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运作模式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51321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面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是高职院校贯彻育人为本思想的根本要求。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意义,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别从德、识、能和身心等四个模块,全面介绍了该校在开展综合素质测评过程中的实践和成效,为同类院校开展综合素质测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作者简介]曹科岩(1981-),男,吉林敦化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陈国梁(1963-),男,辽宁昌图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人文学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广东深圳518055)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8年度课题“高职院校综合素质测试运作模式探索”(项目编号:130120080307)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测试运作模式探索”(项目编号:0922040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052-03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院)建校伊始就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2006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以来,更是把探索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综合素质测评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为高职院校探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意义
  其一,导向作用。综合测评事实上是引导学生行为的“指挥棒”。科学合理的评价工作可以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促进学生不断地自我完善。有了一个明确的、公认的标准,学生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将培养目标内化为自身的标准和目标,引导学生不断地自我发展和完善。
  其二,沟通作用。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所作的结论,是家长、社会和用人单位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对学生综合素质作出价值判断的有效资料。只有全面、准确、客观地对学生作出评价,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与社会的沟通,才能为社会和用人单位选好人才、用好人才、了解学校、评价学校提供科学的判断材料与依据。
  其三,管理作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既是对学生全面素质的一种价值判断,也是改进和完善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学校和有关职能部门提供学校教育活动在学生中的效果和反响,了解学生的总体素质状况,找出工作中的缺点和差距,进而为学校改革教学科学决策提供最具有说服力的材料。
  二、深职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运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德育模块
  1.强化素质教育,提升人文精神。深职院研究出台《人文素质教育实施方案》,从人文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目标、体系构建到保障措施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开设了历史、地理与文化,文学、语言与逻辑,艺术理论、欣赏与实践,科技与社会,环境与资源,国情与世界局势,经济管理与法律等九个模组的人文类选修课程;举办人文素质教育大讲堂,每月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讲座;组织编写《阅读人文》《贤师规》《学子规》等教育读本,向学生推荐百本书目,开展“名著导读”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培养教师“技兼于道,道进乎技”的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同时,将师德师风好坏纳入各部门和教师个人的考核范畴,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努力打造一支富有人文精神、师德师风高尚的教师队伍。
  2.以示范班级(团支部)建设为契机,推动班风学风建设。深职院于2010年6月制定《关于在全校开展示范班级(团支部)创建活动的意见》,示范班级(团支部)建设坚持以班风学风建设为核心,围绕思想建设、学风建设、文体活动、班级建设、宿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6个一级指标,社会实践等32个二级指标,参与次数等61个三级指标进行。基本目标为100分,评价分值的总分必须在6个“遴选项目”的32个“评价条目”中,评价分值的总分必须在75分以上(含75分),6个“遴选项目”每项评价分值必须为所在项分值的60%以上。通过创建示范班级(团支部)活动,把班级(团支部)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班风学风优秀、班级制度健全、具有内在活力的坚强集体,增强基层班团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发挥先进班团组织在校风、学风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3.扶持、引导与管理并重,积极发展学生社团。深职院为促进学生社团的规范化管理,于2010年6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进一步规范校、院两级社团管理,促进社团活动开展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强化社团导师制,明确社团导师的权力与责任;不断完善学生社团评估与表彰机制,激励先进等”。一是根据注册社团性质,将其划分为文化娱乐型、学习学术型、公益服务型、体育联盟四大类。二是社团活动实行“三定一反馈”制度,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社团导师定期对社团开展活动予以指导制,由社团协会会长负责记录活动计划、时间以及活动情况等内容,同时定期开展社团活动交流会,使学校团委能及时了解社团活动的开展情况。各类社团通过社团招标、社团特色杂志、社团进社区、社团嘉年华等品牌活动,为广大会员提供展示才能、实现梦想的舞台。
  (二)识测模块
