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民谣 (一九九四——二○○九)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2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五、十六世纪,弹着琉特琴边走边唱的东方游吟诗人经常出现在欧洲大陆上,从十六世纪的风俗画,更早时期的人像雕刻,依稀尚能追忆出远古的时风光影。这些大地上的游吟者,游走在村落间,歌唱在人群里,身份更接近于说书艺人。他们不专事于写诗,节律性的长短句只是方便吟唱的必须。他们也不专事于记叙历史,说历史、传信息、谈论时事变故,是说书娱人混饭的本钱。民谣艺人们着眼于生活,以叙事为主体,把唱歌当说话,包容了生活的全部内容。
  吉他弹唱的野风,一行四百年。十八、十九世纪,当苏格兰诗人彭斯开始搜集这些原野大地上的花朵,发现游吟者不只是游吟者,还是民间诗人、酒徒、信息传播者、讽喻现实的小丑、助兴人、诗诵家、史诗杂匠;由于传布广远,全凭口耳相传,有时同一首歌流传的版本多达一百多种。
  
  无论欧美还是港台,城市流行音乐诞生之初,都有一个用天真之气酿就的“民谣时代”。台湾的民谣时代是一九七五至一九八一年,怀抱吉他自弹自唱的学生和在餐厅逐唱的平民一时蔚然,史称“校园民歌时代”(可参看《歌从东方来》系列文字,《读书》二○○四年十一、十二期,二○○五年一期)。
  一九九四年,大陆也出现了一个“校园民歌时代”。大地唱片公司制作人黄小茂,搜集并出版了北京高校一九八三至一九九三年的学生歌作,打出旗号“校园民谣”,大陆校园民谣的创作和出版一时风行起来。
  高晓松和老狼几乎在一夜中成名。由高晓松创作、老狼演唱的《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不仅传遍了校园,更成为时代的流行曲: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
  一段十分幼稚的少年情怀,付出的却是最纯的真情。但这种最真情的东西,会被后来的生命多么轻慢地对待。“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将它丢在风里?”后来的成长就是这样无情地将真情度过的少年送进了深深的历史。
  大陆校园民谣中最好的一些歌,产生于一只脚踏进成人世界对青春的回头一望。在那里,轻快的眼泪变成了沉重的眼泪。轻快的眼泪是少年的眼泪,少年不识愁滋味,却有那么多无由的感伤;当他能够最深地体会青春的珍贵和美好时,他的脚步已经踏进了成人社会,世界突然开始加速度了。青春依然那么真真切切,却已一去不回。
  郁冬是这个群体中另一个代表人物,一九九五年,他写下了《露天电影院》。依然是回忆,回忆童年、回忆过去,但这个回忆里,竟有这么多的感伤。
  此时,中国社会正在加速地现代化。郁冬所怀念的“看电影的时候看得见星星”的时代,一去不返。
  其实更早时,大陆的流行音乐刚刚起步的时候,流行歌曲里已经夹杂着民谣的歌声。时称“城市民谣”。一九九二年,李春波唱了当年知青的怀旧心情,沉浮在刚刚汹涌起来的城市化的潮流中,他想起当初曾给予自己真诚抚慰的乡下姑娘《小芳》,好像她还站在当年的小河旁。李春波还用《一封家书》的完整形式,从“亲爱的爸爸妈妈”,一直唱到结尾的“此致,敬礼”,真好像一封信一样,但它是优美地、动听地、娓娓而谈地唱出来的,因此轰动一时。
  李春波的东北老乡艾敬,此时也献出一首《我的一九九七》。这个正在跟香港人谈朋友的沈阳妹子,展望着五年后香港回归的那一天,充满了憧憬。“一九九七快些到吧,八百伴究竟是什么样?一九九七快些到吧,我就可以去Hong Kong。一九九七快些到吧,让我站在红磡体育馆。一九九七快些到吧,和他去看午夜场。”看看,这就是朴实的民谣——想到香港回归,这个二十三岁的姑娘满脑子想的都是细小、诱人的生活美事。王朔听到这首歌后表扬说:“从头到尾笑嘻嘻,弄得你没治没治的。”而艾敬自己说:“我的感情是真实的。国家有国家的高度,个人也有个人的心声。”
