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神庇佑西藏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123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我们难免心有疑虑,经济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是否会对西藏的宗教文化产生影响,多年以后,西藏是否仍然是宗教的西藏和神的西藏?布达拉宫外是否还有磕着长头从塔公而来的喇嘛?大昭寺前是否还有长跪不起的年迈老妇和她的儿子?哲蚌寺一年一度的晒佛大会是否热闹如故?萨迦寺的精致壁画是否还能鲜活依旧?雪顿节上是否还有藏戏可看?我回想着在布达拉宫看日出那个清晨,牵着哈巴狗的富态藏族妇人,背上插着一束新采的格桑花,手摇转经筒,不知疲倦地顺时针绕行宫殿。她边走边念着什么经文,旁若无人地转着,那神态和表情,虔诚得让我忘了自己要去的方向。而她的身边,许多和她一样牵狗的富人,同样不乏衣衫褴褛之人。
  从那一刻起我便明白,在西藏这片土地上,不分贵贱,不论贫富,不管何时,人们心中最重要的永远是神。在将来的某一天,西藏人可能不再吃糌粑,不再穿藏袍,不再住慷巴,但绝不会不磕长头,绝不会不拜神转经。
  神永远与西藏同在。
  青藏铁路通车会给西藏带来什么?可以肯定的是,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繁荣、生产方式持续深刻的变革以及外来文明和文化的冲击,这些必然都将加剧西藏与中国其余地区乃至世界各地的交流和沟通。我们担心的是,西藏的神灵们会不会在交流中丧失踪影。
  西藏的宗教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与神的融合、民族与民族融合的历史。在西藏长达一千多年的宗教生活中,神已经完全融入每一个西藏人的血液和躯体之中。取长补短,相生共存,这其实早就是西藏宗教赖以发展并壮大的规律。
  2003年8月,在拉萨的爱心书屋,我买了一本名叫《藏边人家》的民族志,作者是美国的阿吉兹,一位人类学家,她写的是关于三代定日人的真实记述。这本书给我很多启发,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刻领会到交流在藏族社会和生活中的必要和重要性。
  她在书中这样写到“凡是到过喜马拉雅山区的人都会经常回想起这样一幅象征性的画面,并从中获得力量:几个人不知疲倦地迈着步子穿过尼泊尔的一条条山谷,顽强地向前移动着。我和我的定日朋友们一起生活在尼泊尔—西藏边境,观察和了解到在那翻越群山的当地村民们缓慢而稳健的步伐中所包含的真实内容:它是自古以来人类及文化交流中的一部分,这种人的流动和文化的流动是通过翻越被我们西方人想像为无法通过的天堑而得以实现的。”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恍然大悟,许多以往不能理解的东西豁然开朗。这种流动包含人的流动、物质的流动和文化的流动,在这样不曾停息的流动中,生命、文化和信仰得以衍续和发展。“在那些尚未被所知的崇山隘口之间和咆哮轰鸣的河流两岸,有数不清的小路。在每年大部分时间里,喜马拉雅山区的山民们就在这些小路上来来往往,他们携带着货物、传递着消息。就在其来往中,文化在融合,命运在变化,一代又一代人在他们先辈的历史上继续学习和建设。”我因此重新认识了转山在西藏人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对于个体来说,每个人都带着相邻地区的各种信息:社会新闻、婚姻状况、生老病死、市场物价、牲口肥瘦、青稞长势、天气好坏等等;对于群体来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对于宗教信仰来说,涤荡灵魂,修身养性;对于社会经济来说,促进交换,带动生产。
  而如今,火车将促进这种交流的发生和发展。铁路通车以后,沿线的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带动整个西藏地区的经济有一个质的飞跃。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迷惑、彷徨等副属品也随之而来,精神的寄托和依赖将比以往更加必要。在这一张一驰之间,寻求神灵的庇护是心灵得以安宁的良药,信仰给人勇气,也给人力量。
  藏北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藏羚羊每年都要迁徙两次,每年夏天它们要从东部越过青藏线进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腹地产仔,然后等到秋天再带着幼仔再次穿过危险的青藏线回到东部地区。尽管在迁徙途中由于各种原因每年都有大量伤亡,但执着的藏羚羊仍然坚持不放弃每年两次的迁徙。
  专家们至今不能明确藏羚羊冒险迁徙的确切理由。他们总结出几大原因:通过迁徙,种群内和种群间的个体得以交换;维持在正常分布区以外的暂时性分布区域的种群;扩大种群的分布性,以及保持种群的稳定性等等。
  青藏铁路通车带来的交流和沟通,让西藏有了更多接触外界的机会,就像坚持迁徙的藏羚羊一样,在交流中不断发展壮大、日趋成熟稳定。青藏铁路给了西藏这个通道,只愿这个通道发挥出最佳最正面的作用,让西藏的神灵们一直呵护着这片神秘而广袤的土地。
  我的脑子里始终有这样的一副画面:任何时候任何季节经过一座高山的最高点,都有藏民一边将五色风马撒向空中,一边口中大叫“拉索,拉索”。开始我不明白其中含义,后来我知道那是他们在祈求神灵的保佑。他们围着玛尼堆和经幡转圈、祈祷、高呼,过往的行人也被打动,不由自主地加入那虔诚祷告的队伍之中。
