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过去人们片面地认为篮球比赛主要消耗身体能量,只要有良好的运动素质和熟练的技术,在比赛中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而现在科学证明,在训练和比赛中不仅消耗身体能量,而且也消耗心理能量。篮球比赛是在良好的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的基础上,辅之以系统的心理训练才能取得篮球运动训练的良好效果。本文通过对运动员在赛中常出现的心理因素的分析结合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相互沟通,来全面分析运动员赛中的心理调控。
【关键词】篮球 运动员比赛心理调控
前言
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竞争十分激烈的运动。运动员除了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掌握精湛的技术战术外,还要具备较強的篮球意识和较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在比赛中控制自己,调动对方,从容地驾驭比赛,达到夺取比赛胜利的目的。本文在分析体育院校篮球运动队实际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心理训练与调控理论,研究篮球运动员赛中的心理调控问题,以期从理论上分析心理调控的一些问题,以对教学训练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心理学有关的相关资料,获得分析的基础。
1.2 逻辑分析法:
对在比赛中运动员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2 分析探讨
2.1 赛中心理调控的作用
良好的篮球意识和心理状态是一个队在篮球比赛中成熟的表现。攻守瞬息万变,运动员能否冷静的控制自己,及时地观察对方的战术、技术、体力、意志、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弱点,采用有效的对策扬我之长,攻彼之短,创造出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战机,以果断准确的判断,巧妙成功的配合,去战胜对方。
2.2 比赛中运动员常出现心理因素
通过观看比赛,查阅文献资料发现高水平的运动员比赛中出现的心理问题高于低水平的运动员,可能是由于心理因素在不同层次运动员发挥的作用不同,作用效果不同而引起的。其中 概括出比赛中运动员常见的一些不良心理因素。(1)比赛前领导、教练无形中给运动员增加不必要的心理压力。(2)教练员的赛前作战方案或训练与运动员的想法不一致,造成烦躁逆反的心理。(3)因往届比赛中获得过好名次而背上思想上的包袱。(4)在比赛中遇到了老对手,造成怕输球的心理因素。(5)由于在比赛中对方突然出现改变战术或赛中反复改变战术给运动员带来场盲目心理。(6)在赛中对出现新的主力队员而缺少应变能力。(7)队员之间的不团结,或者在比赛场上相互责怪而影响整体配合。(8)主力队员因犯规被罚出场,使场上队员信心剧减等。
2.3 比赛中运动员产生不良心理的调控
尽管在比赛中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变化的因素很多,但是只要我们在训练多加强心理方面的训练,多掌握比赛知识,是能够排除这些不良干扰的。因此,先了解掌握各种干扰队员正常情绪的根源,其次要以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再加上教练员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计划,这样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自控应变能力必然会增强。那么如何调控运动员不良心理因素呢?笔者认为应由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3.1 正确对待处理身体接触
篮球比赛紧张激烈,双方运动员在规定的场地内比试技术,拼搏体力,可以说是技术和智慧的较量,是意志和力量的抗争,这就不可避免的要发生身体接触。而有些身体接触是规则允许的;有些则是规则不允许,但是这些身体接触都属正常现象。所以一个篮球运动员应该预见到比赛中就应该出现身体接触,从而适应。尤其是高水平运动员,得分能力强,支配球能力强的主力选手,更应该提前预见到自己在球场上会成为对方重点防守的对象,对方在防守自己时,避免不了会出现一些碰撞,甚至会使用一些犯规动作,来影响自己的技术动作,或激起自己情绪波动。这些情况的出现,赛前运动员都应有所预测与准备,当比赛中出现时就不会急燥,心平气和地对待对方,从而正常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2.3.2 正确对待同伴