  离开四川到广州闯荡的王磊,一九九四年出版了《出门人》。浪子的孤独和边缘人的凄冷此时没多少人能体会,从木吉他中高高拔起的川剧高腔也显得过于突兀,让流行听众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消受欣赏。这个热血喷涌的赤子,大陆第一个具有个人生命质感的民谣歌手,就这么处在命名和识别的尴尬中。
  与校园民谣、城市民谣相对,还有一个民谣派别,这个派别在大众中知名度较小,影响力却不小。这就是张广天和黄金刚鼓吹的“中国现代民歌运动”。
  张广天年龄不大,六十年代中期出生的人,却熟读“毛选”五卷。他把流行音乐不叫“流行音乐”,而叫“民间音乐”。从毛泽东思想那里,张广天汲取了激进的民间立场,他这么看待整个音乐史:“我深信,人民的音乐史不是大师和精彩的作品的无序联结,而是无数劳动者和他们的儿女们在阳光下、山坡上、街巷里、广场上欢乐永恒的合唱。”“音乐的发展总是这样,民间音乐到了一定程度,就有人把它整理归纳一番,找寻出其中的一些规律,模式化理念化,以之指导创作,这就成了学院音乐;而学院音乐到了一定程度就僵死了、封闭了,然后又求助于民间音乐。音乐的发展其实质是民间音乐和学院音乐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交替的历史。今天,就是一个学院音乐裹足不前,民间音乐妙舞清歌的时代。中国如此,世界亦然。”
  张广天说的民间音乐,就是民谣。他写了很多精彩的民谣,不仅旋律优美,诗意盎然,还充满了思想性、政治性、战斗性。他的战友,严格意义上说是他的弟子黄金刚,受他的鼓舞,写了《一个工人的观点》,他还据海子的诗意谱成歌曲,于是,这样的诗——“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人群拥挤着我,想起你的长发。”“妈妈,你听我说,我发现世上只有两个人,好人和坏人,天堂和地狱,我分不清他们。”——都变成了歌曲。
  黄金刚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学生,与高晓松一起活跃在同一时空的高校民谣界。而两人的命运全然不同。当时,学院里有一位青年教师自己筹钱拍了个DV作品《毕业了》,请黄金刚配乐,黄金刚就写了《再见》,很煽情地在歌中作别:“我会想念你们,像你们一样奔波,我会丧心病狂、艰难度日、一错再错。然后我也远走低飞,没有人会认识我!亲爱的人,再见再见!”出完唱片《吟唱生涯》,又在孟京辉的小剧场合作了一把后,这个愤激青年彻底沉寂,消失在茫茫的人海。
  张广天、黄金刚的民谣在一九九五年前后的民谣热中几乎无人理睬。二○○○年,音乐家张广天变成了戏剧导演张广天,接连在北京的小剧场推出舞台剧《切·格瓦拉》、《圣人孔子》,名噪一时。此时正值知识界新左派与自由主义针锋相对、不断论战的时期,张广天的舞台剧以鲜明的工农兵美学、阶级斗争立场,成为知识界、思想界的风标。
  在遍地是商业文化的场景中,《切·格瓦拉》和《圣人孔子》用高、大、全的无产阶级文艺的典型塑造手法,力图把南美游击战士格瓦拉和“至圣先师”孔子塑造成两个烛照黑暗世界的精神偶像,他们一个代表世界人民的英雄,一个代表中国文化的英雄,在商业化的大潮中,这情景显得非常诡异。
  《切·格瓦拉》的主题歌这样唱:
  是谁指给我闪亮的星斗?心灵战胜了虚荣的繁华。在寻找家园的十字路口,我们看见你的身影:切·格瓦拉。
  坚定我的心让红旗飘扬,接过你的枪奔赴战场。唱起我的歌就有了力量,走在你的路上我们找到新的方向。
