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是做人的根本身心修养是做人的根本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c1989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几千年人类基本的错误观念。中国历史上有多少状元?你们知道几个?现在都要考清华北大,一百年后大家知道清华的第一名是谁?
  “我的同龄人,当时都想出国读书,我顽固地想学中国文化,我说你们去外国读书,把他们的书翻译过来,我看就可以了。”
  南怀瑾说,自己是“顽固地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老顽童”。
  一袭深蓝色棉布长袍,翻出雪白的袖口,一头银发,一根根向后梳得一丝不苟。右手的拐杖,只有在上下讲台时才拄一下地,平地走路就提在手中,步履轻盈。
  他每次出场必有弟子陪伴,不离左右。弟子中有家资万贯的商人,也有一身道袍的方外之人。他讲课时,弟子们就坐在下面,吃饭时,弟子们就坐在身边。
  每天晚餐时,他会在餐厅出现,看着与他同桌的弟子们吃饭,他常悠闲地吸烟,有时喝一点稀粥。
  2009年10月上旬,《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受太湖大学堂邀请参加了其开办的禅修课,在太湖大学堂几日,听南怀瑾先生讲课,与其共餐,聊天,并就有关问题向老先生请教。
  
  “你拿着手枪,我拿双筷子,我也能制服你”
  
  南怀瑾1917年出生于浙江,少时受过严格的私塾教育,一生有从戎、修道、经商、执教的丰富经历,又因其精通儒、释、道各家经典,著有《论语别裁》《老子他说》《易经杂说》《金刚经说什么》等多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著作。2006年,其暂居于太湖大学堂,著书立说,少与外界接触,也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
  听说记者姓柴,他说:“几百年前赵家欺负你们家孤儿寡母,抢走了柴家的江山。”(指赵匡胤陈桥兵变篡夺后周皇权的历史。)
  谈到写文章,他说:“文人写文章有一个限度,到某一个程度打死了都不说。汉武帝把司马迁阉了,他应该把汉武帝骂得狗血喷头啊,但是没有,他写刘邦有屁本事啊,可是读了史记,没有觉得他在骂人,这是太史公的笔法。”
  “做新闻记者很苦的,真话不敢说,假话不愿意说,你看多苦啊。”他又向记者调侃道。
  禅修期间,每天下午和晚上,南怀瑾都给家长们讲课,除10日晚讲《楞严经》,其余时间都讲有关教育的问题。
  讲课时,南怀瑾语速颇缓,语气像话家常,上下五千年如在眼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几千年人类基本的错误观念。”在讲课中,南怀瑾多次说,“从古至今,外国也一样,这是一个自私的想法,天下事为什么要你的儿女好,别人的怎么办?中国历史上有多少状元?你们知道几个?现在都要考清华北大,一百年后大家知道清华的第一名是谁?”
  “孩子成长要靠自己,不要过分要求,让他自由发展。教育不在于他将来成功不成功,先希望他长大做个好人。什么叫修佛修道?规规矩矩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有好的人品和教育修养。”
  他接着阐发道:“古语说‘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孩子将来能有自我谋生的技术,比如做木匠、泥水匠,跟学问、身份、地位没有关系,这是起码的。学问归学问,吃饭归吃饭。中国原来有很多有学问有本事的人,但是不出来做‘仕’的,因为他有谋生的本事。
  朱熹的祖师爷程颐、程颢,在成都悟道,他们的学问从哪里来的呢?箍桶匠,在街上做箍桶生意的,二程遇到他,哦哟,大学问家,跪下来拜师,他(箍桶匠)传他们易经,箍桶匠的名字叫什么,没有留下。中国的十大商帮中,徽商列在首位,当地有句俗语,‘前生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向外一丢’,孩子长到十二三岁就出门谋生。”
  因南怀瑾深居简出,外界有人打着他的招牌大谈私塾,甚至办了只读古代经典的学校。对此,他纠正道:“现在社会上大家带领儿童读经,乱读。儿童读经,我在台湾提倡了几十年,李素美、郭嬗晏她们到不发达地区去推广,现在差不多普及了。但是大家不要弄错了,不要把读经和学习现代知识技术对立,不要以为读经可以代替做人做事的修养,不要以为读经就可以当饭吃了,也不要每天读很久,读烦了,反感了,一二十分钟快乐地朗诵慢慢就容易背下来了,不要变成负担。”
  “外面有人说我提倡私塾,主张专门读古书,那是害死人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私塾’是民国以后出来的名词,与公立学校相对的。推翻满清以后,我们学习西方的教育体制,国家为了普及教育,成立了教育部,学校由国家办,如果私人家庭办学,不是政府登记申请,叫做‘私塾’。现在为什么要标榜私塾呢?为什么一定跟时代、跟政府对立反抗呢?我们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政权,不管它好与不好,交给历史去评论。我们做现代人,遵守现在政治法律社会规则,慢慢地改嘛!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是向政府立案的。”他接着说道。
  孔子的教育也是分科的,‘礼、乐、射、御、书、数’,孔门当年还有四科:‘德行’,做人的道德、品格;‘言语’,要懂外文、中文、方言,狭义说是学会说话;‘政事’,懂得做事,如果出来做官可以做得很好;‘文学’,文章写得好。我们(大学堂)中文、英语、算术各种科学都在学。不能死读书,外面的事情都要知道。”在与记者的谈话中,南怀瑾还谈及六十年国庆大阅兵的事情。
