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贮藏温度下鲐鱼生物胺变化的研究

来源 :食品工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231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不同温度和预处理对鲐鱼生物胺含量变化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整鱼和去内脏鱼在不同贮藏温度下8种生物胺以及总生物胺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鲐鱼中主要的生物胺为组胺、腐胺、尸胺、酪胺。随着温度的升高,鲐鱼中总生物胺含量的增加迅速变快。在0、4、10、15、20、25和30℃贮藏1 d后,整鱼中总生物胺的积累量分别为40.34、93.44、107.95、73.39、119.99、4649.90、6446.43 mg/kg。在0、4、10、15、20、25和30℃贮藏条件下,整鱼中组胺的含量超过国家规定的高组胺鱼类安全限量(400 mg/kg)的时间分别为12、5、4 d和48、36、15、14~16 h,-18℃贮藏6个月,组胺积累量仅为13.45 mg/kg。另外,去内脏能减少生物胺的生成,在-18、0、4、10、15、20、25和30℃贮藏条件下,去内脏后总生物胺最终积累量减少程度分别为14.22%、39.79%、13.83%、29.06%、22.60%、13.56%、26.13%、21.26%。因此,低温冷冻和去内脏处理能够有效控制鲐鱼中生物胺的生成,防止腐败。本研究为有效控制鲐鱼生物胺的产生提供了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内科不少疾病常以肺部症状为主要表现而导致误诊。笔者收集13种内科疾病因以肺部症状发病被误诊122例,本文就误诊类型、误诊原因作一分析,以冀从中吸取教训。1 误诊类型与分析1
本文分析了高级计量架构(AMI)国内应用的现状,分析了AMI系统对于通信的要求,提出了采用塑料光纤作为本地通信方式的设计方案,使智能电表与系统主站之间实现实时通信,并具有可靠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电力能源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生产中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当前国民用电需求不断上涨,电力市场竞争日渐加剧,这对广大电力
在对几种较流行的开源NES模拟器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可移植性强、源代码采用C语言的模拟器软件包FakeNES的结构,并重点分析了FakeNES对声音数据的处理流程和代码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