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绿满山川富满乡

来源 :林业与生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ran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区——生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湖南省51个贫困县中有48个是重点林区县,林业人口约占全省农业人口的50%,有“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重中之重”之称。因此,林业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举足轻重。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强大思想武器,全省林业部门按照“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和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总体要求,以“森林调优、湿地提质、城乡添绿、产业增效、管服做精”为工作主题,推动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协调并进,累计争取中央生态护林员指标3.58万名,带动约10万人直接脱贫,使贫困林农工资性收入、劳务性收入、补偿性收入得到增长,走出了一条具有湖南特色的生态增绿与林农增收“双赢”的生态扶贫路子,赢得了全面胜利——绿满山川富满乡,花好叶茂人欢笑。
  生态补偿扶贫:一人护林全家脱贫
  湘西州泸溪县利略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杨仁发,因年龄偏大且无技术而致贫,2017年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后,每年新增工资收入1万元,实现了“一人护林、全家脱贫”。
  选聘生态护林员,是全省各地探索开展生态补偿扶贫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同时,通过落实生态惠民政策、提高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开展生态综合补偿试点等举措,如期完成了“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目标任务。
  稳定生态护林员政策。2016年以来,中央财政在我省生态护林员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从起初的1.1亿元增加至2020年3.5895亿元,共成功争取中央财政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11.29亿元,40个国贫县的补助资金为10.48亿元,占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总数的92.83%。通过因素法重点向待脱贫县、深度贫困县以及前期实施效果好的贫困县分配支持,通过增加更多的公益性岗位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业、增收脱贫;制定了《2019年度湖南林业脱贫攻坚绩效评估计分细则》《湖南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组织对2016年以来的生态护林员选聘管理工作开展“回头看”并督促问题整改销号,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抽查5个县(城步、中方、新田、花垣、桑植)120个生态护林员开展项目资金绩效评价。
  落实生态惠民政策。一是实施国土绿化等一系列林业重大工程助力脱贫攻坚。结合退耕还林(草)、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参与工程建设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劳务收入,提升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建立脱贫致富的基础性条件保障,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2014年至2019年底,我省退耕还林(草)工程共完成1.49万公顷,中央投资3.36亿元,参与工程建设的总户数高达60425户,其中含建档立卡贫困户数13210户,直接带动4811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2012年开始中央投资向防护林工程倾斜,尤其是2015年以来,每年在40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投资金额达5000万左右。2012年至2020年底,全省共获得中央预算内林业基本建设投资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项目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家储备林示范项目资金1.59亿元,高标准建设了国家储备林基地1.99万公顷。其中安排给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资金6715万元,涉及31个县市。二是加大林业新增生态建设任务及资金投入。2013年至2019年,全省40个贫困县林业总产值8529.33亿元,第一产业总产值3304.20亿元,主要为涉及林木育种和育苗、营造林、木材和竹材采运、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等基础项目;按照省政府统筹资金的要求,年度整合中央和省级林业专项资金切块下达给51个贫困县,造林补贴全省新增资金也全部向深度贫困县倾斜。三是加强对贫困县项目申报扶持和业务指导。优先拨付贫困县的救灾资金及林业审批项目,邵阳南山国家公园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城步县金童山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林业建设项目优先审批,林业救灾资金向贫困县贫困林场优先倾斜,林区道路项目优先安排51个贫困县。
