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路径探究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huangjia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新观点为基础的新型产业,是21世纪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文化创意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黑龙江省具有独特的边疆文化和寒地文化,且正处于产业转型期,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作为连接文化与市场的纽带,对于培养和输送创新型人才责无旁贷。基于此,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研究,探讨二者融合发展的策略,初步提出二者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期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方向提供参考,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关 键 词: 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逐步呈现繁荣之势,文化创意理念的引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和创新人才的规划培养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高校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是文化与市场之间的纽带,承担着为文化产业培养和输送创新性人才的重任。黑龙江省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到,要全面建成“六个强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其中就包括文化强省。因此,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要紧跟发展步伐,在与文化创意产业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探索融合路径,促进院校学生培养同企业挂钩、同园区联结、同产业融合。
  一、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现状
  “文化创意产业”是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文化产业,是通过应用知识创造财富的典型代表,具有知识集聚性、深度融合性、价值增值性以及与时俱进性等特征,并且自带高附加值、大容量就业机会等固有属性,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甚至将其列为战略性的高度。随着“文化强国”战略以及文化自信等思想的提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占GDP比重日益上升,特别是在推动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1中是我国2015—2019年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增加值及其GDP占比情况,由此可见,文化产业近几年发展速度之快。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划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为文化服务业、文化制造业以及文化批发和零售业,“资料显示,2019年,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占文化及相關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3.4%,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1],而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与上年相比,均有所下降。以上表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国家文化产业竞争力、培育国民经济新型增长点的重要举措。
  (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也随之发生变革。首先,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越来越精细,并且配套相当丰富的培养计划,但是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技能轻创意等现象,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基础理论课程占据的比例较大,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培养不足。美术类课程较多,更注重对学生美术性技法和技能的培养,而对于设计方面的培养不够充分。其次,在招生规模方面过于追求生源数量,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质量,很多高校将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创收的专业,并没有结合本地区特色和文化产业发展制定适合学校的招生计划,导致国内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趋向同质化、学科化。最后,在资源方面,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较为严重的师资不足、学生素质普遍较低、教学模式相对保守等情况,一定程度制约了艺术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二者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在与文化创意产业长期碰撞的过程中,二者也正处于不断融合,走向互利共赢的过程,但是目前二者在融合发展的方面仍然存在着几个问题。一是自主意识不强,产学平台搭建及对接相分离。高校是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人才的来源,同时产业也对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二者都存在观望心态且有时将自身对于市场和人才的理解放大化,在产学平台搭建上流于形式,在产学对接上存在惰性。二是融合深度不够,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脱节。正是由于产学平台搭建的实用性不强,造成联系对接不畅,导致双方对彼此的意图和需求了解不够深入,进而造成高校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过于侧重技能而忽视了创新创意理念,与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和创造力的需求相脱节。
  二、文化创意产业为黑龙江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带来的机遇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文化产业系列指数”数据显示:从综合指数结果来看,2020年度综合指数前三的省市分别是:北京、浙江、广东,且北京市在“十三五”期间连续5年保持第一,浙江省连续三年位列第二;从资本活跃度结果来看,黑龙江省在2020年度资本活跃度中排名第一,并且根据大数据显示,2020年以黑龙江、海南、广西等为代表的边疆地区的文化产业资本活跃度非常高,由此可见,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正快速发展且势头强劲[2]。
  (一)二者的互动关系
  从教育和市场的角度来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是一种互为补充的互动关系,一方面,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支撑,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培养和创造能力训练等方面,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顺利转换、教育与市场的顺利对接,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更丰富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黑龙江省资本活跃的文化创意产业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为创新能力的施展提供了平台,帮助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逐步走向成熟,让教育成果顺利转化成服务社会的资源。
  (二)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机遇与创新
