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诊断影响因素的分析

来源 :重庆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y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卧立位对血浆醛固酮/肾素比值(ARR)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影响,并通过盐水确诊试验研究较有效的筛查条件。方法将排除其他继发性高血压病因,严格换药后完成盐水确诊试验的84例高血压患者根据盐水试验结果分为PA组(52例)和原发性高血压(PH)组(32例),统计立卧位血浆醛固酮、肾素(PRA)数值,计算立卧位ARR比值,测定尿醛固酮。结果 PA组立位AAR>240(pg/mL)/(ng·mL-1·h-1)者42例(80.77%),PH组立位AAR>240(pg/mL)/(ng·mL-1·h-1)者14例(43.75%),尿醛固酮中位数14.34μg/24h,PH组AAR>240(pg/mL)/(ng·mL-1·h-1)且卧位血浆醛固酮大于150pg/mL者1例(3.13%)。PA组立位AAR>240(pg/mL)/(ng·mL-1·h-1)且卧位血浆醛固酮大于150pg/mL者34例(65.39%),此方法诊断PA的特异性为96.88%。PA组立位AAR>240(pg/mL)/(ng·mL-1·h-1)且卧位血浆醛固酮大于150pg/mL及尿醛固酮大于10μg/24h者31例(59.62%),此方法诊断PA特异性为100.00%。结论以立位ARR>240(pg/mL)/(ng·mL-1·h-1)且卧位血浆醛固酮大于150pg/mL及尿醛固酮大于10μg/24h为标准是有效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不同药物浓度的罗哌卡因神经阻滞产生的不同效果.方法: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上肢手术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观察组给予浓度为0.5%罗哌卡因治疗;对照组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胃及十二脂肠溃疡约占消化性溃疡的98%,据报道: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c,HP)感染的关系十分密切。127例溃疡患者经活检病理或尿
蒲松龄的代表作品《聊斋志异》,可谓是家喻户晓,它将中国古代志怪小说推上顶峰,即使三百年后的今天仍然经久不衰,耐人寻味。《聊斋志异》中包含短篇志怪小说488篇,这些作品以
如果说上世纪食用菌技术主要体现在引种栽培和周年栽培,那么本世纪食用菌技术主要体现在污染防治.如何防冶污染?首先要搞清污染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目前食用菌主要存在病毒、细菌
已有的单视频超分辨率算法大多基于精确的运动估计,当运动估计不准确时,超分辨率结果中将出现失真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单视频超分辨率算法。通过三维非局部均值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基因CAG、GGN重复片段多态性与指长比之间的关联性。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宁夏医科大学2011级健康学生共685例,男性294例,平均年龄(20.02±1.28)岁,女性39
特发性阴囊坏疽临床罕见,而且起病急骤,病情凶险,临床病死率高[1],若处理不当,将危及患者性命.阴囊坏疽患者中有64%继发于皮肤、泌尿道、肠道等疾病,而特发性阴囊坏疽无明确病因,我院1995年至2006年收治3例特发性阴囊坏疽患者,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