》中述“其积年老木,长年外皮俱朽,木心与枝节不坏,坚黑沉水者,即沉香也”。
  沉香外皮朽烂而心含香脂,一段木,曾与它木无异。春秋沉淀,世事万变,沉香所存底蕴愈加深厚。它已于世百年,甚至千年,但它仍坚韧地活着,它毕生的追求,即是在生机繁盛时,尽其所能,凝其精萃。纵其死后,香脂也可留芳百世。
  捻一小撮沉香粉,置于鼻尖,清香缕缕。若药,丹心碾尘润人心。 一瞬间,心中清明起来:人活着,不为别的,只为自己看过、爱过、感受过、思索过,或名垂青史,或平淡无奇,总会于世间留下什么。
  抬眼望,松柏層层叠叠;向下望,枯枝与朽木遍地。朽木非不可雕,可探其心琢也。无人天生品性劣质难琢,若如沉香一样生活,便可于逆境中保有一颗宁静之心、坚持之心。
  世间一切由荣转枯,是自然规律,而有些,则永不枯灭,如同沉香,风节不朽。像沉香一样生活,留芳香于身后,才不负这“生活”二字。
  ‖浙江省泰顺县育才初中‖指导教师:梁祥传
  [吉吉工作室]
  说起沉香,我们通常联想到的都是珍奇药材、贵重、芳香等词汇,谁知它的成才过程,竟是伴着树皮皆脱、朽烂、枯黑、扭曲等沉郁的经历。原来,哪怕只是一段木,想要坚韧而活,凝其精萃,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沉香外皮朽烂而心含香脂,春秋几沉淀,世事万变,内心所存底蕴愈深厚。”这多像我们常常说起的那段孟子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沉香就如这历经考验而成就大业的“人”,去其表,见心温,沉香之下,风节不朽。
  生而为人,当如沉香。
  【适用文题】身边的发现;物之悟;生活启示……(小风)
其他文献
上小学之前,我的毛衣几乎都不带吊牌——我猜是妈妈把她的一件毛衣随手搁置便不再捡起,它就待在某个角落,在寂寞的等待里长出了好多小毛衣——正好给我穿。  它们总是特别厚实,一件里不会超过三种颜色,而且透着一种隐隐约约蒙着灰的感觉。无所谓纹样,只是能很清晰地看出,一股股毛线都在反复绕着固定的走向,整件毛衣上,仿佛缠满了蜿蜒盘结的藤。我穿着这些毛衣,跨过几个冬天的雪事。在相片里,我的脸被暖得红扑扑,连人带
2019年12月24日上午交通早高峰时段,广州市番禺区上演了感人一幕:一辆救护车在西环路上遇到较大车流,沿途司机们听到救护车急促鸣笛声后纷纷避让,迅速让出一条“生命通道”。这一举动令现场的市民纷纷点赞,“生命最宝贵,司机做得对!”监控视频显示,救护车仅用了20秒时间就驶出拥堵车道,迅速通行。  从监控视频可以看出,在救护车停车等待的车流中,位于最前方的一辆黑色小轎车突然向右前方移动,近乎横停在红灯
斜阳浅照,晚风吹拂。老人站在一棵沙棘树翠绿的阴影里,余晖勾勒出他的身影,坚毅寥廓,正像一棵沙棘树。  秋风,凶猛似虎的秋风,席卷了广阔的黄土地,夹杂着粗糙的砂砾,刀子一般向人袭来。这是甘肃的秋。站在平旷的黄沙之上,向远空望去,天边扬起漫漫飞尘。  驱车前行,远远地望见瀚海平沙的尽头,升腾起一片绿色的云。近了,近了,那是……一片沙棘林!护林员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身穿褪色的褐色外衣,头戴宽松的帽子,
小时候老家还是原貌时,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老家的菜园。每每爷爷奶奶去剜菜时,我都非常愿意跟着去。那时的菜园,我最喜欢里面的一颗大石头和放在园角一口四周长满野草的破缸。那时菜园分为两级,那块石头是作为台阶放在两级交界处,尽管上下不是很高,但那块石头的存在仍给小小的菜园带来了生机。  至于那口倒放在园角的破缸,我至今没弄明白它的用途,只记得那时喜欢站在缸上俯视四周的田野——那时我家的菜园是最高的。我还
余秀华,一个出生时便因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的不幸之人,一个走路摇摇晃晃、说起话来口齿不清的普通农民,一个高中毕业辍学就被安排一门不幸婚事却又敢于离婚的中年女性,一个身残病弱、困在村庄却又渴望自由美好、追求灵魂丰盈的网络诗人,种种矛盾在她身上得到极致的体现。一如余秀华自己说:“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还好,有诗歌一直在陪伴她,充当她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时的一根拐杖。  她
我欲做一朵秋日之花,在凄清中绽放。来年春日以笑代之,不与其他花朵争艳,却美在灵魂。  ——题记  秋日里,静邀我参加绘画大赛,静是我的绘画老师,认识她已有7个年头。乘著金风送爽,我欣然答应,做起了准备。当时我的第一反应便是画菊花,可这美好秋景,人人都画菊花,没有过人的艺术水准,怎能脱颖而出呢?我纠结不已。  走到窗边,向外眺望,秋日的鸟鸣果真不如春天那般富有活力。秋叶开始凋落了,对生命的叹息在脑中
中药房中混杂着、散发着各类药草味道,药炉子咕噜咕噜地冒着泡,那香味便由着蒲扇一齐带出。大多的中药味苦,但對于我而言却是独一份的甜,可谓甲之蜜糖。  作为自小出入中药房的我,喝惯了各类药草,虽不知其名,却也能解其味。  药房中取药的、看病的人来来往往。中医用那手指搭在病人脉上,来回地按动着,借此来倾听脉搏。来药房的多半是熟客,人通常不会太多,听完医生的诊断,便会一句又一句和医生聊起家常来。充斥着药草
他是国家安全部最后一位红军战士,他是隐蔽战线上出生入死的勇士,他曾跟随毛泽东、周恩来同志战斗在敌我斗争的最前沿,他曾多次誓死守护党中央核心密码,忠诚无悔、隐姓埋名八十余载。  2019年11月27日,孫彪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鲜红的党旗覆盖着这位102岁的老人。“爬雪山过草地以苦为荣跟党走,经骇浪历硝烟出生入死屡建功”,挽幛黑底白字,为孙彪老人光荣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写下注解。  不到
王澍是一位才华过人却又不守规矩的建筑师。本科时,他就读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师从齐康教授。当时学校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他口出狂言:“中国只有一个半建筑师,我算一个,我导师齐康算半个。”大二时,他大放厥词,扬言已经没有老师能教他了,老师所教的实在太保守陈旧。从此,王澍开始自学。  王澍写了一篇批判性文章,从他的导师一直批到梁思成,中国近现代的建筑师一个都没放过。后来,这篇文章经过修改变成了他的毕业论文
“这次考试不太理想哦——”母亲下班回来,跟在我身后,看我困难地打开家里咯吱响的门。  我一阵沉默,低着头走进客厅。  “这次……排名好像掉得有点多?”母亲放下包,换上拖鞋,走进厨房,麻利地择着一袋青菜。即使没有抬头,我也能感受到她不时投来的目光。  我坐在椅子上,蔫蔫地垂下头,慢吞吞地拿出新布置的暑假作业,仍是一言不发。  母亲像是没察觉到似的,自顾自地继续说:“那什么——我之前跟你说的,让你把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