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凛冽中寻索一种暖光

来源 :小说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u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姻是一个古老而陈旧的话题,却饱藏着生命无需言说的秘密。我们常常避开婚姻,去谈别的,因为它是一个更加适合私语的空间。我们在婚姻中遭遇的种种磨难,似乎都不必说,说便是多余。可是,我依然像一个梦游者走在婚姻的暗层里,梦呓一般地诉说着,像受了神启一般,把敏感的指尖抵进两个女人古井一般幽深而清澈的心底,打捞出一段惊心动魄的婚姻故事。
  而这个故事的原型在我的心底已经沉寂了十多年。十年前,为了避开闹市的喧嚣,我搬到城外一个山庄居住。这个山庄里的房屋都是两层小楼带一个院子,类似乡村的农家小院。本想图个清静,没想到隔壁邻居家养了一条狗,整夜狂吠不止,吵得我整夜不能安睡。于是,我推开了邻居家的大门,看到了小说中描写的情景:她站在院子中央,没戴胸罩,没穿袜子,披头散发。院子里弥漫着一股狗屎狗尿混合着的难闻气味。她轉过身来看我,两眼空洞,不说话,像一具尸体。我看到她脚下的地面布满了陈旧发暗的血迹。这是一个令人恐怖的院子。我想,我得赶紧退出去,避开一个带着血腥味的事件。我怕她的故事像一个噩梦缠绕到我的生活中来。
  然而,我发现,我已经被缠绕。每当半夜被她家的狗吠惊醒,不自觉就想到她那双茫然空洞的眼睛。那双挥之不去的眼睛比狗吠更令我不安。
  后来,我断断续续听说了她的一些事情。她离了婚,一个人带着一条狗经常到乡下去。她的丈夫杀死了他的情夫。他的前夫是个老板。这些传闻一点点堆积成这篇小说最初的原料,并和我生活的这个小城其他人的故事叠合,我开始构思一个与命运有关的小说。是的,命运和婚姻,一只看不见的神秘的手,一只看得见现实的手。它们共同推动着一个女人的生命朝着厄运陷落。白月,一个爱读书心底纯善的女子,一心想为丈夫怀个孩子,可是怎么也怀不上。一个秋日的早晨,发现自己怀孕了,想在做完B超确认后,给丈夫一个惊喜。在B超室外面排队等候时,遇到另外一个怀孕的年轻女子。她们闲聊,年轻女子跟她说,她在等她的丈夫来接她。白月做梦也没有想到,年轻女子等的丈夫,竟然是自己的丈夫。从怀疑到确信,她的生活一子下乱了。她用酒精麻痹自己,醉酒后掉到小区的湖里,孩子流产了。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她听见丈夫说她是个好演员。丈夫粗暴地认为她怀了别人的孩子,怕被发现,演了一场苦肉计,把孩子弄没了。一个受害者,反过来成了施害者。他们在一场可怕的误会中越陷越深,变成两个情感上的白痴。白月想用逃避来解决问题,但最终发现,越是挣扎,越是被步步紧逼,被命运的绳索捆绑得无法呼吸,直到看见丈夫举起一把明晃晃的刀子。
  厄运没有因为她的善良和努力而远去。她刚刚从一块毛玻璃后面看见自己想要生活的影子,那影子就破碎了。
  经历了生活突变的白月,没有任自己沉沦,一场噩梦醒来,自己拯救了自己。她在人间责任中找到了存在的意义和担当的勇气。生命似乎从某个暗夜里突然挣脱出来,在一道灿烂的天光里获得重生。
  某个秋天的早晨,我打开暗黄的窗帘,看到西邻家那只高大的狗笼子。白月带着她清新的气息向我走来。一个从婚姻的迷途赶回来的女人,宁静地与我对坐在婚姻的出口,轻松地讲诉她的过去。经过生死洗炼和自我觉醒,她如同一个灵魂出窍的女子独行在晨雾迷漫的荒野。那只观察世界的冷眼,已经对这周遭的世界毫无幻想,只是静静地收藏下它们在心壁上的倒影和回弹的声响。她那么从容,毫不惊慌的样子,正是我要在小说中竭力塑造的女人的姿态,也是我努力在凛冽生活中寻找的人性暖光和高出生活的那部分。
其他文献
1  那气味儿侵扰玉任已经好几天了。玉任不知道那气味儿的出处,但她清楚地记得那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味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侵入她骚扰她的。  那是上周五晚上,明姬拽她参加了三男三女的一个派对,喝酒唱歌,半夜才回到家洗脸卸妆上床。当她迷迷糊糊快要睡着时,一股淡淡的怪怪的气味儿袭上来,罩住她,摇醒她。她想可能是从派对上沾上衣物而带回来的什么气味儿吧,于是起身拿起刚刚脱下来的衣服嗅了嗅。她先是闻到了刺鼻的烟
