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人哭吧不是罪,俄罗斯红粉兹娃在球场上用奔涌的眼泪完美地诠释了纠结的定义。
当你听说一位球员在大满贯双打决赛盘问休息时哭泣,你会作何感想?当你了解她既没有受伤也没有出现身体不适,你的心中是否会冒出一个巨大的问号?当你知道她并非年轻少女而是一位打拼已有时日的中生代球员,你的脑海中是否掠过某人的身影?没错,这位需要身旁搭档安慰的“哭泣宝贝”便是温网新科亚军兹沃娜列娃。
低调的俄罗斯红粉
网球场上的男男女女尽管所取得的成就不尽相同,但他们都保持着自己的态度,或内敛或奔放,或沉静或暴躁。而纠——这个稍显另类且大部分球员都极力摒弃的心态则成为了兹沃娜列娃对网球的态度。
作为近年来女子网坛最为强势的集团势力,俄罗斯红粉几乎每年都会涌现出颇具潜力的新生代,这些实力不俗的小将在某项赛事中一鸣惊人后正式吹响抢滩的号角。当初,兹沃娜列娃便是这般出道,2003赛季,年仅18岁的兹娃在3月份北美两站大赛中接连挺进八强,初露锋芒。力量与柔韧兼具的身体条件,扎实全面的球风,使得兹娃一时成为俄罗斯红粉中的佼佼者。
貌美可以用来形容库尔尼科娃,性感可以用来修饰米斯金娜,不食人间烟火则适合德门蒂耶娃。相比之下,兹沃娜列娃的气质有些复杂:她,美丽不惊艳,冷静亦纠结,加之本就内向的性格,使得这位来自莫斯科的姑娘在当时的俄罗斯红粉阵营中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所幸赛场上的兹娃一向勤奋扎实,战绩和排名一直位居前列,即使俄罗斯女网人才辈出,稳定的表现仍旧帮助她赢得属于自己的位置——低调的俄罗斯一线红粉。
尽管场下性格内敛,兹娃在场上却是极具个性,时而冷静如海宁,时而吼叫如莎娃。每当局间休息时,她都会用毛巾包住头,排除外界一切干扰。当然,兹娃最具个人特色的举动当属哭鼻子,当在场上面临落后局面,或是对自己的发挥极度不满意时,她便很容易情绪崩溃,在场边休息时赌气般哭泣,甚至在场上边打边哭,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有人嘲讽她是球场上的“戏剧女王”,殊不知这位敏感的姑娘只是对此刻的自己异常愤怒,而表达方式便是眼泪。
2009年美网,兹沃娜列娃在八分之~决赛面对意大利猛女佩内塔。在首盘轻松拿下的情况下,兹娃于第二盘相继错失6个赛点,最终决胜盘吞蛋溃败。比佩内塔惊天大逆转更吸引人的是,兹娃在场上几乎将自身状态以及心理的纠结过程完整地展示在观众面前。歇斯底里地哭泣,暴躁地撕扯绷带,愤怒地击打球网,激动地斥责裁判,简直就是一个“女版萨芬”,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已不存在,球场完全沦为了她发泄的舞台。不过,对于自己种种纠结的行为,当事人却不以为然:“网球本身就是一项充满感情的运动项目,情感外露并不丢人。”
坚持自我的大满贯亚军
随着年龄渐长,兹沃娜列娃也变得更加成熟,这一点在场外体现得较为明显。在2007赛季遭受腕伤困扰的那段灰暗时光里,俄罗斯姑娘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报考了俄罗斯外交部外交学院,并顺利被录取,目前她正在修读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事务专业的研究生。2009年,兹沃娜列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命为“促进性别平等大使”,她也是第一个被选为担当此重任的俄罗斯运动员。
生活中按部就班地充实自己,赛场上的兹沃娜列娃却似乎仍在纠结。年初澳网对阵白俄罗斯少女阿扎伦卡,兹娃重演了去年美网吞蛋遭遇逆转的一幕,随后在印第安维尔斯卫冕失利更让她的世界排名跌出Top20。虽然遭遇了瓶颈期,但兹娃并没有把场上的情绪化当作羁绊,更没有迷失方向,而是更加努力地去完善技战术水平。终于,在温布尔登的草地上,兹沃娜列娃完成了一次飞跃,首度打进大满贯女单决赛。
本届温网,兹沃娜列娃在场上依旧出现过情绪波动。女单颁奖典礼上她含泪致辞表现得尚不明显,不过在随后的女双决赛中面临困境时她实在忍不住了,在盘问休息崩溃大哭,同胞搭档维斯妮娜只得不住地安慰她。但与以往相比,纠结后的一泻千里如今已演变成了调整后的自我救赎。或许,她在女双屈居亚军后的一番话道出了“纠结”的真谛。“如今我可以更好地应对自己的完美主义,如果我今天没能做好,那明天会继续努力;而在几年之前,我希望所有事情都能做到完美,而且必须立即执行,无法做到的话,我就对自己大发雷霆。我已经成熟了,知道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激励自己,什么时候该保持镇静。”
纠结,俨然已经成为了兹沃娜列娃的一种态度——既是对网球的执着。亦是对自我的坚持。不得不承认,正是这种追求完美所带来的压力使得她在场上完全进入到比赛情绪当中,而每一次“纠结”后衍生出的自信无疑将帮助兹沃娜列娃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