  这便是众神庇护的西藏。
其他文献
铁血沙场  策划/本刊编辑部    遁开清新的草原,驶向血色的天边  昔日英雄曾执金格斗,今时孤侠独驾铁甲行  向左是热火戈壁和执着胡杨  向右是冷酷冰点和神秘弓弦  两支车队各有各选择  车轮滑过的地方各有各的故事  弯弓射大雕的气息萦绕着自驾的人  越野的风比肩刮过内蒙古的铿锵大地  库布齐有一个动听的蒙古语名字。汉意为弓弦。一语双关的是,中国有八大沙漠,如果展开我的设想:有计划地连续穿越这八
星期一,老师宣布:从下周开始,为了锻炼勇气,训练口才,同学们来当小老师,小组合作,上台讲课!这一消息在班里炸开了锅,同学们议论纷纷:我们自己来讲课,能行吗?更多的同学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忐忑不安中,我们准备了一个星期,小老师们的讲课开始了。首先打头炮的是希望小组,只见他们一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真有点“小老师”的模样。组长陈嘉星装模作样咳嗽了两声,宣布:“上课!”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嬉皮笑脸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南部,左江以南和四方岭以北的喀斯特峰丛洼地中,一座座秀美的石山拔地而起,热带良好的水热条件曾经孕育了大片大片的热带季雨林和丰富多彩的生命形式。而如今,山间谷地已经完全被人类所占领,一改郁郁葱葱的面貌而成为广袤的农田。大量的动植物物种在这个过程中从此地区消失了,只有那些山势险峻和利用价值低廉的石山和上面生存的少数物种被保存了下来,这其中不少是喀斯特石山独特的物种,白头叶猴就是它们
地点:  日喀则是从拉萨去往珠峰、尼泊尔以及阿里南线的必经之地。而集市就位于日喀则的北部。    市场特色:  在日喀则一般的旅行者不会久留,因为人们到了这里通常只会选择到班禅的主寺扎什伦布寺去观光然后就又匆匆踏上了后面的行程。其实,日喀则的市场就在散客最爱入住的丹增宾馆的门口,既然是农贸市场,商品自然是不言而喻,那些在大昭寺周边被吊起沽以高价的铜勺木碗,在这里价格平抑不少,也有珊瑚,绿松石或者蜜
近段时间最热闹的八卦事件,想必就是刘嘉玲、梁朝伟这两口子大婚的事情了。他们完婚的之地——不丹,以从未有过的高调态度出现在各种传媒之中。想必,这个佛教圣地会因这段姻缘而着实地热闹一阵。  知道伟仔和嘉玲为什么选这里大婚吗?从客观条件上讲,不丹与其他国家在入境制度上存在很大区别。为了保护本国历史文化,不丹每年只允许不到一万名游客入境旅游,并且他们的行程还须经不丹政府的审核。如果你想要一窥不丹那片纯净的
那时刻永远逝去了,孩子!  它已沉没,僵涸,永不回头!  我们望着往昔,不禁感到惊悸:希望的阴魂正凄苍、悲泣;  是你和我,把它哄骗致死,在生之幽暗的河流。  我们望着的那川流已经滚滚而去,从此不再折回;  但我们却立于一片荒凉的境地,像是墓碑在标志已死的希望和恐惧:  呵,生之黎明已使它们飞逝、隐退。  ——雪菜《那时刻永远逝去了,孩子!》    美国民族精神的象征    “我知道这些河流:我知
最近视点:  巴基斯坦官方于8月4日公布:登山队员8月1日~2日在攀登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时遭遇雪崩等灾难。11人不幸遇难,其中有两名巴基斯坦本地向导。遇难的登山者分别来自荷兰、爱尔兰、塞尔维亚、意大利、法国、挪威、韩国和尼泊尔。  户外探险观察员评论:  令人惊奇的是,现在K2的攀登也开始了商业时代——当然,还尚不是珠峰那样的纯粹商业,只是对比以前,一些技术、体力及经验平平的攀登者,也开始“斗胆
阳朔这几年随着线路的增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外高手来到阳朔攀岩。于是一些高难度的线路也顺势而开发出来。以前13级别的线路,感觉已经是很难了,而现在,一些14级别的线路在阳朔已是越来越多。     地点① 白山  线路名:BLUE MAGIC  难度:14A  线路位于白山最右边,是2007年12月份所开。长度只有20米,平均角度约负35度。这么短的线路能达到14,其动作就是非常难。从起步开始到线路
摄影/绿色和平  萧玮:麦田守望者主唱,曾经以一曲《绿野仙踪》打动无数反叛的青春一族。他在唱歌的同时也写歌,从1992年乐队组建一直到现在,就这么边写边唱地过了15年。2006年萧玮以“绿色和平”志愿者的身份赶赴“天堂雨林”并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三个月。回来后的萧玮发了自己的最新专辑《我们的世界》,不久后应“绿色和平”的要求萧玮作词作曲创作了英文歌曲《GREEN》,现在正在录制阶段。    编辑旁白
一种在中国还属于“贵族”的运动,一次普通人难得的火辣体验,一份由奥运衍生的惊喜,精彩。  户外与奥运交汇点:热气球运动协会借奥运东风,给户外爱好者一个与热气球运动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宣传热气球运动。  印象里第一个驾热气球的人是儒勒凡尔纳笔下的疯子,他坐着热气球环游世界。这样贵族化的运动,在中国H1热气球飞越琼州海峡挑战赛暨首届海口热气球节上,因活动主题为“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创建和谐海口”,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