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疗法的综合干预措施与中医针灸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疗效对比研究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englin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基于心理疗法的综合干预措施和中医针灸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效果。

方法

156例单纯性肥胖症患儿分为综合干预治疗组和针灸疗法组,综合干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取基于心理疗法的综合干预措施,针灸疗法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取针灸穴位治疗。记录2组患儿退出治疗情况,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时血清瘦素水平,根据体质量变化情况进行疗效判定,调查患儿家长对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结果

综合干预治疗组患儿依从性良好(91.0%),显著高于针灸疗法组(79.5%)(χ2=4.131,P=0.042);治疗2个月时,综合干预治疗组男性和女性患儿血清瘦素水平均低于针灸疗法组(P均<0.05),综合干预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1.5%,高于针灸疗法组(79.0%)(χ2=4.235,P=0.040);综合干预治疗组患儿家长总满意度为94.4%,高于针灸疗法组(82.3%)(χ2=4.849,P=0.028)。

结论

基于心理疗法的综合干预措施对儿童单纯性肥胖治疗效果较好,有助于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患儿家长对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其他文献
孤独症谱系障碍已逐渐被大家熟知,其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及时准确地掌握其变化及意义对临床工作非常重要。现就该术语的产生、演变及最新《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该术语的变化及意义进行阐述。
目的了解新生儿肺炎的肺功能改变,探讨婴幼儿体积描记仪(体描仪)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体描仪检测117例急性期轻症新生儿肺炎(肺炎组,排除需氧疗、机械通气或有肺炎并发症者)和126例健康新生儿(健康对照组)的功能残气量(FRCP)、有效呼吸道阻力(Reff)和潮气呼吸参数。根据日龄,分为4~7 d、8~14 d、15~21 d、22~28 d等4个年龄段加以比较。结果117例肺炎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磁共振(MRI)影像特点,提高对DNT的诊断。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DNT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10例患者中,9例位于幕上大脑半球皮质,颞叶3例,额叶5例,顶叶1例,其中2例累及皮质下白质。MRI平扫,9例幕上肿瘤中,T1加权成像(T1WI)呈低信号8例,等低混杂信号1例,T2加权成像(T2WI)呈高信号9例,液体衰
胎儿期和新生儿时期的控尿机制是泌尿系下尿路控尿功能发展的基础。目前有关这个阶段控尿机制发育的报道很少,国内有关胎儿期和新生儿时期的控尿方面的综述未见报道。现查阅了国内外人类和动物的控尿发育的研究报道,对胎儿和新生儿控尿机制发育首次进行了综述,为国内填补空白。
脊髓性肌萎缩伴呼吸窘迫1型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致病基因免疫球蛋白μ结合蛋白2位于染色体11q13.3上,编码免疫球蛋白μ结合蛋白2。该病以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变性为主要病理特征,以出生6周~6个月内出现不可逆的膈肌麻痹、呼吸衰竭、对称性四肢远端肌无力和肌萎缩为临床特点。患儿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生命,预后不良。
无创性影像检查为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提供基本的初步诊断,冠状动脉造影可直观、详尽地显示冠状动脉解剖,确定冠状动脉扩张、狭窄或血栓性梗死及侧支循环形成的程度,目前仍然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
危重新生儿的神经系统预后已成为临床医师与患儿家属的关注重点。振幅整合脑电图是一种无创且操作相对简便的脑功能检查手段。危重患儿早期应用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能为临床医师提供多种的参考信息,帮助判断患儿神经系统预后情况。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开始应用振幅整合脑电图作为危重患儿的神经系统检查项目。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的肺动脉分支狭窄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再次外科治疗困难,介入治疗(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成为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虽然球囊血管成形术损伤小,但难以取得有效、持久的治疗效果,因而自1991年开始,支架植入逐渐成为治疗肺动脉分支狭窄的主流。植入支架可以有效地解除狭窄、消除跨狭窄段压差、降低右心室压力以及改善心功能,长期随访数据表明肺动脉支架植入术总体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随着新型支架
目的探讨多种羧化酶缺乏症(MCD)2种类型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尿液有机酸分析、外周血生物素酶(BT)活性测定、BT及全羧化酶合成酶(HLCS)基因突变分析进行诊断与分型,对15例MC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随诊。结果1.MCD 15例患儿尿GC/MS分析见乳酸、3-羟基丁酸、3-羟基异戊酸,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甲基枸橼酸及3-羟基丙酸。其中14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中发生PPHN的92例为PPHN组。根据患儿情况,以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同期无PPHN的新生儿窒息患儿92例为对照组。除外由于其他严重并发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肺出血、新生儿重症肺部感染、膈疝等引起的肺动脉高压。通过查阅新生儿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