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晨僵也要警惕风湿性多肌痛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12685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湿性多肌痛,是一种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因素及病毒感染相关的临床综合症。其在西方国家患病率较高,仅次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老年骨关节痛。而在我国患病率很低,临床报道病例很少。所以,人们的认识往往不足,易被临床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老年骨关节病等。
  为了避免和减少对风湿性多肌痛的误诊或漏诊,人们需要把握好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特点,以便早发现与合理治疗。

  国外资料研究表明,风湿性多肌痛主要具有以下7个临床特点:
  1.老年人为主要发病对象,平均患病年龄超过50岁。年龄越高患病率越高,70~79岁年龄组的患病率是50~59岁年龄组的6倍多。
  2.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4倍多。
  3.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呈现逐渐加重的四肢肌肉僵硬与疼痛,并伴有全身不适、乏力、体重减轻和关节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其中,以肌肉僵硬与疼痛,以及关节痛为主要症状。
  4.清晨起床时肌肉僵硬最为明显,称为晨僵。风湿性多肌痛的晨僵具有进行性加重趋势,往往较其他风湿性疾病表现出来的晨僵现象更为突出,且持续时间长,严重者达2个小时以上仍未见缓解征象。另外,晨僵大多与关节痛合并存在,发生部位也大致相同,都是以大关节为主,常见有肩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等部位,极少累及手指关节、腕关节、踝关节等小关节。
  5.肌肉疼痛的体征也很突出,具有对称性的特点。通常以肩带肌疼痛最为多见,其次是盆带肌、颈肌和上肢肌。初起时肌肉疼痛容易缓解,休息或理疗即可减轻症状。然而,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尤其是在劳累、受凉和感冒时疼痛加剧且不易自行缓解。尽管肌肉疼痛显著,但查体时并无肌肉压痛,也无肌力下降,为又一个临床特点。
  6.老年人一旦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持续4周以上而没有缓解迹象时,就应考虑风湿性多肌痛的诊断。同时注意与多肌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和感染性关节炎进行鉴别诊断。
  7.有效治疗药物为糖皮质激素。首选药物为泼尼松,每次5~10毫克,每日2~3次,口服。临床观察表明,用药后可在数日内使症状迅速缓解。当病情缓解后要逐渐减量。稳定期只需每日5毫克进行维持治疗。通常需要维持治疗1~2年方可达到长期缓解之目的。
其他文献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呼吸困难,并伴有喘鸣音的呼吸系统的慢性过敏性疾病。属中医“哮证”范畴。其发生多因宿痰内伏于肺,再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出现此类病情多是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和对外界环境刺激不耐受。临床上可分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又分为寒性哮喘和热性哮喘。单纯的药物治疗只能暂时性地控制病情,病因得不到治疗,治标不治本,若能对症配合药膳食疗,常可收到较好的效果。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