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们高挂空中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c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星们高挂空中,
  千万年一动不动,
  彼此在遥遥相望,
  满怀着爱的伤痛。
  它们说着一种语言,
  美丽悦耳,
  含义无穷,
  世界上的语言学家,
  谁也没法将它听懂。
  可我学过这种语言,
  并且牢记在了心中,
  供我學习用的语法,
  就是我爱人的面容。
其他文献
外公去世三年多了,外婆却一直守著老屋和老屋门前的那块菜地,不舍得离开半步。  八月的太阳最毒,人们都躲在家中乘凉,可外婆闲不住,拿起农具,顶着那恶毒的太阳在地里忙碌。一个瘦小的身躯在土地上屹立,汗水早已打湿了她的衣衫,时不时停下来大口地喘着粗气,抹去额头上的汗珠,继续劳作……  我们都不经常回来,每次回来的时候,到那片菜地里去找她准没错。临走时,外婆总会颤颤巍巍地去地里摘满满一袋子的蔬菜,慈祥地说
能把一棵青菜、一碟咸菜,写得款款有致,风情万种,真是功夫!    写菜仍旧是写人,写历史,写心性。青菜承受了粗盐、压力的漫长浸润,才逼出不老不衰的香气来。“春不老”作为蔬菜经过厨师的精心调理,满足人的口味并传承,是菜的本分,但它一经提炼挖掘,具备了人世的思想风景,就是作者的高超技艺了。  这正是人生况味,人的成长过程像腌制“春不老”,必定会遭受岁月的侵蚀与打磨,方才塑造出良好的品质,逼出骨气,养出
没有谁能够告诉我,一个女子的青年时代应该怎样度过才能没有遗憾。  “还没长大就老了”,这就是我对自己青春期的概括。上中专时,同学们都含蓄地说我“成熟”,实际上我知道他们在说我长得老气。因过分自尊而带来的自卑,或者是因自卑而掩盖过了头,显出一种俗气的老练。那种假装,像未发育好的胸脯里夹着两根大骨头,硌得自己生疼,还硬生生地端着不肯卸下,要多别扭有多别扭。  十三年的学龄,我换了七个学校,真是想不敏感
春天在周遭耳语  向着某一个断桥般的含义  有人正頂着风,冒雨前进  也许那是池塘青草  典故中偶尔的动静  新燕才闻一两声  燃烧的东西真像你  你以为我会回来  穿着白衬衣  我梦见你抵达  马匹啸鸣不已  或许要洒扫一下门阶  背后的瓜果如水滴  阳光一露出,我们便一齐沐浴
当年参加高考,见过十分触目惊心的一幕。  那天下午答完卷出考场时,发现一位考生晕倒在地上,父母在旁边呼天抢地。问过路人才知道,原来是这位考生迟到了半个小时,哀求监考老师让他进去,监考老师却不为所动,说了一句:“迟了太久,就不必到了。”考生最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磕头,磕到头都破了,老师仍坚称绝不破例,拒不放行。考生晕倒在地,父母指责老师不通人情,痛哭大骂。  这件事始终存在我的记忆中,至今想起那
·七娘·  七娘比七爸高出一个头还多,也大出10多岁。我童年的记忆中深深留下七娘的人高马大和七爸的矮小猥琐。每当我哭闹不听话时,我娘就吓唬我:再哭,就给你讨个七娘一样的老婆。我便乖乖地不哭不闹了。  在生产队定工分时,七娘是女的,不能给10分工。七娘就大骂,就和男人比试。七娘能挑70多公斤的重担、能犁田打耙、能踩打谷机、能挖地……凡是男人能做的,七娘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七娘仍没能要到10分工。  七
我从小就怕死。  小学寒假,我被姐姐家的一只小黑狗咬得手腕出血。父母却说:“被小狗咬了没事,不用去打疫苗。”然而,自然课本告诉我,一旦感染上狂犬病死亡率就是百分之百。之后的那么多年里,我每天翻来覆去地想自己感染狂犬病的概率。  我秘密地抵抗着恐惧的撕咬,想着只要慢慢强大,就会有办法克服它。但也隐隐担心,这些累积的拧巴,总会有一天实质性地改变命运的画风。  离高考还有半年的一天晚上,前排的阿芳说,楼
摘 要:“治本安全观”是当前加快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监狱工作改革形势下新的任务要求,也是监狱坚持根本宗旨与实现社会功能的客观需要。在此背景下,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大力推进新的教学方法在刑执专业特色课程中的应用。这种变革既是保证司法类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更是“治本安全观”的实践教学体现。  关键词:“治本安全观”;“现场教学法”;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
草把田一直像一幅古老的画沉积在心里,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是无法抹去。  草把田是一处高房老屋,这是七村八处方圆三四十里地界的人都知道的事儿。要是见了陌生人,你单独介绍自己的名字,别人记不起。你要是说上一句,我是草把田的某某某,别人一下就记住了。“喔,你是草把田那里的,那地方,我熟。”一下子就把关系拉近了几里路。  草把田房屋高大雄伟还十分壮观,进了村子,几里地都能看见。草把田的建筑结构属于典型的川南
最治愈的地方  新闻里时不时有明星名人抑郁自杀的消息,我一直觉得这事离自己的生活很远,直到身边出现了真实的例子。  我有一个朋友,28岁,小镇青年,北漂,广告狗,在北京待了三五年,经常加班熬夜、作息颠倒,半夜两三点还在朋友圈发动态是常有的事。半年前,聊天中感觉他不太对劲,情绪特别消极,感觉有抑郁倾向。一细问,原来他正在经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首先是身体熬不住了,长年熬夜,饮食作息都不规律,日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