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学堂

来源 :小星星·阅读100分(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我和弟弟就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一并照顾的,还有伯父的孩子——我的堂兄、堂妹们。因为住在同一个屋场,伙食摊子是分开的,但吃饭的时候,我们都喜欢端了饭碗挤到爷爷奶奶的桌子边。爷爷读过古书,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但我们这群孩子太过懵懂愚顽,吃饭的时候,爷爷常常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碗筷,耐心细致地给我们讲道理。
  我们的年龄参差不齐, 有的能上山干活了,有的连饭碗也不会端,筷子也拿不好,爷爷就一遍又一遍地示范,教我们如何把饭碗端平稳,如何把筷子捏得灵活自如。他说,吃饭是一辈子的事,吃饭的家伙(即碗和筷子)得拿好了,拿好的标准是不管别人如何碰撞推搡,手中的碗也不会打碎,夹在筷子上的菜也不会掉到地上。
  四五个小孩子挤在一起,难免闹矛盾。一闹起矛盾来,有的哭,有的叫,有时还会打起来。奶奶脾气火暴,处理的方式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分是非对错,每人头上赏颗“毛栗子”,再大喝一声:“都给我闭嘴!”爷爷就不同,他会赶紧伸出手来制止奶奶:“不要打!小孩子打不得,尤其不能打脑袋,会越打越蠢的!”还会劝奶奶:“你不要那么大声喊嘛,看把他们吓坏了,你要和风细雨一点……”接着,爷爷会跟我们说:“兄弟姐妹要和睦。”他把一根筷子举起来,说:“这一根筷子容易折断,要是一把筷子,你试试看,看谁能把它折断。所以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究竟什么叫“其利断金”,我们并不明白,但我们都知道,谁也没有本事将一把筷子折断。
  那时候贫穷,我们虽然不至于整日饥肠辘辘,但见到好吃的食物还是常流口水。粗茶淡饭虽然顿顿有得吃,荤菜却难得一见。乡下风俗,家里来了客人,无论如何都要上个荤菜,哪怕到邻居家里去借两个鸡蛋,也要让桌上显出客气来。爷爷奶奶的餐桌小,平时我们凑在一起已经拥挤,来了客人更是热闹。大家的眼睛其实都忍不住盯着桌上那几只盛菜的碗,筷子却只伸在菜碗靠近我们自己的这一方,不会长驱直入捣入别人的地盘,当着客人的面尤其显得斯文和拘谨。客人都夸我们“好教养”,我们就一个个正襟危坐,细嚼慢咽,更显出“教养”来。因为爷爷早已经告诉我们,吃饭吃菜是有“规矩”的。客人来了,好菜要让客人吃,不管你如何饿,如何想吃,吃的时候都不要表现得太“牢馋”——“不要像牢里放出来的牢馋鬼一样,一辈子没吃过似的”。吃要有“吃相”——不管是在自己家里吃还是到别人家做客,都不要吞得太快,不要发出响声,也不要吃得太饱,夹到很好吃的菜,不要直接塞进嘴里,而要在饭碗里放一下再吃。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吃个饭有这么多的“不要”,但这些“不要”自然让我们在吃饭时显出克制与优雅来。
  爷爷还要我们把碗里的饭菜吃干净,不要把饭粒洒到桌子上,他说,洒饭粒和剩饭菜都是“作孽”,会遭雷劈的。
  那时候粮食少,米饭不够吃,需要掺红薯、豆子、高粱等杂粮。爷爷告诉我们,吃饭先要吃杂粮,把白米饭留到后面吃,“这就像过日子,要先苦后甜”。奶奶在家里操持家务,爷爷在田里地里忙碌,有时候过了吃饭时间,爷爷还没有回,奶奶会耐心地等,一定要等到爷爷回来了才开饭。有时候实在等不及了,奶奶会先吃剩饭或者杂粮,把新鲜饭留给爷爷吃。吃过饭后,奶奶还会把饭菜放在炉子边上,让饭菜一直保持温热。这些小细节,变成教育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在我们的成长中。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设备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了保证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必须要对维修电工维护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不断提升技术人员对各种
目的预测中药断血流治疗出血性疾病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以系统药理学方法为基础,通过收集中药成分以及出血类疾病靶点数据完成靶点预测,进一步整合成"化合物-靶点-通路"
短路电流IEC算法目前在国际上广泛运用,而国内民用建筑电气设计领域在计算低压网络最大短路电流时普遍采用实用算法。通过算法介绍、计算过程以及实际计算数据,比较了两种方
社会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使得自动控制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自动控制装置在汽车改造中的应用,提升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人们出行提
雌激素受体结合片段相关抗原9(EBAG9)和SiSo细胞上表达的受体结合型肿瘤相关抗原(RCAS1)是同一种蛋白质,可表达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与肿瘤的恶性程度、侵袭性特征以及不良
列举了建筑装修方面的几大隐患,并且研究了针对这几大隐患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