篮球运动是一集体项目,一个整体由12名队员组成,它需要彼此之间密切配合,团结协作的精神才能夺取胜利。一个人技术水平的发挥,在没有同伴的配合下,是很难达到理想结果。可以想像,场上5名队员谁获得球后就独来独往,不给同伴传球或者不给同伴掩护来制造得分机会,这个队一定不会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取得胜利,所以在比赛中当同伴出现失误时,就不应该埋怨给白眼,而应该互相鼓励。
2.3.3 正确对待比赛胜负
场上运动员的体力消耗很大,出现思想情绪波动,是努力向上,还是放弃;这种来自大脑的各种中枢信息,如果是对过去成功经验的反射,则会增强其信心和斗志,继续努力;如果是对过去失败的重现,使这种错误表象活跃起来,情绪马上就会焦虑、急躁。这种情况下运动员必须建立正确的思维定势,要以积极的内心想象占据自己的头脑,从而防止认知因素的不良影响。要以正确态度看待胜与负,在比赛中只要竭尽全力发挥了自己的真实水平,胜与负到最后并不是很重要的。
B 倍的效果。定期带领队员与不同队进行比赛,赛中进行指导、分析,赛后进行总结,分析每个队员在赛中的表现,指出优缺点。在赛前集训,教练员科学安排训练计划,分析实力不同的队在场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练习
3 结论
良好稳定的情绪是进入最佳心理状态的关键因素。它能使运动员进入沉着、冷静、勇于拼搏的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运动员对胜利充满信心、精力充沛、斗志旺盛,肌肉力量增大,应变能力强,从而达到所期望的技术水平,甚至是超水平地发挥;相反,焦虑情绪则使运动员产生烦燥、紧张、犹豫不决等不良的心理状态,降低运动能力和比赛成绩。心理训练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手段,是提高运动成绩中势在必行的任务之一,其作用首先不是对身体,而是对神经系统的训练,所以它需要经常有计划地进行,并系统长期地坚持下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篮球运动员比赛中的心理准备[M]. 广西体育科技 (2001) 131-133
[2]浅谈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素质[J]. 广东高校体育 (2001)(3) 152-155
[3]体育院校专修通用教材编写组 篮球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116-119
[4]孙国军 篮球运动战术意识与培养方法[J]. 沈阳体育学院报 (2004) (8) 98-101
[5]篮球纵横 [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65-68
【关键词】篮球 运动员比赛心理调控
前言
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竞争十分激烈的运动。运动员除了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掌握精湛的技术战术外,还要具备较強的篮球意识和较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在比赛中控制自己,调动对方,从容地驾驭比赛,达到夺取比赛胜利的目的。本文在分析体育院校篮球运动队实际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心理训练与调控理论,研究篮球运动员赛中的心理调控问题,以期从理论上分析心理调控的一些问题,以对教学训练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心理学有关的相关资料,获得分析的基础。
1.2 逻辑分析法:
对在比赛中运动员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2 分析探讨
2.1 赛中心理调控的作用
良好的篮球意识和心理状态是一个队在篮球比赛中成熟的表现。攻守瞬息万变,运动员能否冷静的控制自己,及时地观察对方的战术、技术、体力、意志、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弱点,采用有效的对策扬我之长,攻彼之短,创造出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战机,以果断准确的判断,巧妙成功的配合,去战胜对方。
2.2 比赛中运动员常出现心理因素