  提高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自2010年以来的10年间有7年提高了公益林补偿标准。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省连续5年提高了公益林补偿标准。目前,我省国有的国家级、省级公益林补偿标准由10年前的75元/公顷提高到了225元/公顷;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省级公益林补偿标准由10年前的75元/公顷提高到了270元/公顷。2012年至2020年,中央财政下达我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76.23亿元,安排给51个贫困县41.16亿元。在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提标上也作出了一系列的尝试,如《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关于建立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 》等文件的出台,都是提高生态补偿机制的创新。
  开展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湖南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是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试点期间,中央共安排项目建设资金1亿元,省级拟统筹资金7.25亿元用于生态补偿及项目建设。目前,已落实中央预算1亿元、省級统筹资金2.47亿元。根据《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总体要求和《湖南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试点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叫停了所有在建风电项目并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停止批建所有风电水电开发,实施了核心保护区全面封禁管理,试点区自然植被覆盖率由91%提升至92.7%。
  生态补偿扶贫为巩固“绿水青山”提供了新保障。截至2020年6月底,我省利用中央财政资金共选聘生态护林员11.2895万人,共管护林地和湿地总面积473.33万公顷。
  生态产业扶贫:实现“增绿”与“增收”同步
  油茶飘香、竹引清风、森林畅想、林下追梦、花海遨游,“五大千亿”产业成为贫困林农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和来源,有力促进了“增绿”与“增收”同步。至2020年,40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的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1700亿元,提供就业机会40多万人次,惠及林区贫困人数近42万余人,实现人均收入7900多元。   油茶飘香,利益联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参与油茶基地建设,形成了以“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大户、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并存的经营模式,使企业和农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特别是建设了一批油茶特色小镇,推进了油茶庄园化、田园化等生态经营模式,建立了长久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帮助贫困户加快脱贫,除公司租赁林地给付租金、聘请贫困劳动力参与劳动给付工资外,还有县林业局对有油茶林、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开展油茶林抚育改造的给予资金补助;县财政整合扶贫资金,选择优质龙头企业,将贫困户人头资金、企业发展资金一起委托企业发展产业,贫困户按投资比例保底分红。截至2020年10月底,全省油茶林总面积达144.65万公顷,茶油年总产量达26.3万吨,年产值达471.6亿元,加工企业及加工作坊2000多家,年加工能力60多万吨,累计带动10万户贫困户增收。
  竹引清风,提质增效。我省14个市州均有竹林分布,全省竹林面积6666.66公顷以上的县市区有53个,其中23个县为贫困县,面积约17.53萬公顷。2016年,省林业厅印发《湖南省林业厅关于推进林业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优质笋用林、笋材两用林和速生丰产竹林基地,大力推进竹林经营和提质增效,促进竹产业升级和健康发展。到2019年,全省竹产业产值320亿元。全省已建成国家竹产业示范园区2个,省级楠竹特色产业园29个,覆盖9个贫困县,产业园的蓬勃兴起,有效聚合了林业资源、技术、资本等要素,调动了政府、社会、企业和林农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已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1.38万人,年人均增收6300多元。
  森林畅想,就业增收。先后在51个贫困县建立森林公园 45个,对接穿越罗霄、探秘武陵、体验雪峰、溯源湘江等4条森林旅游精品线路,森林康养产业成为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以拓展生态旅游产业链为抓手,引导贫困县群众通过直接就业、发展林下经济、个体经营等多种方式融入生态旅游产业链,使约30万人通过参与生态旅游产业实现就业增收,间接带动200多万林农致富奔小康。2020年全省森林公园接待游客50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亿元,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0万个。如溆浦国家森林公园积极引导鼓励周边农民参与旅游开发,吸纳1700 余名贫困人口常年在景区务工,拿出近500 万元扶持56 户贫困户建起了农家客栈,扶持80 户贫困户开展生态养殖、种植,发动275 户贫困户以老木房和山林等资源入股参与开发,帮助3000 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林下追梦,创业增产。我省以贫困山区林区为主阵地,林下经济发展面积37.77万公顷,分别创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6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91个,有力带动了贫困地区林农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林下经济产业推行以合作社、公司、大户、家庭林场为主的开发模式,按照基地化、规模化经营方式,大力创新经营管理机制,依据政策和农户意愿采取“委托帮扶+保底收购”“委托帮扶+分红”等多种模式,通过产业增产增收、劳务收入以及林下种养殖等多种形式,充分地带动了全省贫困户发展产业。
