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ansi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原发于支气管黏膜及其腺体的上皮细胞,因此也称支气管肺癌。我院自2004年至今,共收治肺癌患者50例,均康复出院。为使病人很好地配合手术,使手术成功,注重术前术后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手术前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50例患者,男42例,女8例,年龄45~79岁,平均62岁。术后病理均为小细胞癌,其中一侧全肺切除术18例,肺叶切除术32例,住院天数10~18天,平均住院14天。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慌心理,护士要加强与病人沟通,实施耐心的心理疏导。向病人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及成功的病例,以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饮食护理:能正常进食者,鼓励进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以保证充分的营养供给,提高机体抵抗力。
  吸烟患者入院后嘱其立即戒烟,指导患者练习腹式呼吸及有效咳嗽,以利于术后肺膨胀的恢复,预防肺部并发症。
  
  术后护理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多参数心电监护,持续高流量吸氧(3~5L/分),每15~3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1次并记录,麻醉解除遵医嘱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病人的神志,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切口敷料有无渗湿,有无四肢湿冷、口渴等。
  呼吸道护理:要密切观察呼吸状态、频率和节律及血氧饱和度,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有无缺氧征兆,术后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并给予叩背及雾化吸入预防肺部并发症,若上述方法无效,患者的分泌物又较多时,可采用通过支气管纤维镜下吸痰的方法。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引流瓶,保持引流畅通,1~2小时挤压引流管1次,以防血块和纤维素凝块堵塞管腔。观察记录引流量及性状,一般开胸后2小时内约200~300ml,24小时≤500ml,血性液体渐成为淡红色及至血清样为正常。
  早期运动训练:早期活动可预防坠积性肺炎及静脉血栓形成,手术日麻醉恢复后,即可指导并协助患者开始活动,在上肢和肩关节进行活动范围内的练习,从术后第1天起用健侧握住系在床尾栏上的绷带自行坐起,术后48~72小时拔管后可下床活动。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伴有焦虑的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伴有焦虑的抑郁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帕罗汀单盲对照治疗8周。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第2周时两组HAMD、HAMA总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且不良反应少。结论:西酞普兰治疗伴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1月期间所有经病理学确诊的Ⅲb期胃癌患者(根据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标准进行TNM分期),在甘肃省肿瘤医院胃肠科、肝胆科行手术治疗的Ⅲb期胃癌患者,及未行任何治疗的Ⅲb期胃癌患者,选择胃窦及贲门部病变。排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实施手术排除全胃切除。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50~70岁,平均58岁,腺癌29例,鳞癌6例,腺鳞癌3例。
期刊
公安民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工作是公安队伍选人、育人和用人机制的一次全新探索。招录对象、培养目标和从事岗位等方面的转变,对公安院校的课程建设方面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