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杀虫剂喷雾和涂干法防治葡萄光滑足距小蠹

来源 :植物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越冬雌成虫出孔扩散期采用网罩葡萄树干的新方法,比较了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和其混剂(毒死蜱 氯氰菊酯)喷雾和涂干防治葡萄光滑足距小蠹的效果。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乳油2500倍液喷雾和100倍液涂干、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喷雾和100倍液涂干、52.25%(毒死蜱 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雾和100倍液涂干,于越冬雌成虫出孔期用药,1~7 d的防效均好,以52.25%(毒死蜱 氯氰菊酯)乳油100倍和细土涂干的效果最持久,持效期可达13d。
  关键词 光滑足距小蠹;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氯氰菊酯;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6.631.2
  
  光滑足距小蠹[Xylosandrus germanus(Bland-ford)],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科(Scolytidae)、材小蠹族(Xyleborini)、足距小蠹属(Xylosan-drus),国内主要分布在安徽、福建、陕西、四川、云南和西藏,寄主植物有黑桃、板栗、酸枣、冷杉、栎属、栲属、楠属、山桃、铁刀木和槭属等多种林木果树。该小蠹20世纪90年代曾在湖北鄂西和陕西秦岭严重为害板栗树,2003年来,又在成都市龙泉驿区葡萄树上大量发生,甚至有的葡萄园因此毁园。
  该小蠹属于食菌小蠹(ambrosia beetle),以雌成虫在树干基部坑道中越冬,越冬雌成虫在成都地区第2年3月便陆续出孔扩散,在葡萄主干上重新蛀直径约为1 mm的小孔侵入,在木质部中钻蛀坑道,幼虫和成虫均不取食葡萄树组织,而是取食坑道中的真菌,雌成虫在坑道中交配后又出孔重新蛀入。由于该小蠹幼虫和成虫均不取食寄主组织,对寄主树采取聚集为害和反复攻击的策略,受害树干疮百孔,且坑道一般不相互连通,注射器注药等防治蛀干害虫的一般方法不仅费工费时,而且难以奏效。为此,作者在越冬雌成虫出孔扩散期采用施药后用尼龙网罩罩住葡萄树干的方法,比较了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48%毒死蜱乳油和52.25%(毒死蜱 氯氰菊酯)乳油3种杀虫剂喷雾和涂干防治葡萄光滑足距小蠹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山东青岛润生农化有限公司),48%毒死蜱乳油(美国陶氏益农公司),52.25%(毒死蜱 氯氰菊酯)乳油(乐斯本和氯氰菊酯,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成都市农泉驿区柏合镇桂花村农户的葡萄地进行。试验地平均有虫株率为21.2%。葡萄树品种为巨丰葡萄,葡萄树树龄为15年,试验前6个月未曾施用过农药。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倍液刷涂主干;48%毒死蜱乳油100倍液刷涂主干;52.25%(毒死蜱 氯氰菊酯)乳油100倍液刷涂主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500倍液对主干喷雾;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对主干喷雾;52.25%(毒死蜱 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对主干喷雾;以清水涂抹主干为空白对照。
  选择有1~2个新蛀孔的葡萄树(虫源树)为试验树。每1棵葡萄树为1个试验小区,重复4次,共28株葡萄树。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间设有保护行。
  
  1.4 施药时间及方法
  试验于2007年4月1日施药,此时正值光滑足距小蠹越冬雌成虫出孔高峰期前5d左右,按各处理设计浓度进行喷雾或涂干。喷雾方法采用常规喷雾,施药器械为WS-16型手动喷雾器,喷雾时以药液湿润葡萄树主干为度;涂干时,将药剂稀释100倍,加适当的细土和匀呈泥浆,然后用刷子均匀刷涂在葡萄树主干。施药后将事先做好的尼龙网罩罩住葡萄树主干,上下用细铁丝扎紧,使出孔的越冬雌成虫只能在原越冬葡萄树上重新蛀孔侵入,尼龙网罩上安装有拉链,便于调查地面的死虫数和新蛀孔数。
  