  1.按专业群招生,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为了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拓宽专业面向,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2010年3月深职院制定并出台了《实施按照专业群和新的教学运行组织方式的方案》,在9个专业群开展招生试点改革工作。根据“公共平台课程(组)+专业群(大类)平台课程(组)+专业课程(组)+专业方向课程(组)+任意选修课程(组)”开放动态的课程结构来组织教学。计划用3年的时间,形成基本符合学分制要求的新的教学运行组织与管理体系、开放动态的课程体系、动态的机制等。实施大类招生的学院及专业群,不仅要组织学生专业分流,而且要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和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按照专业群来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通过一系列的调整、重组来汰旧布新,整合与共享。对学生本人而言,按专业群大类招生,有利于学生打好基础和拓宽视野,选择更适合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的专业方向,体现了深职院“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有利于学生交叉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得以更好地发挥;有利于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为“专才”“奇才”或有志成才学生开辟成才通道,体现了深职院“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
  2.深化就业与创业课程,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是检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方向标。深职院早在2007年颁布了《关于修(制)订2007年教学计划的意见》中,将就业指导课列入了教学计划中,计1学分(必修课)。课程内容包括就业政策、就业信息、求职技巧、就业心理、就业过程中问题分析等诸多方面。2009年又颁布了《关于加强200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了课程建设,将就业指导课由原来的1学分改为2学分。通过案例分析、模拟面试等方式,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深职院又颁布了《关于加强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充分利用“政校企行”资源优势,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指导和创业实践等活动,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意创业园为依托,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发展平台。
  3.积极推进职业外语改革,提高应用能力。为满足各用人单位选拔适应国际商务环境的合格职业人才的需求,深职院于2008年启动了“职业外语改革”工程。其目的在于“突出应用、淡化应试、学以致用”,使英语教学转变成学有所用、学有所为的英语综合能力培养。在教学上,重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纲挈领地讲解课文语言点、文化点和写作,并辅以小班外教上课注重听说训练、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大量的课外作业。为各专业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准备必要的职业英语,即可以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解决将来工作中的涉外沟通问题,并为他们进一步成为高级专业人才学习专业英语打好基础。
  (三)能测模块
  1.举办学生干部训练营,引导其重塑自我。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干部自身素质,增强其组织协调能力,深职院于2008年启动了学生干部训练营活动,现已发展为由领袖(校院两级干部)训练营、精英(班长团支书)训练营、雏鹰(校园两级学生组织干事)训练营、启明星(义工支教)训练营组成的四个训练模块。以精英训练营为例,训练营一般由“开营仪式、主题讲座、优秀学生干部和志愿者精英峰会、学习分享会、网络空间交流、团队领导力实践、结业典礼”等八部分组成。训练营将重点放在学生干部领导力提升方面,以提高学员们参与班级管理的能力。主讲嘉宾分别邀请校内团学骨干教师以及校外培训机构专业人士担任。通过菜单式的训练,使学生干部在个人品质、心理管理、团队建设等方面的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2.开展大学生职业素质测评,尽早规划生涯发展。为了帮助他们科学地规划自己的未来,深职院引进并在校园就业信息网上开通了由北京北森公司研发的《职业规划测评》软件系统。该系统能辅助学生科学地进行自身现状、兴趣类型、性格类型、价值观类型、学习风格类型、职业技能类型等模块的自我探索及相关职业环境探索,从而辅助学生理性地做出个人职业选择及目标设定。除了实施对学生个体进行测评外,深职院还对学生群体进行测评,作为对学生引导的重要参考。目前,深职院与国内处于行业顶尖的麦可思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每年对毕业生就业水平进行测量评价,涉及学生就业能力、工作能力、专业水平等方面,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整体反馈的重要途径。
  3.以丰富的社会实践为舞台,引导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深职院十分注重通过社会实践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制定《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办法》和《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证书》,把社会实践作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对实践团队进行项目化管理,有效地保证了社会实践的效果。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不仅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实践组织与管理体系,还实现了社会实践的制度化、规范化、基地化和常态化,每年均有万余名大学生参加,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与社会效果。
  (四)身心模块
  1.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培养学生体育兴趣。2008年,深职院启动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提出通过“俱乐部教学”的模式,把课堂教学、运动训练、学生课外活动纳入到俱乐部活动的范畴中,使教学模式多层次化,课内外活动一体化。实施俱乐部教学改革后,大一新生修基础技能课程,学会一门自己爱好的体育技能;大二、大三的学生将自愿选择进入体育俱乐部,在体育俱乐部里上课,养成自主体育、长期锻炼的习惯。除了常规“大球”“小球”外,还建有空竹、街舞、轮滑、赛车、户外运动等共26个体育协会。目前,已有30多个协会加入到“体育联盟”中。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使教职工的各项活动也都依附于学生的“体育联盟”。另外,体育联盟与俱乐部活动的结合,既便于教师进行管理,又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提高。