  一次讲课时,南怀瑾指着座中的一个人说,“李(李传洪)老板是个博士,从来没有好好读书的(‘死读书’),但是功课很好。”
  “还有一个我,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文凭,但十八般武艺都会,我十七岁曾经拿过武术比赛第一名。别看我现在手里拿着拐棍,(当年,即使)你拿着手枪,我拿双筷子,我也能制服你。”
  
  身心修养是做人的根本
  
  “这个静坐(打坐),不是修道也不是修佛,而是中国文化传统几千年来的人生修养,最基本的东西,在中国文化中叫修心养性的方法,简称‘心法’。不要看到静坐(打坐)就是学佛学道了,那就笑死人了。”禅修的几日,打坐是课程中的重点,南先生第一次讲课时就这样船释。
  讲堂的讲桌上摆着一尊象牙佛像,讲课中,他忽然停下来指着佛像说:“为什么放尊佛像在这里,我怕人家拜我,我不是佛,只是普通人,你别拜我,你拜他,你拜我也拜。”
  《瞭望东方周刊》:在太湖大学堂国际学校的教育中为什么这么强调身心修养?
  南怀瑾:身心修养是做一个人的根本。不论你是什么职业,什么地位,只要你做人,都是以此为基本修养的。这是中国的教育根本。
  上古在轩辕黄帝以后,唐尧、虞舜、大禹这三代,除了传国家以外,也传心法。有十六个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心惟危”,现在国家给你去管了,你要注意呀,人心太危险了,坏的太多了。
  “道心惟微”,你做帝王的,要修养自己的心性学问,思想情绪太难,太微妙,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你要找出 心性中道德方面的功能。
  “惟精惟一”,这是修养功夫了,你的心念不要乱,万事要很精细精到,心性要专一,有一点不小心,就容易向恶的方向走。后来佛学传过来,佛经上有两句话“染缘易就,道业难成”,我们习惯被社会环境、被外在的物质诱惑,或者被情绪、思想迷惑,容易把清静自在的心性挡住了,一个人学坏非常容易,要回过来恢复“性精惟一”的境界、修养,很难。
  “允执厥中”,慢慢修养到中道境界。“中”不是中间,是恰当。譬如善与恶,是与非,好与坏,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相对的。把握中道,不是说偏向善就完全对,要治天下,有时候也只好用“不善”的方法达到“至善”的目的,这就靠智慧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天下乱了,那个时候不但中国乱,印度也在乱,欧洲也在乱。这时候中国出来孔子,孔子整理六经,但最重要的是传心法,孔子怎么讲?“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死后,他的心法弟子是曾参,曾子著《大学》,我前几年出了《原本大学微言》就是讲这个。“大学”就是大人之学,是讲身心修养的。所以“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纲要,是身心修养的“三纲”。下面接着讲修养阶段程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为什么要静坐。我叫它七个阶段:知、止、定、静、安、虑、得。这个修行不一定要静坐,不一定要盘腿,随时都可以修养,站在那里也好,走路也好,都可以修养心性的宁静。
  《大学》接下来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身心修养是做一个人的根本。
  
  一百年来教育没目标
  
  “我常说我们这一百年来教育没有方向,没有目的,究竟想要我们国家的孩子学成什么样子?教育方法也有问题,所以我们要重新思考。《大学》讲的内容,就是触动中国教育的一个方法。什么是教育的目的?先教做人。做人从什么开始啊?从心性修养开始。”南怀瑾对中国教育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观点明确。
  “过去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坐着,学生站着,现在跟西方学习的,学生坐着,老师站着,我看将来,学生睡着,老师跪着。”一次在开讲之前,南先生如此调侃。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也在研究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
  南怀瑾:我曾公开讲过,现代教育没有方向的。现在大学生那么多,就业有问题,教了知识,没有教他谋生的技能,(毕业了)按理说应该贡献社会,但是现在找婆家(工作)也成了教育部的责任,这是什么社会啊。现在几千个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希望到北京、上海,拿高薪,他自己的本事能不能拿到高薪,自己也不清楚。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是在一百年前改革的,学习了西方的教育制度。
  南怀瑾:一百年中(教育)有五次改革,这个说出来要扒皮,我不愿意扒一些人的皮。教育没有目标的,基本的都是错误的。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传统教育中很注重“人”的教育,讲究修身养性……
  南际瑾:修身养性是传统教育的一部分,后来推翻旧的教育以后,一个学校(负责)修身养性主要有三个部分,教务,总务,训导。训导就是人品的修养,现在还离不开,但后来把训导变成政治,就完了……这个问题跟你谈不清了。
  《瞭望东方周刊》:对于人的品德修养的教育应该是家庭、社会、宗教和学校同时起作用,你觉得学校可以承担那么多吗?
