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6年,《江西教育》第11期刊登了《好一朵山茶花——记我的同事、山村优秀女教师钱茶花》一文。自此,钱茶花这个名字开始家喻户晓。掐指一算,24年过去了,当年的女教师现在怎么样呢?恰逢《江西教育》创刊60年之际,我们又采访了钱茶花。
当年二十七八的大姑娘现即将退休,说明来意后,钱茶花对当年的事仍然非常有感触。“我出生在赣北地区的一座大山里。20世纪80年代,村庄上有八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因没有老师,整天漫山乱跑,成了一群徘徊在学堂边缘的野孩子。看着这群山里娃,高中毕业的我主动请缨,来到半山小学当起了一名民办教师。学校就我一位教师,村民们把祠堂布置成教室,就这样我在这破旧的祠堂里拿起了教鞭,这一拿就是二十几年。1985年,山里的春天来得特别早。在镇上中学教书的好朋友宋汶,赶了几十里山路特意来半山小学看我,她被这简陋的办学条件惊呆了,看着我年近三十一直未婚,却坚守这三尺讲台,深受感动。几个月后,一篇署名宋汶的文章《好一朵山茶花》刊登在《江西教育》上。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不通,直到暑假,我到镇中心小学办事时,校长将一本《江西教育》郑重地送到我手上。看着我的名字变成铅字,激动的心情自然难以言表。回家后的几天里,我总是捧起这本《江西教育》细细品读。”
“你们报道后不久,我们当地教育部门和社会各方面都非常关注半山小学的事,了解到办学条件的恶劣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后,开始动员村民下山,学校也从山上迁到了山下。”她还说,现在政府非常重视改善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每年领导到学校来视察,都要问现在学校还缺什么,哪些方面还需要增加投入。
钱茶花扎根山区默默耕耘的事迹让更多的人开始关心她和她的半山小学。2004年她被评为全国十大师德标兵,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十大师德标兵表彰会并在会上发言。2007年她当选为十七大代表,2008年她又当选为奥运火炬手。
到星子县温泉镇中心小学执教后,钱茶花仍然严格要求自己。2009年,钱茶花开始进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班学习,学期四年。“这算是实现了我上大学的梦想。我们班年纪最小的19岁,我是班上年纪最大的。”谈到现状,钱茶花说她面临退休,身体也不如从前,却对自己从事了一辈子的教育颇有些依依不舍。“我希望在退休后还能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能从事一些爱心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对于家庭,她感到很欣慰,儿子已读大三,并作为学校的选拔生赴泰国交流学习。女儿今年也从南昌大学毕业。
说起与《江西教育》的缘分,钱茶花说:“从1986年开始,我与《江西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本杂志成了我必读的刊物。在山里教书不能定期阅读,我特意请镇上中心小学校长帮我保存好,利用去山外办事的机会一齐带回来。我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从事平凡的工作被《江西教育》真实报道,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可见它是一本教育宣传影响力很强的杂志。它就像一颗火苗,点燃着我们教师队伍中千万支蜡烛。”
“感谢党,感谢人民,感谢《江西教育》。”钱茶花深情地表示,她热爱教书育人的事业,将为之奋斗终生。我们看到,这朵山茶花一如既往地在教育园地里绽放着。◆
当年二十七八的大姑娘现即将退休,说明来意后,钱茶花对当年的事仍然非常有感触。“我出生在赣北地区的一座大山里。20世纪80年代,村庄上有八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因没有老师,整天漫山乱跑,成了一群徘徊在学堂边缘的野孩子。看着这群山里娃,高中毕业的我主动请缨,来到半山小学当起了一名民办教师。学校就我一位教师,村民们把祠堂布置成教室,就这样我在这破旧的祠堂里拿起了教鞭,这一拿就是二十几年。1985年,山里的春天来得特别早。在镇上中学教书的好朋友宋汶,赶了几十里山路特意来半山小学看我,她被这简陋的办学条件惊呆了,看着我年近三十一直未婚,却坚守这三尺讲台,深受感动。几个月后,一篇署名宋汶的文章《好一朵山茶花》刊登在《江西教育》上。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不通,直到暑假,我到镇中心小学办事时,校长将一本《江西教育》郑重地送到我手上。看着我的名字变成铅字,激动的心情自然难以言表。回家后的几天里,我总是捧起这本《江西教育》细细品读。”
“你们报道后不久,我们当地教育部门和社会各方面都非常关注半山小学的事,了解到办学条件的恶劣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后,开始动员村民下山,学校也从山上迁到了山下。”她还说,现在政府非常重视改善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每年领导到学校来视察,都要问现在学校还缺什么,哪些方面还需要增加投入。
钱茶花扎根山区默默耕耘的事迹让更多的人开始关心她和她的半山小学。2004年她被评为全国十大师德标兵,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十大师德标兵表彰会并在会上发言。2007年她当选为十七大代表,2008年她又当选为奥运火炬手。
到星子县温泉镇中心小学执教后,钱茶花仍然严格要求自己。2009年,钱茶花开始进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班学习,学期四年。“这算是实现了我上大学的梦想。我们班年纪最小的19岁,我是班上年纪最大的。”谈到现状,钱茶花说她面临退休,身体也不如从前,却对自己从事了一辈子的教育颇有些依依不舍。“我希望在退休后还能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能从事一些爱心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对于家庭,她感到很欣慰,儿子已读大三,并作为学校的选拔生赴泰国交流学习。女儿今年也从南昌大学毕业。
说起与《江西教育》的缘分,钱茶花说:“从1986年开始,我与《江西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本杂志成了我必读的刊物。在山里教书不能定期阅读,我特意请镇上中心小学校长帮我保存好,利用去山外办事的机会一齐带回来。我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从事平凡的工作被《江西教育》真实报道,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可见它是一本教育宣传影响力很强的杂志。它就像一颗火苗,点燃着我们教师队伍中千万支蜡烛。”
“感谢党,感谢人民,感谢《江西教育》。”钱茶花深情地表示,她热爱教书育人的事业,将为之奋斗终生。我们看到,这朵山茶花一如既往地在教育园地里绽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