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技能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liang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学校生存和发展壮大的生命线,也是一个永恒的研究主题。所以,应当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重心、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等质量保证体系,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技能研究
  一、精心地策划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课堂有机构成诸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对课堂教学的系统规划。是教师在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的基础上,统筹全局提出的教学具体方案,是教学艺术的核心。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准确把握几个基本点。一是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二是客观分析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内容。三是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拟定弹性的教学路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前不仅要广泛的收集资料,精心设计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而且各个教学环节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映和课堂变化情况灵活调整,使教学路径弹性可变。课堂教学面对的是独立的、有个性的学生,课堂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对教学方法的运用。
  二、创设问题导引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有机会思考,有机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导学实际上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导察、导思、导议、导练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主导者,现象的设置、思考的方向、问题的提出、解决的思路等等,教师都要精心设计,以拨动学生思维之弦,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如何创设问题导引学生思维呢?我的研究结论是:准确把握导引点。一是导引学生学会观察现象,抓住实质问题,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寻求,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二是导引学生善于思考,找准关键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留出一个空间,让学生运用分析、综合、归纳、判断等方法去思考、去讨论、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气氛是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的相互作用,构成的心理环境的综合反映。它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及学生个性发展。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呢?我的研究结论是:准确把握三个烘托点。一是要以良好的心情走进课堂,饱满的激情进入角色。二是巧妙运用教学诱导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来源于教师的诱导。教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循循诱导,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还需要渲染。在于对学生的感官形成一种感染力和冲击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还需要学生去感受课程内容的深刻含义,领会每章每节的重点和难点。在感受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浓郁的思考问题的气氛,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同时也可相应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三是适时调控课堂教学节奏,起伏变化,潮起潮落。在课堂教学中,应有起伏变化,起如飞涛,落似退潮。这样便有了鲜明的节奏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使整个课堂气氛也会随之充满活力和生机。
  四、注重精湛的课堂教学语言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艺术性就在于好的教师能在教学上给学生以行为美和亲切感,创造出一个融洽的教学氛围,引起学生的共鸣,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而这一切的实现,都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来完成的,因此,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细胞,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直接因素。我的研究结论是:教学语言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有声语言,指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使用的口头上的语言。在教学中,讲述时要做到情趣盎然,语言富有感情色彩。教师的语言有时平中有奇,适时撩拨学生的思考和好奇;有时流中有断,“断”出一段空白,让学生去填充涂抹,至于填充的是否实在,涂抹的是否协调,老师并不看重,看重的是学生动脑思考没有。二是无声语言,指教师在教学中的教态、手势、板书、表情等等。两者在教学中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配合运用的,好的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启发性和趣味性,能够融学科知识、语言艺术为一体。把教学语言恰如其分地运用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将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适时调控课堂,挖掘学生潜能
  课堂教学中,适时调整控制好课堂的教学状态,激活教材,提升教学内容的生命性,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良好的课堂气氛就是严中有活,活中有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教材就是煤炭,教师就是火花,煤炭一经火花点燃,它们将释放巨大的能量,燃烧成熊熊烈火。我的研究结论是:准确把握三个激活点。一是激活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注重教学的连续性,注重问题设计的真实性,注重沟通的实质性。教师用“专业问题” “生活情境”的“加法”思维方式来体现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沟通。二是激活教材知识与学科知识整体的、内在的、结构的沟通,以整体结构的意识“激活”教材,按其内在的分类特征组成一个整体,使学生先整体感悟认识再局部地把握知识。三是激活教材知识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知识过程的沟通。激活学生,就是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自身是富于潜能的个体。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敢于发问的环境,以锻炼学生提出问题的功底。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点点滴滴“创新性思维”的火花,潜心启迪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教学改革和发展中倍受关注的主题。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能力、记忆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动手能力等。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全力挖掘学生潜能,巧妙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的社会合格人才。
其他文献
很偶然的一次空余时间,我读了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两斤红糖》,对文中作者的孝心感触颇深。于是我把文章拿到班上去念给孩子们听,原想只是读读而已,没想到,孩子们兴趣高涨,听得投入专注,当读到动情处,几个孩子竟然伏在桌上抽噎不止。当时,我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如何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如何有效地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并不是很困难的事。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如何正确选择文本,给予正确的方法指导。  由此,我想到作
期刊
散文在初一年级的课本上已经开始出现了(并且篇目数量增多),但对于学生们来说,初次学习散文感到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学,又不知怎样去学才能读懂课文,面对这一难题,我针对此现象,谈一点自己的见解,可帮助学生指点迷津。  散文一般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怎样阅读散文呢?怎样才能把散文学好,本人认为理清“形”,清晰地理清作者思路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文章都读不明白,就谈不上把握全文的主旨——神
期刊
目的:观察评价腰痛膏方及整脊手法治疗退变性腰痛的疗效,为指导中医药治疗退变性腰痛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方法:本研究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科门诊收集符合退变
【摘要】作为一个教学者,每个人都希望通过不断探索、积累、创造,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它是目的性与情感性的统一体,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往往体现了一个教师独特地审美情趣和个性特征,它不是单独的模仿别人和盲目的生搬硬套,而是闪烁着智慧和艺术火花的独特创造。  【关键词】教学风格个性角色艺术美  教学风格,是由教师的教学语言、仪态、讲台形象等构成,并通过教学活动体现出来的一种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可以说没有人能在没有信息的生活中生存,信息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带有意义的符号,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驱动力,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在小学的信息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创新发展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信息教学的最佳效果。  【关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教研工作越来越引起关注,如何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也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随着校本教研工作的纵深推入,本人结合在教学工作的实际经验,就如何推进和深化“校本”教研,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理解校本教研  要想正确理解校本教研,必须搞清楚校本教研的“位置”和“特点”  
期刊
三年级起步作文是在一、二年级看图写话基础上的作文,在作文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稍有不慎,将会导致学生的厌写情绪以至于影响今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发展。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怎样上好三年级学生的起步作文,让学生的作文有一个好的开始呢?怎样为学生打开写作这扇大门,让他们乐于表达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起步作文教学的思路。  一、攫取生活中的作文素材,丰富学生的真实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