  1.5 药效检查与计算方法
  分别于药后1、3、7、13 d共调查4次。每次调查时,捡拾记载每株处理葡萄树主干附近地面的死虫数,分别为记为a1,a3,a7和a13并于药后13 d砍伐解剖每株处理树,记载树干中的活雌成虫数(b)。由于施药期间田间只有越冬代雌成虫,因此,药后1、3、7、13 d死虫数和(a1 a3 a7 a13)再加上药后13 d的活雌成虫数(b),即为药前虫口基数。每次调查时注意检查和记载有无新蛀孔。根据下列公式计算虫口减退率、防效和蛀孔率。
  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1.6 药害检查
  每次调查时,注意检查葡萄树有无幼芽畸形、变色和发育不良,嫩枝条有无斑点或烧伤、落叶以及茎叶畸形、萎缩、失绿等急性或慢性药害出现。
  
  2 结果与分析
  
  2.1 3种杀虫剂喷雾和涂干防治光滑足距小蠹的
  效果
  各药剂处理防治光滑足距小蠹的效果见表1和表2。
  由表1可知,药后1、3 d和7 d,各药剂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药后1 d各药剂处理防效较低,约为6%;药后3 d,各药剂处理防效约为20%;药后7 d,各药剂处理防效急剧升高,防效为70%左右。药后13 d,以52.25%(毒死蜱 氯氰菊酯)乳油100倍液刷涂主干的防效最高,达85.92%,极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其次,以52.25%(毒死蜱 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喷雾,效果较好,防效达77.35%,极显著高于2.5%高效氯氟氰菊乳油2 500倍液喷雾和100倍涂干、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喷雾和100倍涂干。
  由表2可知,药后1、3 d和7 d,各药剂处理均无新蛀孔出现,而对照在1、3 d和7 d的蛀孔率分别为5.59%、23.78%、71.32%,极显著高于各药剂处理。药后13 d,各药剂处理中,只有52.25%(毒死蜱 氯氰菊酯)乳油100倍液刷涂主干處理的树上,无新蛀孔出现,其他处理均有新蛀孔出现。其次是52.25%(毒死蜱 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喷雾处理的新蛀孔少,蛀孔率低(7.4%)。对照的蛀孔率最高,达86.01%,极显著高于各药剂处理。
  