期刊
一  十七岁那年,我初中毕业,没考上中专,普高父亲没打算让我上,说我在学校里鬼混唐朝,耽搁了时日不说,还费钱。这原是物理老师在课堂上翻着白眼对我冷冷的挖苦,父亲上街路遇了他,对我是否继续就读和他达成共识,回家来复述时的语调都像他。气得我对着父亲的后背直恼他愚蠢,伙同外人欺负自家小孩还不知道。待我冷静下来,意识到父亲倒也不是伙同物理老师,而是一个有威望的父亲得有个理由为自己开脱,不让继续就读是因为我
期刊
2019年6月的某一天,杜上在整理旧报刊的时候发现了一只牛皮纸信封,里面有三封纸张焦脆的信杜上坐在客厅里打开它们。原来自己二十三年前有一次参加了一场文学活动,那时的杜上还只是一名大二学生,在会场就先锋文学与别人争执不下。后来就收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女人约他见面,于是故事就这样在杜上的回忆中徐徐展开。  以上是陈鹏的短篇小说《苏童来了》的内容。谈及陈鹏,在我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少有人能像他一样对文学
期刊
这篇文坛史话,是聊我与民国版文学书的故事。从清初到1949年,民版书出版的种类太多,而印行数量更多,难以计算。沦陷区1932年到1945年出版的文学书,也应划入民国版内。我只存一百三十余本,其中有先进文化、革命文学、大师杰作、名家华章,以及不知名的旧作佳品。几十个春秋,不停地阅读、欣赏,和它结下了恋情。  最初接触民版书还是在日伪统治的年代,我在哈职初中参加进步的读书会,与同学传阅过两三册,也到进
期刊
《哈尔滨水彩笔记》是一部以第一人称书写的忆旧散文,讲述的是作者难以忘怀的生活经历。全书约14万字,共109篇文章,大抵是千字的小品文。每篇文章相应配上水彩写生作品,总共近150幅。这种自写自画书籍虽然不是首创,但画作是哈尔滨的民居街景,文章写的是哈尔滨的往事,画文契合,浑然一体。  尤其是那些朴素文字,短小精练,情真意长,大有返璞归真的意味。这种大爱声稀的境界,其实正是文学功力深厚的体现。这让我想
期刊
给H.H和她的鸟
期刊
1  正月初二,建新带回家的四条宽带鱼臭了。建新妈蹲在阳台上逐条翻看,腐败软烂的带鱼淌着浊臭的血水,啧啧惋惜:“怨我,手懒,搁冰箱里冻着就好了。”  建新三姐掩了鼻说,不许给我们炸吃啊。建新妈说,咦,三三,你妈儿时给你吃臭鱼了?建新三姐撇嘴说,吃的还少啊。说罢走开了。  “怕你还来吃,没良心。手不伸,就不看看你姐。”  “人家不会嘛。”三三撒娇,回头喊,“军军出来做饭。”  陆军笑嘻嘻地走进厨房,
期刊
四十五岁前,没听过天祝,这是我的孤陋寡闻。  不怎么羞愧,不再是渴望四海为家的少年人。世界阔大,知道自身的褊狭与有限,知道“吾之足履所及,终其一生,不过寸余”,知道“有些美好,别说远观,就算从未耳闻,那也是好的”。所以甘肃的朋友说“来天祝吧”,有点犹豫。人至中年,杂事繁冗,重枷箍体,内心多是残山剩水。不想去,又碍不过情面。琢磨一个礼貌性拒绝的理由。  下班,行于南京街头。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头
期刊
我是个爱美的女人,所有女人都爱美;我喜欢漂亮衣服也喜欢买衣服,天下女人都喜欢漂亮衣服都喜欢买衣服。小时候,准确地说是公元1973年的夏天,我得到了一条漂亮的红裙子,你知道当时我有多喜欢吗?  小时候被送到北京读书。一个乡下小姑娘突然来到大城市,穿戴上土里土气的。小学一二年级时还没什么察觉,上了三年级就感觉出一些不同来。比如,要么衣服太暗,要么衣服太鲜,要么搭配得不和谐,总之,就是没人家城里人洋气。
期刊
我和身材高高略有些瘦的漂亮翻译维加,在一家裸砖室内墙壁的古老风格餐厅吃过了简单的午餐,就急着钻进她的小旅行轿车里准备启程去弗兰格里了。早上她送她的外公去住院,耽误了我们昨天下午约好的今早8点出发。她开车技术娴熟,车子让她控制得如同指使自己的身体一样自如。令我不安的是她开车时总是看手机,发消息、接电话、选择音乐。插进车子音响的那条数据线有断接,传出的乐曲老是断断续续。她就一只手扶着方向盘,一只手鼓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