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抓手”,打造优质语文课堂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怎样打造高中语文优质课堂,我认为,应找准“抓手”。好的“抓手”,就是能拎起整堂课的“好线头”——好的教学切入点。它如木偶提线,一线在手,指挥如意,教学流程自然如行云流水,顺畅无阻。为此,笔者就以《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为例,从“抓手”的角度来探究打造高中语文优质课堂的相关策略。
  一、抓“文体”,从“饱含深情的檄文”的角度切入在《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中,笔者不无遗憾地看到许多老师要么仅仅把本文当做一般散文;要么把本文当做一般悼词。而事实上,本文是一篇“特异”的鲁迅杂文。不要说和一般的散文和悼词相比它很独特,即便是在鲁迅杂文中也显得很“另类”。因为一般的鲁迅杂文,以犀利的讽刺为主,抒情之作寥寥可数,而本文恰好是鲁迅杂文中难得一见的抒情之作。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从“饱含深情的檄文”的角度,以“文体”为“抓手”去切入和挖掘,进而体味流露在字里行间的作者深邃的“悲愤”的情感。
  二、抓“关键词句”,品足课文语言的真味经典文章的关键词句往往具有释疑解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同时还关涉作者的情感、作品主人公的情感、作品的思想主题乃至读者的感受。由于“防人之口甚于防川”的高压钳制和个人独特的语言风格,《记念刘和珍君》的语言精练含蓄而又沉郁隐晦。所以,在本文的阅读教学中,应通过咬文嚼字,对难句进行索解和对意蕴深厚的词句进行品味,从而品足语言的真味。
  一方面,对难句进行细致、深入的索解,明白它的真正含义。比如对“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等难句需要联系本文的写作动机以及写作背景,同时参考有关资料来释疑破难。
  另一方面,对本文的关键词句用心品味。要想让学生有效地咬文嚼字,就必须以“关键词句”为“抓手”,从文章的思想脉络上着眼,紧扣课文语境和作者写作时的情感态度,细读文本,从而品味文意,品味情感等:①揣摩能“拎起全文”的关键词。比如,可抓住“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句中的关键词“必要”来拎起全文。②揣摩“这”“它们”等词语指代的内容。③揣摩“猛士”“庸人”“无恶意的闲人”“有恶意的闲人”等概念的内容。④体会“伟绩”“武功”等词语的表达效果、情味、色彩等附加意义。
  三、抓“诵读”,非诵读不能尽其哀愤诵读,就是将语言文字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将下去”(朱光潜语),“吐纳在人类的唇上”(梭罗语),就是用你的声音把无声的符号变成有声的语言,去“复活”作者的声音以及他的声音中所要表达的一切。那么,作为一篇情感喷发、意蕴丰厚的杂文,《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更应加强诵读。因为只有通过诵读,学生才不会觉得本文艰深难懂;才能让鲁迅凝练沉郁、抑扬交替、曲折缠绕、翻旋回荡的文字,在他们心中留下巨大的回响;才能让作者“悲愤”的情感直抵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因此,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另辟蹊径,以“诵读”为“抓手”取代教师费力而寡效的讲解。力图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有如亲临历史场景,进入情绪氛围;让学生通过抑扬顿挫、长短疾徐的反复的吟咏诵读,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读出文章的韵味,品出文中蕴涵的深层含义,深味独特卓异的鲁迅语境,体味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曲折盘旋、欲吐还吞的深邃情感,进而从感知鲁迅、接受鲁迅到走近鲁迅、亲近鲁迅,重建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从而打造优质的语文课堂。
  比如“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这一开头绝不只是对追悼时间、地点、对象的客观叙述,它同时营造出了几乎令人窒息的沉闷氛围。在教学时,只有通过诵读,用低缓、沉重的语调才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科学合理地研读文本,可以从“文体”“关键词句”“诵读”等角度切入和挖掘,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究的乐趣,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打造优质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孙绍振.杂文式抒情:在曲折的逻辑中深化——读《记念刘和珍君》.语文建设,2010(3).