  当张广天一九九六年猛力鼓噪人民音乐时,一个叫杨一的二十七岁青年就在北京美术馆门口对着“人民”卖唱。他并不是个讨饭的,而是个高考屡遭失败的广东青年。卖唱中发生的最离奇的一件事是,杨一从学唱民谣巨匠鲍勃·迪伦的一些歌,居然学得了民间知识分子的民歌理念,他不把卖唱只当做谋生本事,而同时当做一种民间诉求、一种下层民众的民意表达。街头卖唱这种形式,在他看来正是将下层民众的声音,再返还、传递给下层民众的过程。
  不几年,杨一原本属于广东青年的小嫩嗓,居然变得和鲍勃·迪伦一样嘶哑浑厚。在西至天山南北、东到烟雨江南、北抵黄土高原、南达巴山蜀水的街头卖唱途中,他从民间艺人那儿学歌,以底层生活经历写歌。他唱烤白薯的,唱打零工的,唱《画扇面》、《掐蒜薹》、《卖菜》,他说“我永远在街头歌唱,为人民歌唱”。后来的剧情却不是“永远在街头歌唱”,杨一成了大师,皈依了佛教。与他之前生活的联系是,像当歌手时无门无派无圈子,这个杨大师也不隶属任何寺院,他僧衣僧鞋一身行头,崇尚跑单帮。
  
  “校园民谣”非常短命,热闹了一年多便风光不再。学生们把他们童年少年的记忆唱成挽歌,把校园生活唱成集体的纪念,这场潮流事关青春,拥抱纯洁,慨叹生命的变节、年华的流逝和世事变化的感伤,余绪流荡十五年及今,又催生一代代新的传人。
  一九九八年,一首叫《白桦林》的歌曲突然风行,年长的人从它浓浓的俄罗斯韵味,猜测这是一首苏联老歌,实不知它的创作者才二十多岁,是北京校园里长大的。他叫朴树,沉默寡言,异常敏感,读童话故事《小王子》都会读得泪水汹涌。
  “校园民谣”的余绪中,若识别其坚韧的核,总会见到成人世界里逆流而上的孩子,抱守着单纯和天真,诉说永远不愿长大的愿望。朴树是最好的代表,他唱生命里曾经相识的女孩子,这样感叹:
  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朴树所在的制作公司,叫做“麦田”。宋柯和高晓松成立了这个公司,并从美国作家塞林格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取了这个名字。在接近小说末尾,塞林格讲了这么一个情节,主人公谈到了长大后的理想,说他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
  当时宋柯、高晓松想干的,也差不多是这样的事。有一天,一位其貌不扬、身材矮小的广西青年来“麦田”毛遂自荐,递过一份小样和歌词,高晓松看了两眼,愣了:这歌词不是诗,而是散文,而且从头到尾都是对话,作者标明是卡夫卡。
  高晓松抬起头疑虑地问:“这逗号、句号、冒号、问号都能谱曲?”青年答:“你听听吧!”高晓松听了小样,震撼。这作曲手法堪称天才,半念半唱,结尾处嘶哑的高音突然爆发,就像是生命大爆炸,中国歌坛还没有谁有这样的爆发力。歌手叫尹吾,歌曲叫《出门》。
  尹吾二○○○年出版了首张专辑,专辑中他为好几首中国当代诗歌谱了曲。在中国民谣中,诗与歌很少这么亲近过。
  虽然尹吾在小圈子里声誉极高,他的民谣却没有多少人听。出完首张专辑,他就从北京消失了,据说,回了广西老家。
  在尹吾混迹于京城的时候,一个叫胡吗个的鄂西青年也进了北京城。他先用随身听,然后用四轨机,录了一盘带子叫《人人都有个小板凳,我的不带入二十一世纪》。胡吗个是大学毕业生,学师范,故乡在大山里,城市生活在他眼里展现着看不懂的稀奇古怪。他弹着不合规范的吉他,用带鄂西口音的普通话,把这些怪相都唱了出来:
  你知道我的办公桌是价值两万的吗?/你知道洗手间离我直线距离仅有三米远吗?/你知道我对面的石英钟每天慢二十秒吗?/你知道 你知道/我这些忧伤实在难以启齿
  显然,尹吾和胡吗个,让校园民谣变成了别的东西。他们虽然出身于校园民谣的热潮,或与校园民谣制作品牌有关系,但从本质上讲,这是全新的事物,甚至之于整个流行音乐场景,都代表着如异物、如暗器、如病毒般的新事物。此后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校园民谣家族既出产了跟它一脉相承的同类,如筠子、“水木年华”、“夜班巴士”、曹卉娟、小果、“拇指姑娘”,歌唱着校园情怀、青春正传、成长日记,有一种年轻、青涩、纯真的美;也出产了跟它貌合神离的异种,如叶蓓、王凡瑞、莫艳琳;或它的边缘物种李健、王娟、朱七。不管有多么不同,这类音乐共有一种特别清洁的美,如其中的极致代表李健,独自发展出了一种美声,像空中的瓷器一般晶莹、透亮、纤尘不染。
  
