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非行动

来源 :故事作文·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江电视台的《感动北江》电视晚会,看得我和蒙小萌都哭了。
  有一位老爷爷,80岁了,靠每天蹬三轮车赚钱,一共资助了300多个贫困孩子,帮助他们实现了完成学业的梦想。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冬,老爷爷和他的三轮车全年无休。他只是盼望每天能“多拉一趟活,多挣一块钱”。
  还有一位和我们同龄的女孩,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3个月时,她毅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她的父母舍不得,但是,他们觉得孩子的嘱托很有意义,还是遵照了孩子的遗愿。
  看完这台晚会,我很久都说不出话来,一直沉浸在感动北江的那些故事中。我和蒙小萌商量:“我们是不是以后也要经常做一些好事呢?”
  蒙小萌说:“我们不要刻意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哪一天做好事成为了我们的自觉行为,我们的修养就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了。”
  蒙小萌建议再找几个人,“十一”放假期间,把我们学校附近公交车站张贴的小广告清除掉。
  我举双手赞成。我以前也注意到这些“牛皮癣”了,但是,我却没有想过用我自己的双手把它们除掉。
  我是蒙小萌的表哥,虽然年龄比她大,但是她更有全局观念、有理论高度,又善于从小事做起,这一点我远不如她。
  我打电话联系了阮一苇、陈嘉豪,他们都说没问题,答应到时候一定参加。
  阮一苇建议这么重要的活动必须得有一个名字,才显得名正言顺。他建议叫“铲非大行动”,“非”指非法小广告。我说可以叫“铲非行动”,只有4个人,“大”字就去掉吧。
  我们原计划的行动只有4个人,到“十一”上午那天来了6个人,刘思睿和崔亦琳也来了,是阮一苇把她们两个叫来的。她们能来,我们当然欢迎,她们还拿了小铲子、水桶和毛巾。
  刘思睿是我们的班长,能当上班长,而且是女生,肯定有过人之处。刘思睿确实有过人之处,她当班长属于不怒自威那种,她从来不吼人,也从来不在老师那里打小报告。但是,我们都很怕她,也很服她,心服口服地服她,她在我们班享有绝对的威望。
  我们本来希望刘思睿能给我们分工,没想到,她却说:“我今天不是班长,我们全听熊小雄的安排,因为这是熊小雄的主意。”她这么说,倒弄得我很不好意思,原本是我和蒙小萌两个人打算做的一点儿小事,没想到来了这么多人。
  阮一苇说:“如果今天干得顺利,下次我就发动全班同学来,还要请记者报道,我们要坚决和非法小广告做斗争。”
  阮一苇总喜欢把事情搞得轰轰烈烈。
  我们在这边谈论,崔亦琳已经在那边开始行动了。陈嘉豪说:“向崔亦琳学习,我们也开始干吧。”
  大家纷纷上阵,铲的铲,撕的撕。有的小广告一撕就掉了,有的却很难撕,不知道用的是什么胶粘的,特别黏。我们只好先使劲铲,然后再用湿毛巾擦洗,直到全部弄干净。可恨的是,大多数小广告都是贴在公共汽车的站牌上,把公交站名都给盖住了。
  我们在这边铲,不远处居然还有一个人在贴,但是没贴几张就被城管抓住了。我们丢下水桶,拿着铲子,跑了过去。
  被抓住的是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的男孩,像是从农村来的,可能是来城里打工的。
  城管看着我们手里的工具和弄脏了的衣服,便教育男孩:“你看看和你一样大的孩子,人家在那里费劲地清除小广告,你却在这里贴。你说说,是谁指使你这么做的?”
  不论城管怎么说,那个男孩就是不说话。一个城管拿出手机让他给家人打电话,男孩迟疑了一下,拿起了电话。
  男孩一开口就把我们给镇住了,他说:“二叔,我被抓住了,你别管我,快跑!”