  代春芹.重拾文体知识正当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5).
  杨建华.切入点·语言场·生成性——优质语文课堂三要素.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2(3).
  廖海燕.选准切入点,打造高效语文课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5).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欧阳清泉,男,中共党员,中学政治教师,湖南省江永县第三中学副校长。摘要:“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思想政治课的源头活水。生活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我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向生活回归,让课堂教学从一味地“拓
思想品德课,从字面理解,学科注重思想的指导,注重人格的塑造,注重品德的修养,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这是比传授书本知识更为重要的育人工程。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说:在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精神的力量。宿迁,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古楚大地有着丰富的精神资源。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形成比较完备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培
摘要:欧洲是雅尔塔体系的关键环节,1989年下半年,东欧剧变和美苏首脑马耳他会晤是欧洲雅尔塔体系崩溃的开始。德国的统一标志着欧洲分裂的消除,象征着战后美苏分治欧洲的雅尔塔体系的基本瓦解。苏联的解体使国际关系和秩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标志着以美苏两极为根本特征的雅尔塔体系彻底崩溃。  关键词:雅尔塔体系;东欧剧变;崩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而“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充分发挥问题的导向功能,通过问题激活学生思维,才能实现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笔者对问题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施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教学法;问题情境;问题导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者,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遏制。然而,“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新
一、以趣激趣  1.笔墨横姿的水墨画——用生活“和出”教材  国画是我国的国粹,水墨画是属于国画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悠久历史。让幼儿从小就接触水墨画,无疑使他们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水墨画的技法很丰富,对于教师和幼儿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越是贴近于幼儿生活的,越是能被幼儿接受。水墨画《樱桃》《小鱼荷叶》还是《丝瓜》都是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是幼儿生活中最为常
摘 要:学风建设作为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变主题,是教学建设的一项基本核心内容,是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主要方面,也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学科建设是龙头,学风建设是根本。本文从独立学院理工系科的学风现状入手,引入学风品牌化建设理念,建立品牌化管理模式,落实基本策略及措施,在高校学风建设品牌化发展道路上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学风建设;品牌化;管理模式    学风是指治学风尚,是全体师生在长期教
摘 要:小X是一名聽残生,自卑多疑,在随班就读的过程中行为异常,难以管理。最初笔者在处理他的问题时感到比较棘手,但后来转换态度,以耐心为基础,通过长谈开启了小X紧闭的心锁,化解了他的疑虑,为后期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听残生;怪异;信任;耐心;教育  小X,初一(1)班,听力严重残疾,虽然带着助听器,但效果不大。小X发音不清楚,金属声、细尖,因为听不清,在跟别人讲话时声音很大,自己却全然
每一位校长都期望自己的学校有“大师”,至少有一批“名师”。然而,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对于绝大多数学校而言是没有“大师”的,甚至是没有几位“名师”的。即或名校也不例外,因为“名校里的老师≠名师”,名校也面临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的困境。怎么办?  这让我想起前不久新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在其微博中提出的一个观点,“校长也是‘开发商’——校长就是要做‘开发’的事,开发学生和教师的潜能
一、活动目的(1)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讲文明、懂礼貌是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  (2)引导、教育同学们做文明的孩子、文明的学生和文明的公民。  二、活动准备排练情景剧、小品、童谣、唱歌﹑校园集体舞、快板等节目。  三、活动开始(1)集合。  (2)报告人数。  (3)出旗。  (4)中队长讲话:同学们,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为了使我们中队人人都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播撒文
摘要:英语教学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其学习的重点,同时对于拓宽其眼界,帮助其了解国外文化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立足于教学实际,结合教学中的个人经验并参阅相关的研究文献,对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进行分析,进而对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提出若干建议与措施,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仁爱版;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对于英语教学而言,其文本教材作为载体,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而对于教学,教材设计的理念与编写的逻辑只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