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1
摘 要 高校体育开展个性化教学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在实施个性化教学时,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个性,通过调整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环境和改革教学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关键词 高校体育 个性化教学 策略
高校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自信果敢、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思维力、想象力、观察力等各种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以往的体育教学主要是采用“大一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习兴趣低下,使得教学目标难以实现。个性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需求进行施教,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在高校体育中实施个性化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一、高校体育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不同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对于社会以及周围环境的认知是在不断地深化发展的,随着学生心理、生理的日益成熟,他们要求独立、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也更加强烈,个性也因此变得更加多样,然而由于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在学生个性稳定形成的过程中,往往会有无意识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十分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一旦没有合理引导,学生的成才将会遇到巨大的干扰。因此作为体育教育者必须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身体素质以及特长全面的了解,为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促进健康成长提供必要保障。
从新课改的目标分析,新课改就是为了杜绝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培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切实将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进行培养。要将人本思想切实落到实处,因此,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真正的将学生的个性进行了解,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其开展教学活动,杜绝传统教学模式下一刀切的做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全面的了解他们对体育的爱好,从而有选择的开展课堂教学,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切实到位的外部保障。
二、个性化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一)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促进教学顺利开展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散漫、无序过于自由的教学方式是社会对体育教学的一种基本印象,这一刻板评价下,许多教师觉得很冤,然而纵观整体教学的实施过程。教师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不管不问便是采用固守成规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老一套的课堂教学,完全只以自己的教学目标为依据,不管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实际课堂效果,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往往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了厌倦甚至抵制情绪。在推行个性化体育教学的模式下,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积极关注,针对他们的学习效果,采取科学的教学目标,推进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改革体育教学内容,正确引导学生发展
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设置要求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地位,但在具体的实施中间,却有个别体育教师把主体地位误以为是主导地位,只知道让学生进行“自娱自乐”式的学习,完全没有发挥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引导作用。因此在进行个性化教学时,高校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将“课堂教给学生”自己却不闻不问。进行个性化教学时,教师应当将个性化注重放置在对学生的综合提高上,基础教学应当牢牢地把握。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体育课学习情况应当全面了解,通过定期的考察,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知识后,对其的学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习到符合自身情况的教学内容,促进其个性的发展。
(三)改善体育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高校体育的个性化教学顺利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教学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与优化,使学生在一个更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进行学习,切实扭转以往教学过程中枯燥干涩的教学氛围。具体来说,高校教师应当以一种平等的姿态面对学生,以学生的引导者和帮助者的心态进行教学活动开展,通过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以及集体活动的有效实行,增强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了解,使学生能够逐步的消除对授课体育教师的陌生感和畏惧感,促进教学在平等、舒适的氛围下开展。
(四)改革体育教学评价,充分发挥学生个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只注重学生对于学习硬性技能的客观分数评价,这样的片面评价方法完全忽视了学生心理、成长等综合素质的评价,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当对教学评价进行适当的改革,将学生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努力情况加入到学习评价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气质等差异,采用有针对性的评价,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增加更多的人性化因素,例如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自评等,使学生能够全面的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有没有进步等更加全面的知识。
三、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中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是真正的以学生作为主体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效率的有效提高,更能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在实施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个性选择适合学生个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个性化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林,周厚权.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走向——建构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个性化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5):189-190.
[2] 毛凯.关于高校个性化体育教学探讨[J].新一代(下半月).2012(6):7.
摘 要 高校体育开展个性化教学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在实施个性化教学时,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个性,通过调整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环境和改革教学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关键词 高校体育 个性化教学 策略
高校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自信果敢、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思维力、想象力、观察力等各种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以往的体育教学主要是采用“大一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习兴趣低下,使得教学目标难以实现。个性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需求进行施教,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在高校体育中实施个性化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一、高校体育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不同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对于社会以及周围环境的认知是在不断地深化发展的,随着学生心理、生理的日益成熟,他们要求独立、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也更加强烈,个性也因此变得更加多样,然而由于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在学生个性稳定形成的过程中,往往会有无意识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十分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一旦没有合理引导,学生的成才将会遇到巨大的干扰。因此作为体育教育者必须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身体素质以及特长全面的了解,为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促进健康成长提供必要保障。
从新课改的目标分析,新课改就是为了杜绝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培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切实将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进行培养。要将人本思想切实落到实处,因此,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真正的将学生的个性进行了解,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其开展教学活动,杜绝传统教学模式下一刀切的做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全面的了解他们对体育的爱好,从而有选择的开展课堂教学,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切实到位的外部保障。
二、个性化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一)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促进教学顺利开展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散漫、无序过于自由的教学方式是社会对体育教学的一种基本印象,这一刻板评价下,许多教师觉得很冤,然而纵观整体教学的实施过程。教师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不管不问便是采用固守成规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老一套的课堂教学,完全只以自己的教学目标为依据,不管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实际课堂效果,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往往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了厌倦甚至抵制情绪。在推行个性化体育教学的模式下,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积极关注,针对他们的学习效果,采取科学的教学目标,推进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改革体育教学内容,正确引导学生发展
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设置要求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地位,但在具体的实施中间,却有个别体育教师把主体地位误以为是主导地位,只知道让学生进行“自娱自乐”式的学习,完全没有发挥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引导作用。因此在进行个性化教学时,高校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将“课堂教给学生”自己却不闻不问。进行个性化教学时,教师应当将个性化注重放置在对学生的综合提高上,基础教学应当牢牢地把握。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体育课学习情况应当全面了解,通过定期的考察,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知识后,对其的学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习到符合自身情况的教学内容,促进其个性的发展。
(三)改善体育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高校体育的个性化教学顺利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教学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与优化,使学生在一个更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进行学习,切实扭转以往教学过程中枯燥干涩的教学氛围。具体来说,高校教师应当以一种平等的姿态面对学生,以学生的引导者和帮助者的心态进行教学活动开展,通过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以及集体活动的有效实行,增强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了解,使学生能够逐步的消除对授课体育教师的陌生感和畏惧感,促进教学在平等、舒适的氛围下开展。
(四)改革体育教学评价,充分发挥学生个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只注重学生对于学习硬性技能的客观分数评价,这样的片面评价方法完全忽视了学生心理、成长等综合素质的评价,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当对教学评价进行适当的改革,将学生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努力情况加入到学习评价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气质等差异,采用有针对性的评价,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增加更多的人性化因素,例如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自评等,使学生能够全面的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有没有进步等更加全面的知识。
三、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中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是真正的以学生作为主体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效率的有效提高,更能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在实施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个性选择适合学生个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个性化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林,周厚权.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走向——建构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个性化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5):189-190.
[2] 毛凯.关于高校个性化体育教学探讨[J].新一代(下半月).20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