  南怀瑾:学校当然可以承担,现在学校哪有管这些啊?你刚才讲的几个方面很好啊,但现在很多中年以上的家长本身就没有资格做家长啊。他们受白话文教育开始,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都没有,西方的也不懂,大家向钱看,赚钱,买房子,买股票最重要,怎么教育啊?求人不如求己
  “我从小读书时,我的老祖母告诉我:‘孩子啊,读书可以,不要去做官啊,’因为古语说‘一代做官九代牛’,你这一辈子做官,你来生要九次变牛还债,因为做官容易犯错误。现在没有这个观念了。”一次讲课中,南怀瑾讲起他小时候接受的教育。
  一日晚饭后,有来自美国、智利等国家的管理学、物理学、人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者在座。座中,麻省理,工大学一位教授彼得-圣吉向南先生发问:“现在科技文明发展了,可是整个人类的道德堕落了,怎样重建人类的道德,与科技文明接轨?”
  南怀瑾答道:“科技文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生活上的很多方便,但没有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甚至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和烦恼。科技文明发展的同时,全世界东西方道德文化都堕落了。
  西方文化过去靠宗教,中国文化靠传统的道德观念,东西方有个共同点,人怕什么?怕因果。西方文化说好人死后上天堂,坏人下地狱。现在西方宗教衰退了,中国的文化道德也堕落了,所以现代人不怕因果。那么,过去的道德是以因果报应为基础,现在有没有道德呢?有呀,是什么?以经济为基础的所谓价值观,凡事都问有没有价值。不过,这个价值观是对现世的,不管死后下不下地狱。”
  开讲之前,因为在场的外国客人需要翻译,老先生说道:“30年前,美国人说全世界不懂英文活不了,30年后全世界人不懂中文活不了,(转向美国客人)不过,对不起,你们都老了,来不及学了。”众人皆笑。
  《瞭望东方周刊》:你说30年后全世界人不懂汉语没法活,跟前不久去世的季羡林先生的观点很像,他说21世纪西方不亮,东方亮。
  南怀瑾:这句话是香港以前的总督、彭定康之前的葛亮红讲的,他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说说而已,捧捧中国人,中国人就“拿着鸡毛当令箭”。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的文化传统在近一百年内被割断了,那么跟现代如何对接?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南怀瑾:对接不上,没有好办法。体制问题,说改革,改到现在改了谁啊?大家洗了个澡,换了个衣服,而体制就是身体啊,能改革吗?做不到,只好等机缘。
  《瞭望东方周刊》:从文化的角度呢?
  南怀不瑾:文化是个什么东西?文化是个空洞的名词。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有什么好办法吗?
