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艺设计中树木给人的艺术感觉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qcd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对于树木和森林的感觉是包含深刻艺术品位的。森林包括森林景观、森林意象、森林意境三个层次的图景。森林景观是指自然本体,属现实世界、物质世界,给人审美感受是悦形;森林意象是指艺术本体,属艺术世界、情感世界,给人审美感受是逸情;森林意境是指哲学本体,属可能世界、理想世界,给人审美体验是畅神。人们需要物质世界,也需要情感世界,更需要梦和理想世界; People’s feelings about trees and forests are deeply artistic. The forest includes three levels of landscape: forest landscape, forest image, and forest landscape. Forest landscape refers to the natural ontology, which belongs to the real world and the material world. It is aesthetically pleasing to humans. The forest image refers to the art noumenon, which belongs to the art world and the emotional world. It gives people a sense of aesthetics to be lithe and the forest conception refers to the ontology of philosophy. It is a possible world, an ideal world, and an aesthetic experience is a god. People need a material world, they also need an emotional world, and they need a dream and an ideal world.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受西方理论影响,部分学者质疑中国是否真正存在悲剧.本文从悲剧的特殊性和一般性两个层面对中国悲剧进行哲学思考,说明在中国文学艺术中,悲剧的存在历史悠久.
对于"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必须进行具体分析,才能真正把握其科学内涵."以人为本"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既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主体问题的深刻认
如果说叔本华的悲剧人生思想主要在于为人类提供了一种以悲观主义的视角审视人生的途径,那么尼采对悲剧的阐悟则是教人从悲观中走出,更准确地说,他为人类提供了一种积极的人
生态问题是21世纪人类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得不面对的生存悖论.现实的严峻性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期望从理论层面上寻找解决生态问题的良策.通过研究以马克思
企业如何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是企业所要面对的永恒问题.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先后出现过战略定位学派、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多变和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越来越
本文通过正确认识并改进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意义,分析改进高中化学工作上的教学理念,找出改进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以创新化学模式教学为主,激发学生兴趣为辅;加强试
情绪性工作研究从研究重点的变化出发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回顾以往研究,指出最新趋势:(1)情绪性工作概念研究由情绪管理深入到心理操作过程、由人际交往拓展到人际情境;(2)研究
卢梭和福禄培尔在西方教育史上是很有影响的人物,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和卢梭的教育思想在顺应儿童的天性,教学方法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教育阶段性上的划分是一脉相承的,
本文从宗教视角出发探索小说中人物的人性,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人物内心的情感冲突以及宗教对人性的影响作用,进而阐释作者浓厚的东方宗教情愫及其对人性的悲悯。 This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