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冈县黄金勾豆角常见病害的发生与综防措施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b649666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青冈县促农增收蔬菜项目产业之一黄金勾豆角在种植中常出现的细菌性疫病、炭疽病、根腐病等病害的发病症状,剖析其发病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病措施,以供生产实践参考。
  关键词 黄金勾豆角;病害;发病特点;发病原因;防治措施;黑龙江青冈
  中图分类号 S436.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109-02
  青冈县位于松嫩平原腹地,土质肥沃,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也是绥化市绿色、有机蔬菜的主产区之一。因其生长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独特的优势,所以生产出来的蔬菜商品性好,效益高,农民收益显著,特别是近几年青冈县发展的促农增收项目——黄金勾豆角产业,发展迅速,面积逐年扩大。在黄金勾豆角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病害常常发生。为此,县乡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针对黄金勾豆角常发生的一些病害,根据其症状分析了发生原因,并制定了综合防治措施。
  1 细菌性疫病
  细菌性疫病又称“火烧病”,在黄金勾豆角种植中是多发病害,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大,以高温多雨天气易发生,尤其在持续大雾的天气,传播速度极快。该病主要危害豆角的叶、茎蔓、豆荚和种子。
  1.1 发病症状
  该病症状主要表现在初步染病时病苗的子叶呈红褐色溃疡状,随着进一步的扩大,延续到最上部的真叶上,然后在真叶基部的叶柄或生小叶的节上染病,初为水渍状,后变褐溃疡,病斑绕茎1周后,导致幼苗折断枯死。在成株的叶尖和叶缘上,起初染病为暗绿色小斑,随着病情发展形成不规则的褐色病斑,叶片多呈半透明状,周围有黄色晕圈,干燥时干枯破裂。在病斑相连非常严重时,全葉枯干,似火烧样,病叶一般不脱落。茎部病斑与叶部症状几乎一致,呈凹陷斑,并且病斑绕茎1周使茎上部叶片枯死。豆荚受害,形成褐色圆形斑,并皱缩凹陷[1]。
  1.2 发病原因
  该病主要是由菜豆细菌性病菌侵染所致。发病病菌主要通过在种子内越冬或残留在病残体上滞留在土壤中越冬。这些病菌在第2年条件成熟时会在种子萌发出土后,危害子叶和生长点,这样就会产生大小不一的病斑,然后溢出菌脓。这些病菌会借风雨、昆虫在田间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
  1.3 综防措施
  1.3.1 农业防治。一是与非感病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二是选择无病种子。选用无病种子对预防发病有明显的效果,在采种上应选择无病豆荚。三是种子消毒。用72%农用链霉素水溶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4 h,或用50%福美双拌种消毒播种[2]。
  1.3.2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7.6%冠菌清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粉2 000倍液喷雾,或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5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2 炭疽病
  炭疽病是黄金勾豆角极易发生的病害,各个生育期都可染病,主要危害茎、叶和豆荚,造成产量下降、品质降低,极大地影响了菜农的经济效益。在连作、密植、低洼、多雨、多雾天气的情况下发病较重。
  2.1 发病症状
  叶片发病时,初期主要表现在叶片上有黑褐色圆型病斑,后病斑形成开裂或穿孔,造成叶片畸形、萎缩枯死。豆荚发病初期有褐色小点,后逐步扩大成凹陷的圆形或长型病斑,四周生有红色晕圈,湿度大时会有黏稠物,这些黏稠物当中伴有分生孢子。种子也可染病,表现症状为黑色凹陷不规则的病斑。
  2.2 发病原因
  该病主要是由菜豆炭疽病菌侵染所致。病菌主要是以菌丝的形式潜伏在种子内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第2年种子播种后,菌丝发育危害子叶和幼茎,最后形成病斑,产生分生孢子,这些分生孢子会借风、雨、昆虫等传播,进行再侵染。菌丝体也可在病残体上越冬,第2年进行传播侵染[3]。
  2.3 综防措施
  2.3.1 农业防治。一是与非侵染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二是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药比250∶1的比例拌种。
  2.3.2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或250 g/L阿米西达悬浮剂1 0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共喷施1~2次[4]。
  3 根腐病
  菜豆根腐病是黄金勾豆角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一旦发生会引起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空,减产严重。
  3.1 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黄金勾豆角的茎基部和根部,开始出现黑色或褐色斑点,由侧根向主根蔓延,造成烂根枯死。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粉红色病菌分生孢子,造成叶片因失水萎蔫枯死。
  3.2 发病原因
  该病主要是由菜豆根腐病菌侵染所致。病菌常以菌丝、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种子不带菌。病菌借土壤、带菌的有机肥、灌溉水、雨水以及农具等传播[5]。
  3.3 综防措施
  3.3.1 农业防治。一是合理轮作。与白菜、葱蒜类或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上茬应避开豆茬。二是科学施用有机肥。保证有机肥腐熟后不带菌施入土壤中。三是高垄栽培。采用高垄栽培,能够及时排水,减少病菌传播。
  3.3.2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交替使用2种药剂灌根。每隔7 d进行1次,视病情连灌2~3次。
  4 参考文献
  [1] 赵刚.豆角六种病害的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67.
  [2] 常喜良,高耀臣,谢绍峰.豆角常见病害防治技术[J].吉林蔬菜,2015(5):21.
  [3] 吕福玲.豆角常见病害症状与防治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3(17):37.
  [4] 李有生,王颖.豆角各种病害的危害及防治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3(9):62.
  [5] 梁志华.豆角病害的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0(5):33.
其他文献
摘要 马铃薯是陕西省宁强县的主要粮、菜、饲作物。本文总结了宁强县当前马铃薯生产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今后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思路,对指导马铃薯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马铃薯;生产现状;发展思路;陕西宁强  中图分类号 F3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107-01  自2013年以來,依托汉中金穗种业公司率
摘要 总结了蕉柑结果树管理技术,包括合理进行枝梢管理、促使花芽正常分化、做好保花保果工作、合理修剪等方面内容,以供蕉柑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蕉柑;枝梢管理;修剪;保花保果  中图分类号 S66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103-02  蕉柑(Citrus tankan Hayata)属宽皮柑橘类,是粤东地区柑橘主要栽培品种。近年来,潮汕地区特别是汕头市
谐振子弹性系数和阻尼系数的不对称是引起半球谐振陀螺漂移的主要原因。根据半球谐振陀螺的动力学模型,用轨迹图法对谐振子的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轨迹图直观地反映了谐振子
阐述了H∞滤波器的设计过程,并将其运用于惯导系统的初始对准,建立了惯导系统的误差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可观性分析,利用H∞滤波方法对可观可测子系统进行了滤波计算,给出了白
理学源流著述始于南宋而盛于明清,经历了南宋时期、元到明中期、明末清初期、清中后期民国初期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中,朱熹的《伊洛渊源录》、周海门的《圣学宗传》、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