  在一九八一年“校园民歌”结束后,纯净民谣好像在台湾城市流行音乐的淹没中消失了。整个九十年代,似乎只有“百合二重唱”、“南方二重唱”、“锦绣二重唱”还在继续着校园民歌的纯美歌唱。三个女声组合优美和谐的和声,简直是台湾歌坛上一道恒久相续的美景。一九九二至一九九五年,“南方二重唱”曾连续四年入围金曲奖“最佳演唱组”提名。
  虽然很少能听到纯粹民谣的声音,民谣却并没有在台湾歌坛上消失,而是潜伏在众多城市流行音乐的下面。
  整个八九十年代,民谣以隐形的方式,被包裹在一些个人风格鲜明的流行音乐作品中。它的两条脊骨——叙事性,言之有物——是流行工业无法变成口水的部分,当然也难以让它变得家喻户晓、让大众喜闻乐见。通常,它是有品位的、含着秘密爱好的严肃乐迷心中的至宝。以时间为序,罗大佑、李恕权、李寿全、齐秦、郑进一、马兆骏、钮大可、黄舒骏、陈升、林隆璇、史俊鹏、黄品源、郭子、刚泽斌、李骥、张四十三,这些词曲唱编全能的创作大家,都是隐形的民谣唱作人,代表着校园民歌向博大精深方向的演化,虽然他们已不具备纯正民谣的样式。
  也有个别例外。李宗盛的个人作品从所有方面都保持了民谣的样式,他打造了两张民谣经典《生命中的精灵》、《李宗盛作品集》,由此树立了他独有的口白式旋律和唱腔风格。早逝的少年蔡蓝钦,在校园民歌时间之外作了一张校园民歌作品,反映求学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和莘莘学子普遍的心声。刘铮有比别人都嘶哑的破嗓,在简朴的民谣形式反衬下,这破嗓显示了比别的破嗓更具摧毁性的感染力;从内容上看,他的三张专辑也符合民谣的基本范畴——个人心声的朴素表达。陈明章的意义要到下一个世纪才会完全展现,他走得太深也走得太远,论及民间性、民谣精神、经典意义,甚至李宗盛跟他相比完全不算什么。在九十年代,用中国民间乐器、地方戏腔、方言,陈明章潜移默化了吉他导引的西式民谣,唱出的却是风骨凛凛的“台湾歌谣”,这简直就是一个意外!城市流行风正刮遍世界,陈明章却在背街小巷弹琵琶,眼前是熙熙攘攘真实生活的一切:戏仔、渔夫、农民、妓女、酒徒、生意人、公务员……
  几位女创作艺人,王新莲、郑华娟、张小雯的个人作品,可视为校园民歌之风的余绪。在民谣早已不成队形的时风吹荡之中,曾淑勤获得的几乎是大众性的成功,其歌曲外形也差不多是大众性的,但她温暖的音色、乡村味道的口音,竟让那一股民谣风味扑面而至,凝聚成形。这里插一段发生在新世纪的后话——曾经的校园民歌人物王城,通过在大陆的游历,四分之一个世纪后,把一种非同寻常的大气风范,接在了校园民歌的余脉上。
  隐形的民谣还有一种形式,凡此时叫做“二重唱”的组合,都像是贴上了民谣的接头暗号。“凡人二重唱”、“优客李林”是这个时期台湾城市民谣的代表,多样化的曲风模糊了类型,清新质朴的歌声、吉他二重唱的形式,民谣的风骨却是分明。啤酒、香烟、单程车票、城市漫游是他们笔下的故事,城市里令人愁绪万端的清冷爱情是说不完的话题。在这里,少年的忧伤沾上了城市的烟尘,变得与当年的菁菁校园时代貌合神离,却有一缕离魂贯穿其间。
  一九九七年,一首叫《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的民谣作品被唱得街知巷闻。这首歌非常逗趣,将男生女生之间的打情骂俏唱得健康洋溢,年轻人的开朗大方就像阳光一样敞亮,又像调皮男生一样俏皮幽默、搞笑乖巧。歌曲出自阿牛,这个本名叫“陈庆祥”的“开心果”是马来西亚民谣歌手。之后,台湾地区推出了他的《陈庆祥个人第一张创作专辑》,单纯的民谣形式重新出现在大众流行场景中,这是很多年里已经绝迹的现象。