  2.2 药害情况
  施药后,幼芽无畸形、变色和发育不良等药害现象,嫩枝条未出现斑点或烧伤、落叶以及茎叶畸形、萎缩、失绿等药害现象。
  
  3 结论与讨论
  
  对于光滑足距小蠹等蛀干害虫,由于无法统计药前虫口基数,因此难以准确计算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本试验针对光滑足距小蠹主要在葡萄主干上蛀干为害和第2年3~4月田间雌成虫全部是越冬代这两个特点,施药后使用尼龙网罩罩树干的方法,既不影响葡萄树的正常生长,又能准确地查清死虫数,进而根据死虫数和剖树所得的活雌成虫数计算出药前虫口基数,从而可以计算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但是,防效高低还与出孔虫量有关,药后1 d和3 d,由于雌成虫出孔数少,因而各药剂处理的防效较低,药后7 d,正值雌成虫出孔高峰期,因此,各药剂处理防效急剧升高。
  本试验表明,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48%毒死蜱乳油和52.25%(毒死蜱 氯氰菊酯)乳油3种触杀剂防治光滑足距小蠹出孔的越冬雌成虫时,涂刷和喷雾2种方法效果均较好,各药剂处理药后1~7 d,均无新蛀孔出现,但以52.25%(毒死蜱 氯氰菊酯)乳油100倍和细土涂干效果最持久,持效期可达13 d。
  防治蛀干害虫最简单和有效的方法就是从蛀孔用注射器注药或塞药棉。但由于光滑足距小蠹蛀孔小而多,树干内坑道一般不连通,又不易从孔外判断蛀孔内是否有蠹虫等原因,用注射器注药或塞药棉方法费工费时,效果差。而喷雾或刷涂法工效高,效果好,操作方便,易于推广应用。用触杀剂触杀出孔的越冬雌成虫是防治光滑足距小蠹的关键措施,本试验表明,用触杀剂喷雾或涂刷方法效果均好,但要注意在越冬雌成虫开始出孔时及早用药,用药的重点时间应掌握在越冬雌成虫出孔高峰期。在越冬雌成虫出孔期间(3~4月)用52.25%(毒死蜱 氯氰菊酯)乳油涂刷树干,每隔10~13 d用1次药,连续使用3~4次,可以收到满意的防治效果。
其他文献
老周是我的乡下亲戚,刚到50岁。在当地乡下人的习俗里,这年龄属“驴”,上有老,下有小,要忍辱负重、任劳任怨,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  事实上也是这样。刚过了年的时候,在外务工的儿子要定亲,把女朋友带回家,这意味着要给儿子作结婚前的准备。订婚的彩礼是不能省的,当地有基本的彩礼标准。要在县城里买一套房,作为儿子的婚房,面积也不能太小。  虽然老周的日子也不差,但这些开支算下来也不是小数。平时家里虽小有积
摘要  本研究对海南省澄迈县土沉香根结线虫病危害与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采用比较形态学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的方法对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确定了发生在澄迈县土沉香苗木上的根结线虫为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 Yang
摘要  玉米南方锈病由玉米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其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对玉米生产的影响也随之扩大。对于该病害发病温度范围的测定有助于病害发生范围的区划和病害预防工作的进行。试验将多堆柄锈菌接种到供试玉米材料‘郑单958’上,置于不同温度下的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并观察发病情况,从而确定出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病温度范
摘要 为探索鲜食玉米田间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的绿色防控方法,于2018年-2019年在浙江东阳利用性诱剂对亚洲玉米螟进行了田间种群监测和诱捕效率试验,对7种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诱芯和2种诱捕器进行组合,并测试了诱捕器悬挂高度对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诱芯对亚洲玉米螟雄蛾均有引诱活性,不同诱捕器和诱芯组合的诱捕效率有显著差异,其中诱芯F、诱芯
摘要 在广东番茄上发现一种新病害,病株表现为叶片褪绿,叶脉颜色变深及叶片增厚等症状。利用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HSP70基因的两对特异引物对番茄病样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从所采集的6份病样中均扩增到预期大小的DNA特异片段。对其中1份样品的扩增片段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包括1个长度为1 665个核苷酸的完整病毒基因,其核苷酸序列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有力的话语直抵人心。  如今,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与新冠肺炎疫情生死鏖战、顽强斗争,惊心动魄、刻骨铭心的一幕幕,依然历历在目。一 
摘要 为了明确甘肃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与交配型的结构组成,采用单基因鉴别寄主测定了甘肃4个典型生态区57株玉米大斑病菌的抗、感反应型,对峙培养显微观测法测定了它们与标准菌株雜交是否产生有性态子囊壳。结果表明,甘肃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结构组成十分复杂,57株病菌中共发现0、1、12、23、123、N、1N、2N、3N、123N共10个生理小种,0号以61.40%分布频率成为优势生理小种,1号以17.
《昆虫分类学》(修订版)于2017年由化学工业出版社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发行。对照蔡邦华先生的原著,北京大学蔡晓明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黄复生研究员共同主编的《昆虫分类学》(修订版)增添了不少创新性内容。它既传承了昆虫分类学的理论、原则、法规和方法等方面的论述;又顺应数十年来昆虫分类学在分类单元发生的大量变动、分类方法和技术在不断更新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吸纳了周欣等(2014)昆虫分类学通过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伟大领袖和革命导师。他的思想理论和浩瀚著述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1839年春,恩格斯在《德意志电讯》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政论文《乌培河谷来信》,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虔诚主义的黑暗。  1843年,恩格斯写的《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一文,对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出全面评述,成为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之间批判
摘要本研究利用ITS区、tef1基因、cmdA基因和HIS基因4个基因部分序列对2009-2011年间采自云南省主要灰斑病发生区域和吉林省部分区域的玉米灰斑病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4个基因序列单独聚类还是拼接序列聚类均把云南省灰斑病发生区域采集的菌株与Cercospora zeina聚为一群,而吉林省采集的灰斑病菌则与Cercospora zeaemaydis聚为一群。聚类分析还表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