当你听说一位球员在大满贯双打决赛盘问休息时哭泣,你会作何感想?当你了解她既没有受伤也没有出现身体不适,你的心中是否会冒出一个巨大的问号?当你知道她并非年轻少女而是一位打拼已有时日的中生代球员,你的脑海中是否掠过某人的身影?没错,这位需要身旁搭档安慰的“哭泣宝贝”便是温网新科亚军兹沃娜列娃。
低调的俄罗斯红粉
网球场上的男男女女尽管所取得的成就不尽相同,但他们都保持着自己的态度,或内敛或奔放,或沉静或暴躁。而纠——这个稍显另类且大部分球员都极力摒弃的心态则成为了兹沃娜列娃对网球的态度。
作为近年来女子网坛最为强势的集团势力,俄罗斯红粉几乎每年都会涌现出颇具潜力的新生代,这些实力不俗的小将在某项赛事中一鸣惊人后正式吹响抢滩的号角。当初,兹沃娜列娃便是这般出道,2003赛季,年仅18岁的兹娃在3月份北美两站大赛中接连挺进八强,初露锋芒。力量与柔韧兼具的身体条件,扎实全面的球风,使得兹娃一时成为俄罗斯红粉中的佼佼者。
貌美可以用来形容库尔尼科娃,性感可以用来修饰米斯金娜,不食人间烟火则适合德门蒂耶娃。相比之下,兹沃娜列娃的气质有些复杂:她,美丽不惊艳,冷静亦纠结,加之本就内向的性格,使得这位来自莫斯科的姑娘在当时的俄罗斯红粉阵营中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所幸赛场上的兹娃一向勤奋扎实,战绩和排名一直位居前列,即使俄罗斯女网人才辈出,稳定的表现仍旧帮助她赢得属于自己的位置——低调的俄罗斯一线红粉。
尽管场下性格内敛,兹娃在场上却是极具个性,时而冷静如海宁,时而吼叫如莎娃。每当局间休息时,她都会用毛巾包住头,排除外界一切干扰。当然,兹娃最具个人特色的举动当属哭鼻子,当在场上面临落后局面,或是对自己的发挥极度不满意时,她便很容易情绪崩溃,在场边休息时赌气般哭泣,甚至在场上边打边哭,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有人嘲讽她是球场上的“戏剧女王”,殊不知这位敏感的姑娘只是对此刻的自己异常愤怒,而表达方式便是眼泪。
2009年美网,兹沃娜列娃在八分之~决赛面对意大利猛女佩内塔。在首盘轻松拿下的情况下,兹娃于第二盘相继错失6个赛点,最终决胜盘吞蛋溃败。比佩内塔惊天大逆转更吸引人的是,兹娃在场上几乎将自身状态以及心理的纠结过程完整地展示在观众面前。歇斯底里地哭泣,暴躁地撕扯绷带,愤怒地击打球网,激动地斥责裁判,简直就是一个“女版萨芬”,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已不存在,球场完全沦为了她发泄的舞台。不过,对于自己种种纠结的行为,当事人却不以为然:“网球本身就是一项充满感情的运动项目,情感外露并不丢人。”
坚持自我的大满贯亚军
随着年龄渐长,兹沃娜列娃也变得更加成熟,这一点在场外体现得较为明显。在2007赛季遭受腕伤困扰的那段灰暗时光里,俄罗斯姑娘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报考了俄罗斯外交部外交学院,并顺利被录取,目前她正在修读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事务专业的研究生。2009年,兹沃娜列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命为“促进性别平等大使”,她也是第一个被选为担当此重任的俄罗斯运动员。
生活中按部就班地充实自己,赛场上的兹沃娜列娃却似乎仍在纠结。年初澳网对阵白俄罗斯少女阿扎伦卡,兹娃重演了去年美网吞蛋遭遇逆转的一幕,随后在印第安维尔斯卫冕失利更让她的世界排名跌出Top20。虽然遭遇了瓶颈期,但兹娃并没有把场上的情绪化当作羁绊,更没有迷失方向,而是更加努力地去完善技战术水平。终于,在温布尔登的草地上,兹沃娜列娃完成了一次飞跃,首度打进大满贯女单决赛。
本届温网,兹沃娜列娃在场上依旧出现过情绪波动。女单颁奖典礼上她含泪致辞表现得尚不明显,不过在随后的女双决赛中面临困境时她实在忍不住了,在盘问休息崩溃大哭,同胞搭档维斯妮娜只得不住地安慰她。但与以往相比,纠结后的一泻千里如今已演变成了调整后的自我救赎。或许,她在女双屈居亚军后的一番话道出了“纠结”的真谛。“如今我可以更好地应对自己的完美主义,如果我今天没能做好,那明天会继续努力;而在几年之前,我希望所有事情都能做到完美,而且必须立即执行,无法做到的话,我就对自己大发雷霆。我已经成熟了,知道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激励自己,什么时候该保持镇静。”
纠结,俨然已经成为了兹沃娜列娃的一种态度——既是对网球的执着。亦是对自我的坚持。不得不承认,正是这种追求完美所带来的压力使得她在场上完全进入到比赛情绪当中,而每一次“纠结”后衍生出的自信无疑将帮助兹沃娜列娃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