  熊天平,弹吉他的嗓音清亮的男生,也在同一年一下子红起来。这位歌手的声音、音调像是受到了齐秦的嫡传,但是比齐秦柔弱。他的歌先由齐秦唱红,然后他再唱,依然很红,其中最有名的两首歌是《火柴天堂》和《夜夜夜夜》。《火柴天堂》把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情节唱成了一首歌,《夜夜夜夜》具有同等的凄清格调。这个声音像玻璃的男孩,似拥有一颗玻璃一般脆弱的心。
  此后,民谣的场景似乎复苏,并渐至活跃。一波波热潮局限在小众听众的视野,只是缺少有心人把一块块拼图联系起来。实际上,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三地流行音乐的内核就在普遍地转换着,迥异于前一个时期的折衷流行风、同一个时期的外来西洋风,民谣正成为此时受用愈加广泛的音乐的内在范式。
  一九九九年之后,女歌手蔡健雅活跃了很长时间。这位创作型歌手非常高产,几乎每年都有新专辑推出。尤值称道的是第一张,听似漫不经心,却真切无比,歌曲投射出完整的生活画面,有具体人物,生活的琐碎,你几乎闻得到歌曲里三两人物身上发出的微微香水味。天真的清哼,低碎的鼓、口琴,闲散的钢琴触法,都对应着真实的都市生活场景,让歌曲变得很个人化。
  蔡健雅是新加坡人,听起来她跟胡吗个一点都不一样,其实却是同一种东西,都是一种“在地”民谣,唱出的是歌手当下的生活,有种对望浮生的微笑,质地亲切又有见地,令人想起早期民歌创作的初衷。
  各地年轻人都有他们的“在地”作品,不再可能被流行歌曲或电子音乐一笔盖过。东京、伦敦、北京,有很多这样的小酒吧,有人诵诗,有人演奏,有人唱歌,凭着几分酒兴,在昏黄气氛里,谁都看来模糊亲切,暂时不用张牙舞爪,以钢琴与吉他映照出小人物的浮生面相,充满亲和感与生命的小韧度。
其他文献
晚上,我正在办公室整理材料,突然电话铃响了。  “是杨老师吗?我是小丽,找你一天了,我有要紧的事,寻求帮助。”小丽是个活泼开朗的学生,心里藏不住一点儿秘密,她急于寻求帮助,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麻烦。  “请说,尽力而为。”我跟她开着玩笑。  在电话里,小丽告诉了我一个“情人节红玫瑰”的故事。   “ 2月14日是‘情人节’,早上我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学校。当我把书包放入抽屉时,眼前一亮,抽屉里有一支含
〔关键词〕疫情;人际支持;心理活动课;初中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9-0023-03  【活动理念】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死亡人数持续增加,相关信息满天飞。这对于人类来讲,是一场灾难,对于个体来讲,是一场心理危机。初中生情绪敏感,又不太会合理地管理情绪。在这个渴望独立、想要和成人保持距离的年龄,全家人一起宅在家
在今年的CBA全明星周末星锐赛上,由大学生们组成的联队力克南北方星锐队,不少球迷惊呼“业余爱好者打败了职业选手”。其实,相比冷门结果,此战还有另外一个重大意义,那就是为新时代的“体教结合”做出了积极探索。如何在体育与教育之间实现融合,历来是中国体育面临的一道重要考题。多年以前,尝试过用专业/职业体育直接取代校园体育。比如在2001年北京大运会的男篮项目中,中国曾力克美国闯入决赛,其实这算不上大学生
〔关键词〕同伴互助;实效性;心育模式;实践研究  一、前言  同伴互助是同伴互助员(与受辅对象年龄接近或稍长、有相似经验的学生,经挑选并予以适当培训)运用心理学知识,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协助其他学生探索自我、适应环境、促进成长的一种心育模式。我校于2007年10月正式成立“心芝筑”心理部,积极开展同伴互助活动,以五年的实践经验,丰富心育形式,探索“本土化”同伴互助心育模式的实效