  2.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深职院心理健康档案工作始于2000年。截至目前,共建有心理健康教育档案55584份。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评及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深职院掌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另一方面,定期对需要关注的学生进行跟踪,对有重点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的预防、干预,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被动变主动,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深职院实践与探索的成效
  (一)测评模块与规模不断扩展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和模块的建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初步建立起覆盖德、识、能、身心四大模块,包括德育综合测试、人文素质测试、个人学习信用记录、专业与非专业课程评价、素质拓展计划、生涯发展测评、体能与心理素质测评等模块在内的综合测评体系。上述测评机制运作以来,深职院参与各项测评的学生规模不断上升。对在校学生审视自身综合素质和学校考察整体育人状况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新时期高职教育的与时俱进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课程建设日益科学
  根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按照专业群招生和新的教学运行组织体系的方案》,学校建立了基于职业教育的要求和学生需要的任意选修课程组,学生可以跨组自主选修,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和提升综合素质。如人文素质课程组、科学素质课程组、职业基础能力培养课程组、法律文秘课程组、网络计算机课程组、外语提升课程组等。同时,学校已初步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课程体系,将必修课、选修课两种形式有机结合,共同组成学生综合素质课程库。
  (三)测评效果逐渐凸显
  通过各模块的素质测评,学生得到结论反馈和相应的发展指引,学生对学校教育和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提升。例如通过生涯发展测评等就业服务措施,2010届毕业生对学校提供就业服务的满意度超过85%;通过心理素质测试中心的检测和指引,2009年度共成功解决和干预二百四十余例个案,对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过改革后的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素质提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课程成绩的科学性也得到完善,对学生个性和特点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
  (四)测评制度逐步完善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深职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在实践上不断创新,在体系上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高职特色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模式,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范。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综合改革实施意见(试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德育测评试行办法(修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按照专业群招生和新的教学运行组织体系的方案》等,这些制度和规范为同类院校开展综合素质测评起到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鲁亚平,李建,刘继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现状、问题及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1).
  [2]贺泽群,李方遒,倪东辉.以科学发展观创新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新模式[J].高教论坛,2010(3).
其他文献
为了探究地震对独塔斜拉桥主塔结构产生的影响,以文昌西路桥为工程实例,根据已有工程资料,通过MIDAS/CIVIL建立计算模型,计算主塔在成桥阶段受力,分析独塔斜拉桥主塔在地震作
十堰市是湖北省的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经过“十五”的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但工业发展不够的问题仍然突出。“十一五”时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堰市要
[摘要]文章从研究性教学的认识出发,对研究性教学在实践中教学与科研、做研究与做人、学生发展与教师自身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体性四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分析了研究性教学在实施中的难点。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 高等教育  [作者简介]唐健(1976-),男,广西龙胜人,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李敏华(1977-),女,广西平乐人,广西师范大学
石榴石型Li 7La 3Zr 2O 12(LLZO)离子导电性高,在全固态锂离子电池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目前报道的LLZO制备工艺烧结温度范围宽,稳定性差,不利于宏量制备。本文以烧结产
建立泽泻中三萜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并考察其对老年性耳聋小鼠血清生理学指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泽泻三萜类成分的提取工艺,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含量。采用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