  花海遨游,辐射带动。各地结合立地条件、土地状况、苗木需求和劳动力情况,科学规划实施林业苗木花卉产业精准扶贫。一方面通过引进优秀企业及项目以租用、土地流转等方式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一方面对花卉苗木种植有意愿、有条件的贫困户,进行政策倾斜,辐射带动贫困农户种植花卉苗木。至2020年6月底,40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88万公顷,人均收入7211.03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数13019户40432人,人均收入2440.64。
  特色经济林,利润共享。推行“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法”,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户发展无患子、酥脆枣、杨梅等特色经济林产业,优先安排生产性扶贫项目。扶持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经济林产业项目,完善林业龙头企业、林业合作社与贫困人口的利益联接机制,通过合同价格优惠、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合,优先使用本地贫困农村劳动力。支持林业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建立特色经济林产品加工基地,引导林农组建特色林业产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林农致富。目前,全省40个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林种植面积达53.87万公顷,年产值119亿元,带动18万多贫困林农年均增收近3000元。平江县龙江生态花果特色产业示范园与西江村村委会签订利润分成合同,项目建成后,村委会获取税后利润7%的利润分红,并与贫困人口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优先安排贫困对象就业,其工资报酬较其他对象提高10%,公司提供名、优、特水果种苗、肥料和技术培训指导,并与贫困户签订产品收购合同。
  专业合作社,聚合带动。2012年我省生态扶贫合作社达212家,至2020年发展到2107家,增幅994.87%,带动建档立卡贫困社员5.5万余人,人均增收4000余元,经营的产业涉及油茶、水果、花卉苗木、中药材等。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已成为聚合带动林农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成为提高林业生产组织化水平和林地经营效益的重要抓手。
  林业科技扶贫:创新驱动服务带动
  湖南林业科技特派员陈景震,结合《南方优质板栗新品种推广与示范》推广项目指导石门县开展板栗低改,以原来的老树主干为砧木,接4~5个良种穗,良种品种为省林科院培育的‘湘栗1号’和‘湘栗3号’。嫁接后,16年未开花的板栗树结了果。示范基地成功后,辐射带动了周边73.33公顷老板栗林开展低改。陈景震的典型事迹社会影响显著,是我省实施林业科技扶贫的一个缩影。
  2012年以来,湖南林业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为贫困地区生态改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项目实施为载体,引进成熟适用技术。充分发挥科技推广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项目、资金、举措重点布局于深度贫困地区。2012年以来,在贫困地区实施中央、省级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169项,投入资金7200万元,占林业科技推广项目资金总量60%以上,建设了175个示范基地,辐射推广6666.66公顷,培育了虫白蜡、黄桃、七叶一枝花等一批效益较好的经济林产品,提高了贫困地区林农经济林营林措施,带动林农脱贫致富;着力油茶全产业链科技攻关,立项“油理关键技术及设备应用示范”等项目,促进油茶产业升级;着力竹资源高效培育及加工等关键技术推广,立项“毛竹纵向热塑化展平关键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提高竹材利用率。与此同时,城步羊肚菌、绥宁天麻、新宁铁皮石斛、桑植中华圣桃、祁东酥脆枣等贫困县特色产业也在蓬勃发展。
  以科技服务为抓手,健全技术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在推进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满足贫困地区林农对林业科技的需求。2012年以来,湖南林业科技进村入户行动覆盖1281个村21783户,示范面积2.23万公顷。省林业局选派15名干部组建4个工作队先后在双牌县、会同县、城步县开展了4届驻村扶贫,累计争资引项高达7000多万元;开展深度贫困县林业科技服务进村入户全覆盖活动,组织18个处室和局直各单位115名干部及专家分赴全省走访了339个深度贫困村、2万余户、8万余人;有针对性地请了65位专家开展11场林业实用技术培训,全省累计选派了林业科技特派员3780名,服务次数3.8万次;推广“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服務模式,解决了贫困户林业生产中的实际难题,拓宽贫困地区分散经营融入现代大生产渠道。
  以技术培训为途径,提高林农科学素质。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林业培训班6250期,培训林农42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2.7万份,培训对象主要是基层林技人员和有发展林业意愿的贫困户。贫困户通过培训,掌握发展林业产业技术和技能,实现脱贫。特别是结合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举办了多期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培训班,以山头地块为课堂,面对面点题,手把手授技,现场答疑解惑,传授了各种实用技术,提高了贫困地区林农的实际操作能力。