  南怀瑾:现在很好啊,人家外国人都跑来学啊。你好好读书,人家就来向你学,很简单,求人不如求己嘛。
  中国历史上,南北朝乱了近300多年,一个国家分成两半,后来,出来一个人叫王通,隋朝的,他和隋炀帝的父亲谈,想改变世界,但做不到。就到山西等地讲学了,培养后一代。30年后出来的唐朝开国英雄,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李靖,文官武将统统是他的学生,才有唐朝的局面。太平天国乱了,罗泽南在湖南办书院,后来碰到太平天国打湖南,曾国藩带领书院学生出来带兵打仗。文化教育的力量在这里,不是求现在的。
  所以你不要担心,文化推广不如自己求学读书,影响后一代,像我们太湖大学堂培养这些孩子,撒种子而已。
其他文献
引言    日本普通工人住着四五十平方米的住宅,平均每两户多一辆汽车,95%以上的人家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包括农民在内都穿毛料子。  中国城市职工20多年没涨工资,人均住房仅3.6平方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仍是人们追求的“三大件”,农村尚有两亿人未解决温饱。  东京商店里商品50多万种,而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仅有2.2万种。  ——这是让1978年走出国门的中国领导人五味杂陈的落差,“相比之
8个月前,农凯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周正毅重出江湖的各种传闻不绝于耳。彼时的他,正刚刚走出“提篮桥监狱”,没有妻子悲喜交集的泪水相迎,只好悄无声息地坐车回家了。  8个月后,周正毅的生活再次回到三年前。因涉嫌行贿及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周已被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依法逮捕。这一次,同样没有妻子的挥泪相送。周妻毛玉萍因诈骗银行信用案,2006年1月被香港高等法院判囚三年半,目前仍在服刑。    自此,笼罩在“
如果说美国在世界上扮演着发动机的角色,中国则应当主动成为世界的一只“锚”,在世界出现问题的时候,承担一个稳定局面的角色。  外交学在人类的学问中被称为“生死之学”。纵横家苏秦就说过,“安民之本,在于择交”。一个国家的外交抉择常关乎国之兴衰乃至存亡。外交如果运用得当。则一个小国也可以“四两拨千斤”,合纵连横,在大国间获得生存之机,甚或游刃有余。而若一个大国强国不善于驾驭自己的力量,擴张无度,外交失当
“以前外地人上来常常问,一样的桑塔纳2000,一样的6块5一升油,我们那边1块2一公里,你们这儿为啥要两块?我只能说,没商量,就两块!交‘份钱’的时候谁跟我商量啊?”北京新月出租车公司司机陈稼祥说,出租车司机每天12个小时干下来,一个月也就2000块左右。  陈稼祥别无选择,“只要吃这碗饭,就得按单班5200,双班7100元交钱,除非你去开黑车。”在北京,只有投奔出租车公司,才能开上安着顶灯、车里
看到这组照片之前,长城两个字已成为抽象而遥远的符号。它是民族精神、国家脊梁、华夏历史等宏大词汇的象征,也频频出现在“申遗”、“世界八大奇迹”之类的新闻里,又以各个关隘的名称具化为中国旅行地图中一系列著名观光点。  田立的作品则展现出另一个长城一原来,它仍与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  在庄稼人的春耕秋收里,在老百姓的婚丧嫁娶里,在老人颤巍巍的摩挲下,在孩童朗声诵出的歌谣中,长城均以不同的姿态悄然出现。它
这几年,日本“剩女”征婚的方式也更加“疯狂”。从传统的婚介公司到现代的网络征婚,从婚介公司主办的男女派对到跨行业派对、城乡相亲(城市女士去农村相亲,日本农村有很多有钱有地,但是因生活方式局限而产生的“剩男”),宅男宅女相亲等等。  可是即便如此,日本的“剩女”还是很多。在《婚活时代》中,作者把“剩女”分为两种。一种是希望当舒服家庭主妇型。用老公的钱,每季买新的名牌衣服,每年一次去海外旅游。可是,能
王雪农/口述刘芳/整理  我出生在1948年的北平。父亲是国民党部队的军医,北平解放时随傅作义军队一起起义。解放之后,父亲被当作历史反革命,我们全家人的命运都受到牵连。  大姐是高中尖子生,可以上清华北大的,因为政审不过关,只进了一所地方的师范院校;二姐在艺术学院毕业后,本来已经被八一电影制片厂录取,但是军队部门对出身的要求更严格,在难以接收的情况下,将她介绍去了山西省话剧团。  我小时候本来非常
那些与中国合伙人保持了良好关系的日本企业家都告诉我,建立信任不是一两天的事。在中国做生意,他们都学会了仔细观察人,并且不会完全依赖中国合伙人,该自己做的事都自己做,让中国伙伴也觉得这个日本人值得合作  有这样一个统计数据:在过去lO年中,常住中国的日本人增加了2.7倍——1999年是4.3228万人,到2009年已经增加到12.7381万人。  随着住在中国的日本人的增加,在中国创业的日本人也增加
2009年以来,基金公司高额利润总体开始回落的趋势说明,基金持有人如果最终不能赚钱,基金公司的发展就会如同杀鸡取卵一样难以持久    逾8092万户基民,约2.44万亿元的基金资产,在2010年头四个半月沪深股市的反复下跌中,切实感受到了资本市场短期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截至2010年5月17日,上证综指已从2009年年底的3277.14点,下跌至2559.93点,累计下跌717.21点
对看戏30年的戏迷“霸王不别姬”来说,日前刚刚落下帷幕的第六届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以下称“青京赛”)更像是一场盛大的节日。连续11天,他都在电视机前看现场直播。  青京赛自1987年起举办,于魁智、李胜素、孟广禄等今日“名角”都是在最初两届中脱颖而出的。2008年12月18日结束的第六届青京赛,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院团的80名选手,分为武旦、老旦、花脸等九个组进行角逐,最终评出了24名金奖选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