通过观看比赛,查阅文献资料发现高水平的运动员比赛中出现的心理问题高于低水平的运动员,可能是由于心理因素在不同层次运动员发挥的作用不同,作用效果不同而引起的。其中 概括出比赛中运动员常见的一些不良心理因素。(1)比赛前领导、教练无形中给运动员增加不必要的心理压力。(2)教练员的赛前作战方案或训练与运动员的想法不一致,造成烦躁逆反的心理。(3)因往届比赛中获得过好名次而背上思想上的包袱。(4)在比赛中遇到了老对手,造成怕输球的心理因素。(5)由于在比赛中对方突然出现改变战术或赛中反复改变战术给运动员带来场盲目心理。(6)在赛中对出现新的主力队员而缺少应变能力。(7)队员之间的不团结,或者在比赛场上相互责怪而影响整体配合。(8)主力队员因犯规被罚出场,使场上队员信心剧减等。
2.3 比赛中运动员产生不良心理的调控
尽管在比赛中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变化的因素很多,但是只要我们在训练多加强心理方面的训练,多掌握比赛知识,是能够排除这些不良干扰的。因此,先了解掌握各种干扰队员正常情绪的根源,其次要以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再加上教练员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计划,这样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自控应变能力必然会增强。那么如何调控运动员不良心理因素呢?笔者认为应由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3.1 正确对待处理身体接触
篮球比赛紧张激烈,双方运动员在规定的场地内比试技术,拼搏体力,可以说是技术和智慧的较量,是意志和力量的抗争,这就不可避免的要发生身体接触。而有些身体接触是规则允许的;有些则是规则不允许,但是这些身体接触都属正常现象。所以一个篮球运动员应该预见到比赛中就应该出现身体接触,从而适应。尤其是高水平运动员,得分能力强,支配球能力强的主力选手,更应该提前预见到自己在球场上会成为对方重点防守的对象,对方在防守自己时,避免不了会出现一些碰撞,甚至会使用一些犯规动作,来影响自己的技术动作,或激起自己情绪波动。这些情况的出现,赛前运动员都应有所预测与准备,当比赛中出现时就不会急燥,心平气和地对待对方,从而正常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2.3.2 正确对待同伴
篮球运动是一集体项目,一个整体由12名队员组成,它需要彼此之间密切配合,团结协作的精神才能夺取胜利。一个人技术水平的发挥,在没有同伴的配合下,是很难达到理想结果。可以想像,场上5名队员谁获得球后就独来独往,不给同伴传球或者不给同伴掩护来制造得分机会,这个队一定不会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取得胜利,所以在比赛中当同伴出现失误时,就不应该埋怨给白眼,而应该互相鼓励。
2.3.3 正确对待比赛胜负
场上运动员的体力消耗很大,出现思想情绪波动,是努力向上,还是放弃;这种来自大脑的各种中枢信息,如果是对过去成功经验的反射,则会增强其信心和斗志,继续努力;如果是对过去失败的重现,使这种错误表象活跃起来,情绪马上就会焦虑、急躁。这种情况下运动员必须建立正确的思维定势,要以积极的内心想象占据自己的头脑,从而防止认知因素的不良影响。要以正确态度看待胜与负,在比赛中只要竭尽全力发挥了自己的真实水平,胜与负到最后并不是很重要的。
B 倍的效果。定期带领队员与不同队进行比赛,赛中进行指导、分析,赛后进行总结,分析每个队员在赛中的表现,指出优缺点。在赛前集训,教练员科学安排训练计划,分析实力不同的队在场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练习
3 结论
良好稳定的情绪是进入最佳心理状态的关键因素。它能使运动员进入沉着、冷静、勇于拼搏的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运动员对胜利充满信心、精力充沛、斗志旺盛,肌肉力量增大,应变能力强,从而达到所期望的技术水平,甚至是超水平地发挥;相反,焦虑情绪则使运动员产生烦燥、紧张、犹豫不决等不良的心理状态,降低运动能力和比赛成绩。心理训练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手段,是提高运动成绩中势在必行的任务之一,其作用首先不是对身体,而是对神经系统的训练,所以它需要经常有计划地进行,并系统长期地坚持下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篮球运动员比赛中的心理准备[M]. 广西体育科技 (2001) 131-133
[2]浅谈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素质[J]. 广东高校体育 (2001)(3) 152-155
[3]体育院校专修通用教材编写组 篮球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116-119
[4]孙国军 篮球运动战术意识与培养方法[J]. 沈阳体育学院报 (2004) (8) 98-101
[5]篮球纵横 [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65-68