  以改善营造林技术为突破,提高贫困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国家储备林工程利用先进的营造林科学技术对当地的裸露山地进行造林绿化,对现有单一的林分进行结构调整,提高林分质量、生长量和生态功能。2012年以来共建设了国家储备林基地8226.67公顷,其中集约人工栽培珍贵树种1613.33公顷,现有林改培珍贵树种和大径级乡土树种6613.33公顷。在树种结构上,大力培育了闽楠、南方红豆杉、赤皮青冈、红锥、榉木、红椿等珍贵树种,鹅掌楸、麻栎、木荷等乡土树种,乌桕、银杏、枫香等景观树种,大大改变了贫困地区单一种植杉、松的局面。
其他文献
临湘市位于湘鄂两省交界处,素称“湘北门户”。全市有林地面积9.55万公顷,其中天然林面积5.68万公顷,已纳入补偿的天然林面积2.33万公顷,惠及农户36454户。近年来,临湘市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天然林保护工作相关政策,将天然林保护纳入建设生态城市的整体布局,力求以专项工作带动林业生态建设,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突出制度保障,念好“紧箍咒”。出台了《天然商品林商业性停伐补助试点工作方
期刊
春,腾云岭国家森林公园野花盛开姹紫嫣红;夏,湘江省级湿地公园人鸟共处欢乐嬉戏;秋,国家3A级景区、“国家森林乡村”敏村树木环绕色彩斑斓;冬,森林植物园游人如织。  近五年来,永州市冷水滩区在生态文明的画卷上一笔一画描绘着以“绿水青山”为主调的潇湘画卷。  冷水滩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积极开展森林公园、生态廊道、森林乡村等城乡绿化建设,成功创建“冷
期刊
在湖南省浏阳市的经开区,有一片占地20多公顷的产业园,无论何时走进这里,目之所及皆是一片生机勃发的花木海洋。每一个来这里参观的人,沉浸于花木之美的同时,无不惊叹于花卉苗木与大数据结合所碰撞激发的科技之美。这里就是湖南华中苗木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苗木云”),一个集研发、生产、销售、科普、观光于一体的综合花卉苗木产业园,致力于在3到5年内打造成为中国智慧城市生态园林板块最具创新活力和行业影响力
期刊
做好竹资源培育文章。全县上下齐抓共建“四级”竹林示范基地,已成功打造省级毛竹丰产林培育示范基地,组建市场化专业采伐队伍102支,扶持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123个,2020年春笋产量突破5000万公斤,创历史新高。  做好竹传统产业文章。合理规划建设5个竹传统产业集中区,推动入驻企业实现环保达标、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充分发挥桃江“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政策优势,以及“桃江竹凉席”国家地理标
期刊
从白云山到吕洞山,一条酉水河唱尽人间乡愁;从四方城到魏家寨,两座古城遗址述说着遥远的故事。当时光漫溢到2020年盛夏,穿越在湘西中部保靖县的迁清路上,酉水河上倒影着青山的靓影;驱车行驶在209国道和318省道,满眼的青山让人赏心悦目。  看此景象,谁又能想到20年前,朱镕基总理曾留下“浩浩汤汤何日现?葱茏不见梦难圆”的诘问和感叹?不见青山,不见绿水,乡梦难圆。从2001年起,“退耕还林”成为保靖生
期刊
初秋时节,硕果飘香。在湖南省平江县伍市镇十里长坡,漫山遍野的梨子、葡萄等果实挂满枝头,公路上运果车辆络绎不绝。  收获的季节,果农潘爹心里乐开了花。“没想到守着家门口,也实现了脱贫致富。”潘爹说,发展林下经济让他鼓起了钱袋子,过上了好日子。  平江是全省重点林业县和刚刚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有山林面积28.82万公顷,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70%,全县80%的农业人口大都集中在山区。近年来,平江县牢
期刊
在少子化、老龄化趋势急速发展导致的人口减少的背景下,以经营林业为主的日本山区和林区,青壮年人口流失情况更为严重,这又进一步加剧了林业从业人员不足、森林经营意愿减弱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日本政府于2019年6月通过的《发展战略跟踪》中,明确提出将促进智慧林业创新发展,同年11月又进一步制定推进智慧林业的十年目标:到2028年基本实现让有意愿和有能力的林业经营者都能使用智慧林业技能。  日本林野厅从
期刊
今年以来,隆回县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工作部署,依法依规对全县第一批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进行了退出处置。隆回是邵阳市第一个完成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的县,比湖南省所规定的时间提前了35天。全县无害化处置了王锦蛇1413.7公斤、水律蛇733.5公斤、竹鼠4008.42公斤、豪猪2162头、豚鼠123只;放生王锦蛇330.5公斤,放生竹鼠8只,放生豪猪8只,共补偿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资金196.86
期刊
在长沙县北部的路口镇上杉市村,矗立着一座鲜花盛开的艺术小镇——花田厝。这片占地80多公顷的小镇,以高科技智慧园艺生产与观光休闲农业为主,集园林花卉培育生产、精品花田民宿、花田旅游、绿色农庄、植物研学旅行营地、森林康养园等于一体。   花香满衣的寻花之行  大片大片雍容华贵的牡丹,在南国的春风中竞相绽放,红的醉人、白的素雅、黄的娇艳、紫的高贵……成群观赏拍照的游客扎在牡丹丛中久久不愿离去。  201
期刊
莫洪波从自己家里出发,翻过7个山岗,到达斗笠坡是22670步。他已经用自己那双破旧的解放鞋无数次证明了这个距离的准确性。站在坡上眺望澧水,清澈浩荡的江水绕村东去,不辞辛劳的农民在田野劳作,鸡鸣狗奔,牛壮羊欢,想到自己能担负起守护这块祥和乡土的责任,莫洪波心里涌现出十足的自豪。  莫洪波是值得一夸的。初见时他显得木讷,小小的个子坐在椅子上比较拘束,但是只要提到林子、野生动物和沙洲,他就变得鲜活起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