大清乾隆十三年(一七四八),桐城张廷玉这位毕生精明、谨慎低调的两朝元老,已经七十七岁了,正所谓风烛残年。  张廷玉出身名门,其父为康熙朝内阁大学士张英。其仕途一帆风顺,二十九岁中进士,点翰林,不到五十即出任正二品的刑部侍郎。在雍正朝更得清世宗胤稹赏识,飞黄腾达,官拜正一品的保和殿大学士。他与鄂尔泰是胤稹晚年最宠信的两位大臣,而且的的确确劳苦功高,世宗在位十三年所取得的政绩,背后几乎都有两人的身影。
〔关键词〕精细动作;发展规律;儿童;心理实验  一、引言  手部的精细动作能力,指个体主要凭借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它对个体适应生存及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处于发展早期的儿童而言,他们面临多种发展任务(如写字、画画和够取物体等),精细动作能力既是这些活动的重要基础,也是评价儿童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筷子的使用技能是具有
本期“獨家策划”专题中所说的“农民工二代”,是指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现已成年,父辈为农民,自己现在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他们是一群年轻的跨入工业文明的庄稼人后代,他们穿梭于城市与农村之间,改变着生活和生命轨迹。回农村,他们已不会种地,与他们的土地离了根;在城市,他们中大部分找不到归属感,扎不了根。他们渐渐远离本属于自己的农村土地,漂泊于城市的滚滚红尘。他们在高楼大厦间寻梦寻根,拼命扎根。回望来路,
关键词:克服;心理障碍;走向合作;平等对话    在我的校长生涯中经历了好几位这样的青年教师:自身各方面素质都很好,业务能力也很高,大多数同事和学生也很喜欢,但就是和班上那么几个学生关系紧张,时常闹出师生严重对立的事情来。  事例1:在一节英语课上,上课没过五分钟,学生司某就拿出《中华上下五千年》来偷偷地看,老师当时还算理智,用目光示意他别看了,可是20分钟过去了他依旧在看,老师这回终于忍无可忍,
提 要:本文对晚明海上世界进行重新解读,提出以整体中国海上力量的高度来看待晚明中 国海上力量。认为晚明海上场域突出显示了与前此的不同之处:第一,东矿西珍,海上贸易商品结构发生重要变化,东洋凸显,与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白银货币化密切相关;第二,环境复杂,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海上贸易以亦商亦盗为基本活动方式,中国海商经历了身份转换,中国海上力量则经历了重新整合,包括官、商、民的通力合作;第三,整合后的中
〔关键词〕心理课;教研;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即根据相同的教学主题或教学内容,由教师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各自学校的生情和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设计,完成教学任务,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做到“八仙过海,优势互补”,进而优化课堂教学。目前,尽管此种教研模式在我国中小学许多学科的教研活动中已开展得日趋成熟,但是在心理课的教研活动中却像被包裹在襁褓中的婴儿一样,显得稚嫩了些。  在心理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