  城管觉得想一下子从男孩嘴里问出点儿什么太难,男孩的态度又极其不好,他们只好把他带到车上,说是回城管大队,给他好好做做思想工作。
  阮一苇说:“真跟电影里演的一样!只不过在电影里是共产党员被敌人抓住了,为了让同伴脱身,打死也不说出同伴的下落,今天这个男孩却掩护他二叔逃跑,看来是得好好教育教育他。”
  刘思睿说:“他可能很早就辍学了,如果他受过良好的教育,也许就不会出来贴小广告了。最根本的还是教育问题,是国民素质的问题。”
  刘思睿不愧是班长,站得高,看得远。
  我们的对话又被电视台的记者拍了下来。我敢保证,今天的记者,还有那天推汽车的记者,都不是我请的,我也没有这本事。今天的记者是《北江特快》的,那天的是《红绿灯》的,不是一个栏目组。我是从他们穿的衣服上看到的。刚才城管询问小孩的那一幕,也被电视台的记者用摄像机记录了下来。
  记者看到我们在这里热火朝天地清除小广告,他们也来了兴趣,想给我们做一期节目。
  记者问刘思睿可不可以接受采访,刘思睿让记者问我,说我是“领导”。我还没想好要不要上电视,阮一苇却抢在我前面说:“没有问题,我们愿意接受采访!”然后,他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谈起来,说为什么要自发组织“铲非行动”,又强调为了这次行动,他推迟了去外地旅行的计划。他也没忘记介绍这个行动是我最先想出来的,然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响应。
  阮一苇虽然喜欢表现,但讲的基本都是事实。
  记者几乎把我们每个人都采访了一遍。采访完毕,阮一苇问记者:“采访我们的节目能在电视上看到吗?”记者说:“如果不出意外,明天晚上9点就可以在电视上看到。”
  送走记者,我们继续战斗,却发现小水桶不见了,估计是被小偷偷跑了。水桶丢了,我们虽然心里不是很愉快,但活儿还得干。
  后来,有两位清洁工人也加入了我们的行列,他们力气大,一下就撕掉了好大一片小广告。阮一苇告诉他们:“类似这样的行动,我们一年要组织好多次呢!”听他说话的口气,好像我们是公安机关似的,平时的任务就是组织这些行动。
  这天上午,我们一共清理了14个公交站牌和14个灯箱广告上的非法小广告,成果显著。这期间有好多人趁着等车的时间,也加入我们的行列,帮助我们清除小广告。这说明只要你做的是对大家有益的事情,总会获得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第二天晚上,电视上播出了我们的行动。6个人,都给了镜头,阮一苇的话最多,情绪饱满,斗志昂扬,更像是行动的组织者。
其他文献
“尖叫黄”“胆小黄”“洁癖黄”,要问这三个绰号说的是谁,我们班的同学会告诉你:这说的就是咱们班的“奇人”小希!  小希的拿手好戏是害怕时发出的高分贝尖叫。记得五年级上学期的一天,当天上午第二节课下课后,天公好像被调皮的我们气疯了,几片乌云向学校上空压过来,过了一会儿下起了瓢泼大雨。豆大的雨点射向我们教室,“当当当”地打在关紧的窗户上,像子弹一样! “轰隆!”天空一声惊雷,紧随其后的是从教室里传出的
蜗婚,是离婚不离家,是新时代的同居生活。面对节节高升的房价,离婚的80后夫妻因无力再购置一套房产,分道扬镳后他们选择仍蜗居在一处,虽然调查数据显示“蜗婚族”不足一成,但是这种现象却是时代、社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的缩影。    电视剧《马文的战争》中,男女主人公离婚后,因共同的财产——房子无法分割,上演了离婚不离家的情感故事。而在房价逐日高不可攀的现实中,同样有因房子而衍生的“蜗婚族”。  坊间盛传这
【写在前面】  写记叙文,除了内容充实以外,还要注意在叙事过程中精心安排一些能表现主题或刻画人物的细节和场面。否则,笼而统之,即使洋洋洒洒几百字,而没有典型情节的支撑,文章也不会打动人。【习作题目】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有品格、有温度、有能耐、有特长的人,值得我们敬重。请选择你最敬佩的一个人写一篇习作,要求事例具体,人物特点鲜明,有真情实感。【病文入院】  可敬的水管工  湖北荆门市沙洋县
南瓜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蔬菜,但是你观察过它的生长过程吗?去年,我有幸看到了南瓜的全部生长过程。  小满过后,我在李爷爷家的花园里发现了一根刚出土的南瓜苗。  它从泥土里钻出来,露出嫩绿的头;接着又伸出了它那嫩黄的、又小又扁的双臂,伸了一个懒腰,这才算完全苏醒过来。它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吸收着甘甜的雨露,享受着微风的轻抚,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渐渐长大。  芒种时,我看到南瓜小苗脱去了它的两只手臂——子叶,
我把未来的房子建在了森林里,主要是因为森林是天然氧吧,可以始终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我的这栋房子一共3层,全部采用的是环保高科技新型材料。  一层客厅宽敞明亮,空气是经特制的玻璃处理过的。这种玻璃不但能透光,还能净化空气、杀菌、增氧。  二楼有一间健身房。刚进去时,它就是一间空房子,没什么稀奇的,可是这里的健身器材是可以随时调出来的,只需要对着房间里的“器材更换”处说一声你需要的健身器材,它立马就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