  从西方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独特的价值观,对艺术教育的影响深远且持久;从近年来我国各省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分布逐渐凸显,尤其是各区域中心城市的迅速崛起,各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蓬勃发展,更加印证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带动力和牵引力。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主要是缺少专业化、创新型人才,故要以健全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艺术设计教育发展为重要突破点,结合黑龙江省高校实际情况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探索培养“创意人”[3]: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二是聚焦智力优势,加强对优势智力资源的集中整合,打造高校艺术教育创意产业高地;三是贡献理论支撑,强化对艺术设计教育理论的更新和完善,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发展思路参考。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是新时代下高校寻求办学特色、提升整体水平、实现长足发展的一条良好出路。   三、黑龙江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路径
  艺术设计教育属于文化范畴,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良好有利的契机,同时也对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不仅促使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快产学融合,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也激励其积极创作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探究黑龙江高校艺术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搭建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平台
  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文化创意的集聚区,是产学融合重要的平台与桥梁,黑龙江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要充分把握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文化产业的重要机遇期。加强与文化创意产业纵深融合,共同探索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业挂钩,与园区联结,在人才支撑与培养、校企合作、“组合发展”、教师互联与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智力成果的转化,为实现二〇三五年“文化强省”远景目标提供重要支撑[4]。
  (二)强化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资源
  高校和文化创意产业双方要加强对各自优势资源的整合。文化创意产业要提高对创新型人才的包容度[5],在注重创意思维的同时,加强与高校合作,为高校提供文化创意教学资源,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素质较低的问题。高校要主动探索,积极构建文化产业融合的课程体系:在教学模式上,注重对学生创新型思维的启发,加强思维训练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素养;在教学内容上,有针对性地加入黑龙江特色文化、边疆文化以及少数民族文化和冰雪文化等,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丰富学生的创意设计题材;在教学观念上,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和服務文化创意产业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设计成果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而创新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服务形式。
  基金项目:本文依托于2019年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黑龙江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研究》,项目编号:GJB1319135。
  参考文献:
  [1]罗雪.文化创意产业与当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关系初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7):156.
  [2]王颖.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01):156 158.
  [3]王威.浅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促进[J].知识经济,2016(09):81.
  [4]杨漾.地域文化与黑龙江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融合[J].美术教育研究,2013(08):92-93.
  [5]曾繁文.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EB/OL].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9707341,2021-02-03.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人们对于生活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品质。时代的发展使科学技术也在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既是生产的内在要求,也是为了能够满足人们对产品物质方面的追求,服务于人们的需求。从根本上来说,科学技术是对这个世界的探索,能够衍生新的产品,获得更多功能。而艺术是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人类将情感寄托于艺术,用艺术抒发并记录
摘 要: 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诉求下,通过对中国“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文化内涵的分析,发现广义的“师徒传承”美术教育,可以分为以美术技能、技法为中心的“师徒传承”和以“艺术观念”为中心的“师徒传承”。而作为以“机器”为本质属性的人工智能,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只能代替一些以美术技能、技法为内容的“师徒传承”美术教育,不能取代以“艺术观念”为中心的“师徒傳承”美术教育。这为中国“师徒传承”美术教育在人工
摘 要: 步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出现了广阔的运用空间。时至今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所依赖的必要手段。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之下,数字媒体行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动态视觉传达设计作为该行业的专业化技术体现,也在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因此,本文结合动态视觉传达设计的实践应用成果,对于其在数字媒体中各个领域的运用进行概述,并且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技术性分
本文针对艺术设计类本科专业特点,秉持知识传授、能力提高和价值引领的“三位一体”教育理念,构建由“微课程”“微载体”和“微环境”组成的“三微一体”新模式,以适应“微
摘 要: 对于职业教育从业者而言,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各个学科的特点与优势,结合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策略以及办学理念进行灵活调整,培养学生的匠人精神。美术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匠人精神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分析匠人精神内涵为切入点,围绕如何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匠人精神的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关 键 词: 美术教育;匠人精神;职业
摘 要: 高中学生学习音乐技巧需要通过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方法的合理与否关系到学生学习能力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征便是其基于教学的基础上,将音乐理念与人的真实情感进行了融合,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改变过去以唱为主的教学方式,使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本文重点研究了高中音乐课教学中应用奥尔夫
摘 要: 文章通过对财经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和研究,进一步探索艺术类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加大创新艺术专业跨学科、跨专业联合培养,真正落实艺术设计财经类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对艺术设计课程的研究,使其符合艺术类培养人才的规律和特点。本文从财经类院校艺术学院的跨学科、跨专业联合培养的新模式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角度去思考,对未来学科的发展和课程设置是否多元提出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